1.我想知道藏传佛教密宗的基本常识,要通俗易懂
藏传佛教以密宗为主。
其中最大的区别可以说是:心身双修。
可以吃肉可以喝酒可以交合。
这些在藏传佛教的密宗里被看做提高修行的一种。
还有就是藏传佛教有所谓的奴鬼之术。
就是将世间恶鬼为己用。
当然其所需材料是很恐怖的。如小孩的皮,女子的XX等等东西。
当时西藏还是农奴制的时候,这些是非常流行的。而且至今在藏区的喇嘛还有用降头术来控制女性交合。
呵呵~相对来讲,藏传佛教在相当的一些方面已经失去了佛教的本意了。
2.一些藏传佛教密宗的知识
可以参考一下汉传高僧大德对密宗及藏传佛教的赞同和支持:莲池大师:金刚上师居于三宝之首,以佛所师之法故。
藕益法师:密宗唯大乘法,身入坛结密印,口诵密言,意专密观,名三密法门。印光法师:密宗实为不可思议之法门,实有现身成佛之事。
(复温光熹居士书) 密宗一法,真实不可思议,小丈夫用之,或致未得其益,先受其损。(复王晓曦居士书)虚云法师:至于密宗。
是由不空尊者金刚智等传入中国。经一行禅师等努力。
才发扬光大的。但这些都是佛法。
弘一法师:密宗(又名真言宗),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太虚法师:汉藏虽都有性相二宗,但是两地都有所缺,如汉文佛教缺少关於空宗的,有佛护、月称、阿底峡、宗喀巴等发挥空宗的理论,这些都应当学。
关於有宗的,中国於安慧的唯识不完备,亦需补充。至在西藏方面,也应学汉文佛教的护法、戒贤、玄奘、窥基等的唯识义,及罗什以来三论宗义和安慧中论释等。
这样、才可和合成空有圆融的大乘。宣化上人:佛教分成五宗:禅,教,律,密,净。
这五宗里边,有的人就说禅宗最高,有的人就说教宗最高,有的人又说律宗最高,修密宗的,就说我密宗最高,修净土法门的,就说净土法门这是最第一了、最高了。实际上,这个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所谓高,就是个人私见,自己欢喜哪一种,就说哪一种是高。明旸法师:西藏佛教也属密宗,直接传自印度,通称为‘藏密’。
妙祥法师:学密法必须得经过师父,这才是对的,不能自以为是。特别是传授密法,一定要金刚上师的指导才可以,没有金刚上师,是不能成就的传印法师: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是一家,都是佛教三大语系的一部分本焕法师:藏传佛教也好,汉传佛教也好,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法,都是佛的弟子,不过地方的不同,法是同的。
慧律法师:我们必需再一次强调:南传、北传、藏传,共一个佛祖、共一个世尊,八大宗教共一个佛心,我们佛教没有理由不团结,你说是吧!佛门内斗,水火不容,只会给外道轻视、瞧不起,无量众生,将失去对三宝的信心,刚好中了有心人之计。学诚法师:培养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佛教人才,也是抵御境外渗透,反对民族分裂,保证藏传佛教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大事。
济群法师:南传主要继承早期佛教的生活形态及声闻乘、解脱道的思想。汉传虽然同时传译声闻乘、菩萨乘典藉,但实际继承的是声闻乘的行仪,菩萨乘的见地。
藏传佛教则主要继承印度晚期的大乘佛教思想,并结合西藏本土的民俗文化,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但就佛教的核心思想来说,三大语系都是相同的。
梦参法师:所谓密宗,西藏教义,跟我们一样的。不过西藏的教义有系统,有显宗的次第,就是菩提道次弟,有密宗次第,最后还有圆满次第。
圣严法师:因为不论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是从印度佛教发展出来的,许多从印度传至的西藏或中国的经文,都尚未有对译本,而这是很大的事业,期待大家不分彼此,共同来完成。净慧法师:密宗密法无言说,利用各种金刚仪式表法,为方便说法,教化众弟子。
将戒义、法理隐入各种金刚仪式中展现,法相虽无言说,义理又有言说;如预知、解梦、祭祀、辩经、跳金刚舞等仪式。世人不解其详,切莫妄议是非;各宗难解其要,不可多加评判。
特别是修行其它法门的行人,不以本宗常识知见去思议密宗短长净空法师:西藏的教是佛传的,这个密宗是佛教正规的一个宗派,而且是属于高级宗教。圣辉法师:因为藏传、汉传、南传三大语系佛教具足,才有中国佛教成为第二母国的殊荣。
星云法师:我很希望徒众中,类似依华那种毅力、耐苦、不退道心的条件者,能多几个人,和对方交换学生学藏传佛教。广超法师:如果一个人真正掌握这个密宗的道理,密宗是非常殊胜的修法。
圆瑛法师:殊不知净密同功。净土则清净三业。
密宗则三密相应。实乃异途同归。
3.关于藏传佛教各种法器的使用知识
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内容。按照用途大致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身和劝导等六大类。
1.礼敬法器
礼敬法器包括袈裟、念珠和哈达等,表示对佛的礼赞。
2.称赞法器
称赞法器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种类包括钟、鼓、铃、铙、钹、锣、海螺、骨号、铜号、银号、唢呐等。
3.供养法器
供养类法器专为供养之用,包括香炉、灯台、幢幡、华盖、璎珞、花笼以及供养器盆、盘、钵、杯、碗等等。
4.持验法器
