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应该了解的残疾人知识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我国残疾人的认定标准是以社会功能障碍为主来确定残疾,87年定为五类、95年暂定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和肢体等六类残疾标准。不影响日常工作和基本生活,一、六类残疾标准 视力残疾标准 l.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解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 2.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强力: 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听力残疾标准 1. 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2.听力残疾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听力丧失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言语残疾标准 1.言语残疾的定义 言语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
言语残疾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及言语能力部分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两类。 2.言语残疾的分级 一级指只能简单发音而言语能力完全丧失者;二级指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0~3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一级,但不能通过二级测试水平;三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3l~5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二级,但不能通过三级测试水平;四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言清晰度在51~7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三级,但不能通过四级测试水平。
智力残疾标准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2. 智力残疾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肢体残疾标准 1. 肢体残疾的定义 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包括: 脑瘫:四肢瘫、三肢瘫、二肢瘫、单肢瘫 偏瘫: 脊髓疾病及损伤:四肢瘫、截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后天性截肢 先天性缺肢、短肢、肢体畸形、侏儒症 两下肢不等长 脊柱畸形:驼背、侧弯、强直 严重骨、关节、肌肉疾病和损伤 周围神经疾病和损伤 2. 肢体残疾的分级 以残疾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计分。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八项,即:端坐、站立、行走、穿农、洗漱、进餐、入厕、写字。
能实现一项算1分,实现困难算0.5分,不能实现的算0分,据此划分三个等级。 (一)重度(一级):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0~4分)。
l. 四肢瘫或严重三肢瘫。 2.截瘫、双髋关节无主动活动能力。
3.严重偏瘫,一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 4. 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5. 三肢截肢或缺肢(腕关节和踝关节以上)。 6.双大腿或双上臂截肢或缺肢。
7.双上肢或三肢功能严重障碍。 (二)中度(二级):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5~6分)。
1.截瘫、二肢瘫或偏瘫,残肢有一定功能。 2. 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或双上肢肘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3. 一上肢肘关节以上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上截肢或缺肢。 4.双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损。
5. 一肢功能严重障碍,两肢功能重度障碍,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轻度(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5~7.5分)。
1. 一上肢肘关节以下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2. 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二肢功能轻度障碍。
3. 脊柱强直:驼背畸形大于70度;脊柱。
2.求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国家和社会为了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国家和社会采取下列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1)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等形式,反映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服务;(2)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聋人读物、弱智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在部分影视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说;(3)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4)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相对于普通的大众读物和传播方式,特殊读物和特殊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对于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残疾人福利?残疾人福利,是国家和社会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条件和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拓残疾人就业门路,扩大就业范围,提供就业机会,保障残疾人的工作权利和自我实现的权利;(2)大力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自立能力;(3)开展立法、宣传和教育,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提供特殊保护,呼吁社会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4)兴办残疾人生活、工作、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及器材的生产;(5)在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尽可能地为残疾人提供方便条件,等等。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和维护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施和相应的服务。残疾人福利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项目。
.国家和社会对保障、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有哪些职责?(1)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2)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3)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兴办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养机构,按照规定安置收养残疾人,并逐步改善其生活。扶助,包括在政策、物质和精神等不同方面提供扶持和帮助。
救济,则是对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一定劳动能力,但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残疾人,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接济、补助。供养,是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国家、集体和社会组织对他们实行长期供养、救济。
而举办福利安置收养机构,则是安置收养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3.求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国家和社会为了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国家和社会采取下列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1)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等形式,反映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服务;
(2)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聋人读物、弱智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在部分影视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说;
(3)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4)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
相对于普通的大众读物和传播方式,特殊读物和特殊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对于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残疾人福利?
残疾人福利,是国家和社会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条件和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拓残疾人就业门路,扩大就业范围,提供就业机会,保障残疾人的工作权利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2)大力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自立能力;
(3)开展立法、宣传和教育,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提供特殊保护,呼吁社会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兴办残疾人生活、工作、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及器材的生产;
(5)在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尽可能地为残疾人提供方便条件,等等。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和维护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施和相应的服务。残疾人福利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项目。
.
国家和社会对保障、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有哪些职责?
