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常识中国

2022-12-23 综合 86阅读 投稿:听风起

1.中国的知识

中国的文化 中国是亚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文明进步,以中国共产党为先进代表的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进程中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

在先秦时代,中国就有了老子(河南鹿邑)、墨子(滕州)、孔子(曲阜)等伟大的思想家,《道德经》《诗经》《春秋》《论语》等古典名著。 旧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明朝时依据程朱为代表的理学思想编成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成为在科举考试中的基本教材,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中国古代诗词非常发达,有较早记录周朝诗歌的《诗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一度繁荣,在唐朝和宋朝,中国诗歌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有: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和苏轼等。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在元朝,诗词又发生新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之中,风行元曲。明清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则有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人,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多部中国古典名著。

故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 书法是中国一门独特的艺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包括了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等。

中国画也十分著名,中国古代杰出画家有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董源 李思训、王诜、米芾、米友仁、李公麟、倪瓒、董其昌 王绂、徐渭、朱耷。当代的中国画著名画家有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

著名的白话文小说家有鲁迅、老舍、茅盾、巴金、钱钟书、张爱玲、丁玲、沈从文等。用白话文创作的诗人、散文家有郭沫若、朱自清等。

著名的作品包括鲁迅《阿Q正传》、巴金《家》、茅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沈从文《边城》等。 中国共拥有三十七项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武陵源、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三清山 、喀斯特 、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莫高窟、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云冈石窟、大足石刻、明清皇家宫殿、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兵马俑、青城山与都江堰、曲阜孔庙孔林孔府、龙门石窟、河南安阳殷墟、明清皇家陵寝、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庐山(文化景观)、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五台山。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 中国的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昆曲、古琴艺术、新疆木卡姆舞以及和蒙古国共同申报的蒙古长调艺术。

中国文字的演变:甲骨文 →金文 → 大篆 → 小篆 → 隶书 → 行书 → 楷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这是古代中国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的杰出代表。

中国的十二生肖:中国的生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经过多次改变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至今生肖图腾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 中国龙:“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来历尚未确证。由于中国龙的一些特征,在某些地方也有中国龙狰狞残暴乃至雄猛奸淫的形象,有可能吓到儿童或被用来威慑人民群众。

封建专制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其的东西:龙颜、龙体、龙廷、龙袍。 祥瑞“动物”:龙、凤凰、麒麟、龟并称为“四瑞兽”。

中国圣贤名号(仅供参考,括号内注出生地):酒圣——杜康(河南汝阳);道圣——老子(河南鹿邑);儒圣——孔子(山东曲阜);兵圣——孙武(山东广饶);商圣——范蠡(河南南阳);国神——比干(河南卫辉);商神——白圭(河南洛阳);儒商鼻祖——子贡(河南浚县);。

2.祖国知识介绍一百字

中国(China),位于东亚,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疆域内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有着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等的代称出现。“夏”,在商、周以前有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1] 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而“华夏”的意思就是“身穿华裳的礼仪之邦”。

3.有关中国的知识

中国是亚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曾经深受家天下封建专制主义旧社会礼教的愚弄和残害;在19世纪被打开国门后吸收了大量西方文明成果,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文明进步,以中国共产党为先进代表的中国人民正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进程中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

在先秦时代,中国就有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比如《道德经》《诗经》《春秋》《论语》四大名著等。

中国古代诗词非常发达,有较早记录周朝诗歌的《诗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一度繁荣,在唐朝和宋朝,中国诗歌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有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是中国一门独特的艺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包括了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等人。

中国画也十分著名,中国古代杰出画家有顾恺之、阎立本、吴道玄、李思训、王诜、米芾、米友仁、李公麟、倪瓒、王绂、徐渭、朱耷。当代的中国画著名画家有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则有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人,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多部中国古典名著。 著名的白话文小说家有鲁迅、老舍、茅盾、巴金、钱钟书、张爱玲、丁玲、沈从文等人。

用白话文创作的诗人、散文家有郭沫若、朱自清等。著名的作品包括鲁迅的《阿Q正传》、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等。

中国共拥有37项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绝大多数为文化遗产或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中国三清山 、中国喀斯特 、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莫高窟、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云冈石窟、大足石刻、明清皇家宫殿、苏州古典园林、秦始皇陵兵马俑、青城山与都江堰、曲阜孔庙孔林孔府、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庐山(文化景观)、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以及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 中国的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昆曲、古琴艺术、新疆木卡姆舞以及和蒙古国共同申报的蒙古长调艺术。

中国的长寿之乡是广西桂林市永福县。

4.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知识

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 拼音:zhōnɡ huá rén mín ɡònɡ hé ɡuó 英语: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China 综合概括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约为35989.76平方公里。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小知识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

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即东五区到东九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东海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部分)。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16、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辽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和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

25、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26、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7、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韩国、日本。 28、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菲律宾。

29、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为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0、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31、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3、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所以河北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 34、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简称“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郑州,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遗址。

35、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陕西省,是古代秦国的所在地,所以称“秦”或 “陕”。 36、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著名的“千年古都”,历史上共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

37、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8、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9、辽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 40、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41、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42、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43、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44、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46、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族、汉族两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47、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5.国家的历史知识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史前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早期文化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炎黄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巨大飞跃。东周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

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

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满清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对外交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取而代之,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也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 后经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内战,八年抗日,以及解放战争,终于1949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的中华民国政府撤守至台湾。

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再次崛起,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6.关于中国的基础知识

政权概念上的“中国”是由华夏族建立,中国文化的主体缔造者为汉族。

承认汉族在中国的主体性与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并不一样,因为汉族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其前身华夏民族建立了中国,创造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一、“中国”一词的历史含义变迁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

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百家的书中已屡见不鲜了。

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

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 《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到这里,就不能不言及《公羊》学派的"春秋三世说"。《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地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

"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

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二、中国一词的含义 2.1 中国二字有京都、京师之意。最早这么用中国一词的便是《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经绥四国”。据说这几句诗是规劝暴君周厉王的,让他先从爱护京都的人民开始,然后推而广之,安定天下。

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

照现在的意思,不过是想在京城中给孟夫子盖间房子而已。汉末学者刘熙也说:“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2.2 中国一词指古时华夏民族聚居的区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河南北,古称中土、中原,或称中夏、中华。

当然也被称为中国。这些称呼,实际是指黄河流域一带。

如《史记•楚世家》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当时的楚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所讲的中国实际上就是对黄河流域的几个国家的统称。 三、中国历史简介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

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

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朝以后,虽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也自称“中国”,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中国政权。

因为他们这个自称的“中国”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即使历史上的某个政权自称中国政权,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国政权。

根据史料,日本也常常自称“华夏”、“中华”。例如《大日本史》卷117,载奈良时代藤原广嗣在公元740年(唐代开元二十八年)上表日主:“北狄虾夷,西戎隼俗,狼性易乱,野心难驯。

往古已来,中国有圣则后服,朝堂有变则先叛”。二战结束,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还把日本称为“神州”,但是日本和中国显然是两国。

判断历史上一个政权是否是中国政权,主要看它与前一个中国政权的关系,是以国内政权更换的形式取代前一个中国政权,还是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取代前一个中国政权。 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民族与文化。

国家的常识中国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