持验法器是指在修持作法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持验法器包括曼扎、金刚杵、金刚铃、金刚鐝、本巴瓶、法轮等。
5.护身法器
护身法器又称为护摩法器,专门用以避邪、护身,镇宅和增福等。种类有嘎乌和秘密符印等。
6.祈祷法器
祈祷法器,也叫劝导法器,是作祈祷之用的器物。包括嘛呢轮、转经桶、嘛呢堆、嘛呢旗等。
4.能介绍一下藏传佛教的知识吗
一、藏传佛教的宗派称谓 藏传佛教,又名藏语系佛教,主要流传于我国藏族居住地区。
与汉传佛教一样同属北传大乘佛教。它既有丰富系统的佛教经典与理论,又有严密深奥的实践修证次第,故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其宁玛二字是藏文 (rnying-ma)一词的汉文音译,意指“古”或“旧”。宁玛派即古派或旧宗派,是相对于“新派”而言的。
因为宁玛派密宗的教法仪轨等传承源于“前弘期”(公元七~九世纪),其余诸多宗派所奉行的密法均产生于“后弘期”(公元十世纪之后)。 因此,宁玛派在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宗派,故命名为宁玛派。
因而,宁玛派在汉文书籍或期刊中不该俗称“红教”或“红帽派”之类,而应该称“宁玛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
该派很注重对密法的修习,而对于密法的修习,又必须通过口授耳传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该派是一个以领受语旨教授而传承的教派,故称噶举派。
“噶举”一词是藏文 (bka-brgyud)二字的汉文音译,其中“ ”(bka,噶)字的本意为佛语或佛陀的教法;而“ ”(brgyud,举)字则指“传承”,因而“噶举”一词可解释为佛陀的教法传承。 总之,噶举派这一称谓最能体现该宗派特有的传教风格,再不应出现“白教”之类的俗名。
值得一提的是,噶举派又是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支系最多的一大宗派,它在历史上曾拥有过十四支直系派别。它们分别是:香巴噶举、达波噶举、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帕主噶举、止贡噶举、达隆噶举、周巴噶举、雅桑噶举、绰浦噶举、秀赛噶举、耶巴噶举、玛仓噶举。
其中绝大多数目前仍在广袤的青藏高原建寺立庙,保持着自己的宗派风格。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是由昆·贡却杰布(1034—1102)创立的。
这位大师当时在后藏仲曲河谷北岸购买一块土地,并在此地兴建一座寺院作为自己的传教基地,而建筑寺院的位置正好处在一片灰白色的土地之上,便将该寺命名为萨迦寺,“萨迦”一词是藏文 (Sa-skya)二字的汉文义译,意为灰白色的土地。 后来萨迦寺作为传教中心便形成了一个宗派,该宗派也随之起名为萨迦派。
可见,萨迦派这一称谓在自己的宗派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有些教外人士以萨迦寺的外墙上涂刷红、白、蓝三种颜料为由,将萨迦派俗称为“花教”,这种称谓极其不妥。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形成的重要宗派,由宗喀巴大师(1357—1419)创立。 宗喀巴是藏族近代史上出现的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人物,他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位世界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在藏传佛教史上被尊称为“第二佛陀”。
宗喀巴主张僧侣要严持戒律,并积极倡导学经要遵循次第。因此,人们称宗喀巴创立的宗派为格鲁巴,即格鲁派。
“格鲁巴”是藏语“ ”(dge-lugs-pa)的汉文音译,意为“善规者”或“善规派”。这一称谓突出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倡导严守佛教戒律的风范。
所以,俗人以宗喀巴曾戴黄帽为由给该宗派起一个“黄教”或“黄帽派”的别名,实为不妥。 噶当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是阿底峡尊者(982—1054)倡导,由仲敦巴(1005—1064)创立的。
噶当一词是藏语 (bka-gbms)的汉文音译,意指“佛语教授”。这是表明佛祖所讲的经律论三藏在内的一切教义,均包含在阿底峡建立的“三士道”的理论之中。
因为“三士道”理论的继承和发扬者便是该派,所以,取名为噶当派。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
由域摩·弥觉多吉(约十二世纪初人)的第五代弟子贡邦·特杰尊珠(1243—1313)在后藏拉孜东北的觉摩囊地方建立起一座觉囊寺,该寺成为该派的祖寺,觉囊派就因该寺而得名。觉囊派以“他空见”为主要学说,因而在藏传佛教史上曾引起过争议。
希解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由帕丹巴桑杰(?—1117)创立。 希解一词是藏语“ ”二字的汉文音译,意指“能寂”、“寂灭”或“能止息”等。
不难看出,命名为希解派的主要原由在于说明如能遵照该派教义修炼,便可熄灭人间一切苦恼及其根源,并停止生死流转这一宗派旨意。 觉域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同时又是藏传佛教史上唯一由出家女性创立的宗派。