(1)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2)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
(3)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兴办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养机构,按照规定安置收养残疾人,并逐步改善其生活。
扶助,包括在政策、物质和精神等不同方面提供扶持和帮助。救济,则是对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一定劳动能力,但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残疾人,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接济、补助。供养,是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国家、集体和社会组织对他们实行长期供养、救济。而举办福利安置收养机构,则是安置收养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4.小学生应该了解的残疾人知识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我国残疾人的认定标准是以社会功能障碍为主来确定残疾,87年定为五类、95年暂定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和肢体等六类残疾标准。不影响日常工作和基本生活,一、六类残疾标准 视力残疾标准 l.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解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 2.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强力: 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听力残疾标准 1. 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2.听力残疾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听力丧失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言语残疾标准 1.言语残疾的定义 言语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
言语残疾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及言语能力部分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两类。 2.言语残疾的分级 一级指只能简单发音而言语能力完全丧失者;二级指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0~3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一级,但不能通过二级测试水平;三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3l~5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二级,但不能通过三级测试水平;四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言清晰度在51~7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三级,但不能通过四级测试水平。
智力残疾标准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2. 智力残疾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肢体残疾标准 1. 肢体残疾的定义 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包括: 脑瘫:四肢瘫、三肢瘫、二肢瘫、单肢瘫 偏瘫: 脊髓疾病及损伤:四肢瘫、截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后天性截肢 先天性缺肢、短肢、肢体畸形、侏儒症 两下肢不等长 脊柱畸形:驼背、侧弯、强直 严重骨、关节、肌肉疾病和损伤 周围神经疾病和损伤 2. 肢体残疾的分级 以残疾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计分。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八项,即:端坐、站立、行走、穿农、洗漱、进餐、入厕、写字。
能实现一项算1分,实现困难算0.5分,不能实现的算0分,据此划分三个等级。 (一)重度(一级):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0~4分)。
l. 四肢瘫或严重三肢瘫。 2.截瘫、双髋关节无主动活动能力。
3.严重偏瘫,一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 4. 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5. 三肢截肢或缺肢(腕关节和踝关节以上)。 6.双大腿或双上臂截肢或缺肢。
7.双上肢或三肢功能严重障碍。 (二)中度(二级):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5~6分)。
1.截瘫、二肢瘫或偏瘫,残肢有一定功能。 2. 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或双上肢肘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3. 一上肢肘关节以上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上截肢或缺肢。 4.双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损。
5. 一肢功能严重障碍,两肢功能重度障碍,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轻度(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5~7.5分)。
1. 一上肢肘关节以下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2. 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二肢功能轻度障碍。
3. 脊柱强直:驼背畸形大于70度;脊柱。
5.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残疾认识模式和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 一、残疾认识模式 为残疾人提供什么服务?这与工作人员对残疾问题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
有三种认识残疾基本看法,它们是: 1、医疗模式。这种观点将残疾视为疾病,认为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可以解决病者的困难。
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应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进展有基本认识,并在适当情况下协助残疾人取得合适的服务,这包括转介病人前往有关的医疗机构,及在病人有需要时帮助申请经济援助等。 2、个人模式。
这种模式将残疾视为个人的不幸,而康复工作的重点就是致力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就是从旁协助,让伤病者渡过关口,接纳自己残缺不全的现实和重新适应环境。
个人模式的缺陷在于,第一,它使个人位于被动的位置,把病人对残疾的反应必然化和固定化,忽视了具体的环境因素,倘若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接纳残疾并提供充分的保障,病人对残疾的反应便会缓和许多。第二,医疗和心理辅导在康复过程中固然很重要,但是毕竟凭此二者是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的。
3、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诊治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康复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除了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外,还致力于消除限制残疾人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协助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在上述医疗模式和个人模式指导下运用具体的方法如心理辅导、个案工作、寻找资源、转介等开展服务外,更注重在社会模式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些行动包括四个层面,它们之间构成一系列从微观到宏观的介入方法。
