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助【请大家帮忙总结一下高二哲学知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二、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错误倾向〗: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七、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八、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
2.哲学原理有哪些
哲学原理
《哲学原理》
Principle Philosophiae
R.笛卡尔的哲学著作。1644年发表。书的正文共4部分。全书的重点是论述物理学。第一部分论人类知识的原理,介绍了形而上学的唯理论和二元论学说;第二部分论物质事物的原理,反映了他的机械唯物主义理论;第三部分论可见的世界,专论各种天体的规律和形成;第四部分论地球,论述地球上各物体的规律。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观 运动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和核心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实践、认识、真理:认识和实践:实践、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和真理:真理和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二者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 阶级、国家、革命:阶级和阶级斗争 国家和革命 现阶段的两类社会矛盾 人民民主专政 群众、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高中哲学知识要点
三. 哲学模块(原理 → 方法论)1。
物质决定意识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规律是客观的 → 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
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 联系观: 1)联系是客观的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普遍的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是多样的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
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量变和质变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6。
矛盾论: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 矛盾的普遍性 →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3) 矛盾的特殊性 →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8。
价值观的倒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树立正确价值观 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高三哲学基础知识
1、人类从事着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2、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3、物质定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
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4、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首先,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0333662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6、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1、立场不同;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3、知识构成不同。所以,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的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7、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 8、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表现: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学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反作用。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 1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1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地位: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13、主观主义: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它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是经验主义。
两者的共同毛病就是主观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 1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同唯物主义相比,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们才成为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6.哲学基本知识梳理
这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问题,给您在网上找的:=====================================================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 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马恩选集》第3券,第83页)恩格斯说明了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说明了证明的途径是哲学和科学。
我们认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感觉证明。
感觉证明是列宁的思想。列宁说“接受或者抛弃物质概念这一问题,是人对他的感官的提示是否相信的问题。”
(《列宁选集》第2卷,第266页)我的感官感觉到火是 热的,不是冷的,我相信这一感官提示,就会承认火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相信”是个态度问题,所以对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思想也同“态度”、“信念”有关。
“态度”、“信念 ”是价值,因而唯物主义也和价值有关。 2.实践证明。
人的实践是改造外部对象。在实践中你按外部对象的本性、结构和规律办事,就成功,否则就失败,这证明外部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科学证明。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现代科学揭示宇宙天体是物质。物理学揭示微观粒子是物质的。
生命科学证明生命、人是从无生命的物质发展而来的,精神是人 脑的机能。唯物史观证明社会历史的本质是物质的。
因而,科学成果证明着世界统一于物质。 4.哲学证明。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个哲学命题,哲学是面对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面对局部世界,科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只具有部分的、特殊意义。因而对这一原理必须进行 哲学证明。
哲学证明的主要工具是辩证法。辩证法的特征在于对立中把握统一。
我们所能看到的,用科学方法发现的物质形态都是有限的、相对的、部分的、特殊的,我们的感觉和科 学能证明它们是物质的,辩证思维能帮助我们把有限上升到无限,把相对上升到绝对,把部分上升到整体,把特殊上升到普遍,从而证明“整个世界”(不是“局部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样以来唯物论就依赖于辩证法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把物质理解为个别的东西,不需要从个别过渡到一般,因而可以不要辩证法,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共性、一般是客观的、物质的,这就必须要辩证法了,因为要从个别向一般,从有限向无限过渡,这过渡所需之舟就是辩证法。辩证法成为唯物主义的渡河之舟。
因而,辩证法本身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成了关键性的事了。一般唯物主义要解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则要从一般和个别统一的角度解释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因而离不开辨证法,反过来说,辩证法主要是与精神和物质关系,一般和个别关系相关。
以上前三点证明都是从特殊的层面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最后一点是从普遍与特殊关系上的证明。这些证明从不同的侧面、层面表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
=====================================================这个答案您认为满意吗?祝您开心每一天~~。
7.哲学常识
辩证唯物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辩证关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量变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个人利益和集合利益的辩证关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础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为: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一定的规律存在;2、这些规律或存在的原理,都是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3、认识和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存在,就可以复制这种东西并应用于新的可使用(施用)领域,以提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水平;4、将几种不同的规律或存在进行新的组合或配合,又可以创造出许多全新的功能和性能来,使社会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俯掸碘赶鄢非碉石冬将5、这种认识和使用规律的创新活动,永无止境……将与人类社会一齐存在下去。
“我为什么找不到信仰?”