觉域一词是汉文音译,它在藏文典籍中有两种写法,由此而蕴含两层意思,但比较常用的写法则是“ ”(gcod-yul,觉域),这里的“ ”(gcod,觉)字,意指“断”或“断灭”;“ ”(yul,域)字意为“境”。因此,觉域一词则表明了该宗派的教法能够断灭人世间的所有苦恼的根源;另一种写法为“ ”(spyod-yul,角域),这里的“ (spyod,角)字又意味着“行”,“域”字义同上。
角域一词则意味着通过心里训练并体悟一切皆空的万物本性,从而达到涅槃境界这样一种深层意义。 布敦派和普东派,是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的两支小派别。
两派的称谓均取自二位创立者的姓氏,在此从略。 总而言之,藏传佛教诸多宗派的称谓,不仅体现了各宗派所蕴含的鲜明特色,而且还反映着青藏高原特异的人文地理风情,应予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尊重。
二、藏传佛教的僧职称谓 藏传佛教。
5.什么是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之一,自称“佛教”或“内道”,清代以来汉文文献中又称之为“喇嘛教”。
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6.什么叫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就是以藏民族为信教的主体民族,以藏语文为主要施教、学修工具,在特殊的人文、地理、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的大乘显密佛教。
从公元7世纪初引进到现在,藏传佛教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藏传佛教在它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传、中兴、鼎盛、走向世界四个阶段。从7世纪初松赞干布主持译经、建立佛教法规到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为藏传佛教的初期传播阶段。从10世纪末大译师仁钦桑布译经,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进藏传法到14世纪格鲁派诞生前为藏传佛教中兴期。噶当、噶举、萨迦、宁玛、希结、觉囊、绰普等大大小小的十几个藏传佛教教派都在这一时期相继诞生,在学术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从14世纪后半叶宗喀巴大师建立格鲁教派起到20世纪中叶,为藏传佛教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拉萨三大寺为首的大大小小数千座学院式的喇嘛寺在甘、青、川、藏地区和蒙古草原相继建起,在佛教显密教理的研究上取得了空前未有的严密精深成就,产生了很多学术贡献卓著、名载史册的大善知识。
20世纪中叶藏传佛教逢到了特殊的历史机遇,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以它特有的利益一切众生的价值观念和精深的哲理,特殊的修持密法,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博得了物质财富富裕、精神财富相对贫乏的西方世界广大民众的喜爱,在短短半个世纪里,藏传佛教在西欧、北美等西方国家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兴盛局面。在这种新的信仰冲击波的影响下,港台和内地各阶层人群中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数也在持续增长着。因此,藏传佛教虽然产生于中国藏区,但它并非藏族独有的信仰。它正逐步从国内多民族的共同信仰,发展成覆盖面波及全球的国际性的宗教。
7.什么是藏传佛教的俗称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世界的三大宗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中国都有其信徒、组织和活动场所。
其中,佛教分汉语系佛教(公元前2年传入)、藏语系佛教(公元7世纪传入)和巴利语系佛教(公元13世纪传入)三大支。西藏佛教,指的就是这三大支系中的藏语系佛教,通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7世纪它传入藏族社会后,逐渐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中国藏族广泛信仰的宗教,并且通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它又传入中国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在中国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内蒙七省、自治区流传,并传入锡金、不丹、尼泊尔、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地。