具体而言,这些行动和方法是: 1、让残疾人充分运用其可以运用的资源和能力 工作员尽量从残疾人及其周围环境中去了解服务对象自己已有的能力和可资利用的资源,帮助残疾人改变态度或学习某些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辅导,即工作员解释某些看法及教导残疾人,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发挥潜在能力去解决问题。
(2)支持,即帮助残疾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然后,就着重残疾人的困难,工作员安排提供援助服务,如残疾人家务助理、残疾病人短期照顾,等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这期间,工作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残疾人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去面对困难。
(3)保护,这是一种强化的支持,以防止残疾人受到伤害。保护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工作员应该就残疾人情况采取不同的禁制及安全措施去避免伤害出现,比如在迫不得己的时候送残疾人至院舍照顾,以及在一般情况下安排亲友、家务助理及健康护士护理和照顾病弱的残疾人等。
2、减低残疾人运用资源的环境阻力和矛盾 残疾人在求助过程中会因为周围的人事和环境的许多阻碍和误解而得不到足够支援,如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对其应接受怎样的服务有不同意见、机构人员对残疾人情况并不了解,等等,工作员的介入就是要调解这些矛盾和澄清误会,使残疾人获得应有的支援和帮助。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调解,即工作员通过斡旋以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家人及服务机构人员之间出现的不协调和冲突,促进各方的沟通和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有利援助。
(2)商议,根据残疾人的需要,为残疾人磋商及协调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 3、发堀并有效运用社区资源 在大多数情况下,残疾人需要的帮助较诸于社会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为多,因此,工作员要为残疾人发掘及调动更多的服务资源,以照顾残疾人的需要。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工作员采用的服务方法有: (1)调动资源,具体的步骤是:a.协助残疾人辨认社区内一些潜在而有帮助的人际网络及服务资源,如家人、邻居、志愿服务人士等;b.鼓励及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c.调动不同的可运用的资源和支援网络去帮助受助人,如针对独居而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工作员可以因应社区内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受助人编织一个合适的支援系统,例如安排家务助理协助处理家居事务,调动义工人员定期探访和组织活动,联络邻居在受助人遭遇危机时提供照应等。 (2)创造新资源,工作员协助发展和设立一些新的互助或支持团体,以加强对残疾人的照顾和支援。
这些团体可以有以下不同形式: a.遭遇类似困难和问题的残疾人所组成的互助或支持团体,如残疾老人互助组、残疾妇女自强小组,等等; b.一些照顾者的团体,比如残疾人支援小组、弱智人士家长组,等等; c.服务性的义工团体; d.倡导性团体,如残疾人权益促进会、残疾人关注组,等等。 (3)社区联络,即是要与社区内不同组织和人士建立和保持一个合作的网络和关系,从而为残疾人的问题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资源和人员环境,大致有二方面的联络和合作形式: a.短期性针对某些残疾人,事件或问题解决的联络和合作; b.长期和持续性的联络和工作关系的建立,如定期接触和会议。
6.关于残疾预防日有哪些小知识需要了解
8月25日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对于一些残疾预防日的小知识需要了解。2017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完善医疗保障、加强残疾预防、改善康复服务……本着预防与关爱,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暖政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预防日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视力残疾人数1200多万,肢体残疾人数近2500万。很多人都知道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的,事实上大部分残疾也是可防可控的!为了最大限度减轻残疾、消除残疾,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
——残疾预防“从我做起”
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残疾人致残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遗传和发育因素;
二、环境和行为因素;
三、伤害与疾病因素;
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树立“终生预防残疾”理念
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残疾人200万~250万人,平均每15~20秒钟就将新产生一名残疾人。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给个人、家庭、社会的压力,也附加着不小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有学者直言,“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避免残疾的发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康复和保障是对残疾人“一点都不能少”的关怀,而预防并减轻残疾是“一直在路上”的努力。
7.国家预防残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各种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个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的丧失或者异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实践中致残因素多种多样,对此《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规定了以下预防措施:(1)实施残疾监测,定期调查残疾状况,分析致残原因,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等主要致残因素实施动态监测;(2)制定并实施残疾预防工作计划,针对主要致残因素实施重点预防,对致残风险较高的地区、人群、行业、单位实施优先干预;(3)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残疾预防知识。(4)在开展孕前和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防控,心理保健指导等工作时,应当做好残疾预防工作,针对遗传、疾病、药物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者降低致残风险,加强临床早期康复介入,减少残疾的发生。(5)在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时,应当针对事故、环境污染、灾害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残疾的发生。(6)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残疾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致残风险,并采取防护措施,提供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7)鼓励公民学习残疾预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8)保证未成年人及时接受政府免费提供的疾病和残疾筛查,使有出生缺陷或者致残性疾病的未成年人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服务。