你不信仰,其实就是一种信仰。只是你没有看懂掉这“不信仰”里面的内容是什么而已!想当初,少年马克思不是也和你一样的“不信仰”吗!?而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之下,他发现了资本运动的规律,而最终发明了马克思主义!!相信不久您也会找到自己的真正追求而身强百倍的。
9.高中政治如何灵活运用哲学知识
必修4哲学教材是很抽象的,需要个人的理解和思考你看到材料想不到这些内容。
其实你答题思路就不是很好,做题是不应该是根据材料想原理,而是根据原理和方法论去套材料一般情况下,题目会告诉你用哪个部分的原理(比如告诉你,用唯物论部分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这时候你就要想到所有的唯物论原理,然后看材料,哪些和原理有点像)你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这些部分这些问题高不太清楚,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复杂,你说联系观,就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材料提到某事对某事有**样的影响就回答联系的普遍性的内容;客观性一般在选择题出现,还有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考来考去,就是这些东西。提到某事的性质就是主次方面,提到有两个不同矛盾就是主次矛盾·······选择题所有选项好像都模棱两可,这是因为你对知识点还是不理解,真正理解了,至少可以排除一些选项对于哲学要不要背,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只有原理和方法论稍微记忆一下,其余根本不要背,背了也没用。
你不理解还是不会做题知识点抽象和记原理好像没多大关系吧不要求和书本一模一样,比如矛盾的特殊性,书本用一段话来描述,你把那段背下来,你不活活累死啊。我记就是一句话,“矛盾具有特殊性,因而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然后再看一下那段话,稍微理解一下意思,考试大体组织一下。考试是踩点得分,只要你点答到了,就有分数拿。
总之,必修4这套教材,是高中政治里对记忆要求最低的首先第一个问题:高中政治应该怎么学?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文科学习=读背教材,历史政治就是靠记忆就可以考好,即所谓的“背多分”。我在这里要打破这个传统观点。
我认为光背书是不可能学好高中的文科的。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高考。
虽说中国的高考有其死板的地方,但它绝非像明朝的八股文一样。高考题目还是非常灵活多变的。
而你读背教材获得的知识却是非常死的,非常直白的,根本无法应付灵活多变的试题。这就和数学一样,虽然你能记住全部的公式,但你未必能考好分数。
学习书固然要背,但请不要忽视另外一点,那就是做题。做题远远比背书要重要。
但是做题往往容易被同学忽视掉。比如很多同学就非常不乐意做主观题,一遇到主观题就空在哪儿,不愿意思考,等老师报答案,然后就抄一下。
这是不行的。曾经有位经济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想有回报,必须有付出学习也一样,你平时都不愿意思考主观题,你怎么能奢求考试时候遇到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平时写作业遇到主观题要愿意思考,愿意去做,争取把他做好,(同时你也要有你的答题思路,也就是说你要能够说清楚,你这么回答的理由,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怎么做这条题目的)然后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不要光顾记答案,听讲过程中要认真分析,老师的思路和你的思路有什么区别,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哪些是你想错了的,为什么你没有想到,为什么会想错,要这样不停追问自己,不懂的难以理解的要去问老师。同时你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答案,摸索答题规律。
第二个问题政治必修4的答题技巧下面我就稍微跟你们说一下我总结到的答题技巧:选择题:题型:根据材料选择材料中包含的哲学道理以2008年四川省高考题为例:(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D)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这种问题的答题技巧就是6个字:排错排异扣题所谓排错,就是剔除选项中与书本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不符的排错就是剔除与选项中明显与材料无关的扣题就是紧扣材料寻找与材料联系最密切的选项对于这道高考题选到D答案应该是很容易的首先第一个A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符,“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书本上的第一个原理就是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A排除B选项与书本“规律客观性“原理不符C选项与材料就是无关的的,材料中说的就是自然没有的人造物,材料也并不是要说明这个问题再来看D是不是扣题“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首先说法是对的,然后根据材料理解,人创造了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但是人不能能凭空创造还是要根据原有的物质创造,那就是改变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方法1找辩点2正确合理的地方肯定,不足的补充3错误的否定4总结答案以海南高考题为例:(2008海南卷23)(10分)辨析题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1寻找辩题“只要敢想你就行:想是什么?是意识。行是成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