解放后,西藏维修、开放了寺庙和其它宗教活动场所1400多处。今天3。
4万住寺僧尼在中国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支持下,在寺院自由地研习佛经教义,开展各种宗教活动,广大信教群众则在家里设置佛龛、佛堂、诵经祈祷,并前往各地进行朝拜。 藏传佛教形成的经过 西藏佛教史籍对佛教如何传到西藏有一个神话记载。
传说大约在公元5世纪,一天吐蕃王室的祖先拉托多聂赞在雍布拉康屋顶上休息,忽然天上掉下来几件佛教宝物,国王不懂它们的用途,只听见空中有声音说,在你五代以后将有一个懂得这些东西的赞普(吐蕃王朝的国王)出现。 当然天上掉宝物只是神话。
藏文史籍说,这些东西是印度人带来的,当时西藏人不知其涵义,印度人只好将它们藏起来,自己回印度了。 不过,佛教确实是在7世纪吐蕃王朝著名国王松赞干布时开始传入西藏的。
为了加强藏族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吸收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松赞干布积极发展与邻近地区的友好关系,先后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各自带了一尊佛像到西藏,修建起拉萨著名的大、小昭寺,随公主前来的工匠也陆续修建寺庙,随同前来的佛教僧人开始翻译佛经,佛教开始从尼泊尔和汉地传入西藏。
松赞干布去世后,西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权力之争,到其曾孙赤德祖赞时,才又大力发展佛教。公元710年,赤德祖赞向唐朝请婚,求得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到吐蕃后,把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迁到大昭寺供奉,安排随行僧人管理寺庙,主持宗教活动。金城公主还成功地劝说王室接纳从西域逃出的僧人,为他们修建了7座寺庙。
这些措施促进了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引起本教大臣的不满。他们极力压制佛教,直到赤德祖赞的儿子赤松德赞掌权后,佛教发展趋势才得到改善。
为巩固王权,赤松德赞以佛教为号召,打击借本教发展异己势力的大臣。他请来印度著名僧人寂护和莲花生,于公元799年修建起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一一桑耶寺,剃度7名贵族子弟出家,开创了西藏佛教史上自行剃度僧人的先河。
在邀请印度高僧的同时,赤松德赞还派近臣前往内地请僧人到西藏讲经。根据其要求,公元781年唐朝开始轮流派僧人去西藏。
受人尊敬的大乘和尚摩诃衍,就是汉族僧人在西藏的代表,他在西藏传教l1年,著述9部经论,讲经说法,使汉地佛教在西藏兴盛起来。 以后,历任赞普都不遗余力地提倡佛教,兴寺建庙,翻译佛经,以王室收入供养僧人,以僧人参政削弱大臣权势。
王室利用佛教巩固王权,激化了与本教大臣的矛盾。公元842年,他们趁国王赤祖德赞酒醉时将其谋害,拥戴其兄朗达玛为赞普,掀起一场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朗达玛灭佛不久后,遭佛教徒暗杀。吐蕃权臣,挟王子自重,互相征战。
随后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又席卷吐蕃,西藏陷入各个势力割据一方的分裂状态,藏传佛教“前弘期”至此结束。 公元10世纪初,藏区步入封建社会,原割据一方的吐蕃权臣,成了各地的封建势力,他们积极开展兴佛活动,佛教得以在西藏复兴。
不过这时兴起的佛教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与吐蕃佛教都有很大不同,它在与本教进行的300多年斗争中,又互相吸收、互相接近、互相融合,并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完成其西藏化过程,形成既有深奥佛教哲学思想,又有独特西藏地方色彩的地方性佛教。至此,藏传佛教终于形成,步入其“后弘期”。
各个教派的出现及其特点 到11世纪中叶以后,西藏佛教进入各个教派形成时期,相继出现宁玛、噶当、萨迎、噶举、格鲁、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教派。后5个教派由于无政治势力作靠山,势小力弱,先后融于其它教派或被迫改宗其它教派,均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影响较大的有5个教派。 宁玛派(红教),形成于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中最早产生的一个教派。
由于该教派吸收和保留了大量本教色彩,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佛教徒藏匿的经典,并认为自己弘扬的佛教,是公元8世纪吐蕃时代传下来的,因而古旧,所以称宁玛(宁玛,藏语意为古、旧)。 加上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
红教以密宗修习为主,其思想受汉语系佛教影响,与内地掸宗“明心见性”说法相似。今天,红教不仅在中国藏区传播,在印度、不丹、尼泊尔、比利时、希腊、法国、美国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