8.什么叫残疾人,残疾包括哪些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二条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六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
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第四十七条
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残疾人所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
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级人民政府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必要的辅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助。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第四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
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
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侮辱、虐待、遗弃残疾人。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盲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国家鼓励和支持提供电信、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对盲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给予优惠。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他照顾和扶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9.残疾人应如何保健
一 全面了解、认识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残疾人除具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残疾人除具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且随残疾类别、程度、发生时间及残疾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不论何种类型的残疾人一般都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 自卑感。
这是残疾人相当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身残之后,由于丧失了正常人的生活能力,会认为被人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变得孤僻、胆怯,心甘情愿地成为弱者,意志消沉,丧失生活信心。残疾人在恋爱、婚姻、家庭、职业等问题的解决上,由于比健全人困难得多,使得他们感到不为人们所了解,比健全人低一等,自尊心受到打击,滋长了自卑感。
2 孤独感。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
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某种缺陷不能或不愿主动接触社会,受到周围部分人,甚至家属的冷漠,以及社会对其提供的帮助不够毛豆可使其感到孤独,从而更加脱离人群,较少与他人尤其是健全人交往,从而感到不被人理解,这种孤独感随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增长。 3 敏感。
由于残疾人身上的残疾,往往容易使其过多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敏感,如果别人做出有损于残疾人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甚至会立即产生愤怒情绪,以至采取自卫的手段或加以报复,这也决定了他们情绪反应强烈、且不稳定,如聋哑人由于听觉或语言障碍,与他人交往靠手势或靠直观或得信息,因此其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不发达,而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且由于其视觉十分敏捷,对事物形象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聋哑人性格外向,情绪反应多表现于外,且强烈、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容易上火和发怒。而盲人情绪反应则多隐藏于内,虽然情感体验可以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并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的情感较少,这是因为盲人缺乏或丧失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与周围事物的完整图象,致使盲人的形象思维不发达,而由于他们听觉、触觉较为灵敏,使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发达,所以说盲人的性格一般都比较内向,又由于盲人的语言、听觉、记忆都比较发达,所以盲人常有健谈,说话条理清晰等特点。
由于残疾人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比普通人简单一些,这样就形成了某种固执、心理脆弱、忍耐性差、易急躁;肢体残疾人性格倔强、自我克制,他们容易情绪低落、忧郁、自卑感强;精神残疾人的特点是知、情、意及行为表现与现实脱节,为正常人所不理解,自己还以为是正常的;弱智人常表现出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等等,同时顽强拼搏,自强自立,不肯向命运低头,也是各类残疾人比较明显的心理活动的特征,只有真正掌握了残疾人的这些心理特征,残疾人的心理保健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高效率。 二 针对残疾人的上述心理特征,开展心理保健工作。
首先让残疾人明确认识消极的心态是造成不良情绪的根源,是人类心灵的毒素。如残疾人较为典型的抱怨,怨恨心理,它对人的心灵、生活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怨恨犹如一种心灵毒素,它使人心志若化、情绪波动、精神压抑,严重的可以使人钻进怨恨的牛角尖、心理异常,行为反常、丧失理智。
这时,当一个人不采取行动时,使自己心灵受煎熬,寝食难安,精神世界被黑暗笼罩,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解心头之怒,除心头之恨。人的总是在这个小圈子里打转,那么他的理智的大堤终究是要崩溃的,如果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行为,那么就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
一味地抱怨父母,抱怨他人。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和谐,而且对当事人的身心都有不良影响。
当人际关系紧张时,随着情绪的波动,内分泌紊乱、消化系统处于应激状态,血压调节机能失调,会发生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溃疡病,妇女还会出现排卵机能异常,月经紊乱,痛经等现象,可见人的抱怨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多么的严重。 其次,帮助残疾人掌握调适不良情绪和心态的方法,因为人的心理健康,应该是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这样人才能有安全感,有自信心,有认同感,精神压力小,身心发育也处于平稳阶段,从而达到精神舒畅,身体健康,要让残疾人明白,人生在于自己把握。
有理智的人能够在情感发生被动时把握住自己,控制冲动和欲望,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做出适度的反应,不让悲观、愤怒、焦躁等不良情绪控制身心。下面是一位已患病17年的精神残疾人总结的“养病要则”,通过这个要则,我们可以得到某种启发: 1 适当地、适时地读点书、看看报、写写作、看看电视,使大脑能够在正常的运转下进行调整,达到精神治疗、精神疗养的目的,并且从书和电视中吸取各种知识营养。
2 忌过度用脑,早休息,早起床,劳逸结合,多干一些体力活。 3 不生气,不兴奋。
少想一些不愉快的事。天下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希望有可能实现,有可能实现不了的,对任何事情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希望大失望大。
在不如意的时候,要想好事;在顺利的时候,也不要高兴过度,要做到心平气和。 4不要追求十全十美。
精神病人的通病是任性,改掉这种毛病,做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