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小常识

2022-12-16 综合 86阅读 投稿:七玥

1.有关太阳的小知识

天文学释义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

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 半径: 696295 千米. 质量: 1.989*10^30 千克 温度: 5770℃(表面) 1560万℃ (核心) 总辐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 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 日地平均距离: 1亿5千万 千米 年龄: 约50亿年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

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

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 长波辐射。

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

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则是宙斯(万神之王)的儿子。 太阳,这个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么物质所组成,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

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

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

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

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

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

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

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

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

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绚丽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层厚约8000千。

2.关于太阳的知识有哪些

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

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3.有关太阳的小知识

天文学释义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多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

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半径: 696295 千米.质量: 1.989*10^30 千克温度: 5770℃(表面) 1560万℃ (核心)总辐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日地平均距离: 1亿5千万 千米年龄: 约50亿年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

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

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

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则是宙斯(万神之王)的儿子。 太阳,这个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么物质所组成,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

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

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

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

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

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

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

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

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

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

4.太阳的知识有哪些

太阳 【词语】:太阳 【注音】:tài yáng 【英文】: Sun(sol) 【释义】: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平均密度1.409克/厘米?3,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

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

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详解: 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目前在赫-罗图上度过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

它是一个质量为1989.1亿亿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直径139.2万km(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的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其平均密度为水的1.4倍,但这一平均密度隐含着很宽的密度范围,从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层。

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星等为4.8,他是一颗黄色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800度。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

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

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纬度自转得快),每2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

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 半径: 696295 千米. 质量: 1.989*10^30 千克 温度: 5800 ℃ (表面) 1560万℃ (核心) 总辐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 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 日地平均距离: 1亿5千万 千米 年龄: 约50亿年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

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则是宙斯(万神之王)的儿子。

太阳,这个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么物质所组成,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

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摄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

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园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

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

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

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

5.全部关于太阳的知识

1.太阳只是银河系2000亿星球中的一员。

2.太阳拥有巨大的能量。地球每年都要从太阳吸收940亿兆瓦能量,相当于美国全年总耗能的4万倍。

3.太阳的质量正在以每秒500万吨的速度减少。 4.太阳的温度很高,其核心区域的温度超过了1400万K。

5.太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星球。其内部中心区域产生的能量要经过5000万年才能到达太阳表面。

即使太阳现在就停止产生能量,那么在未来的5000万年间,地球始终能感受到太阳的巨大能量。 6.太阳体型巨大,其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

7.更形象点,如果把太阳比作游泳池里面的大型充气球的话,那么木星就是个高尔夫球了,而地球就只是一颗小豌豆了。 8.太阳不是由固体组成的。

和地球不同的是,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其表面没有任何固态物质。 9.太阳和地球相距遥远,就算以光速穿行也要8分钟30秒才能到达。

10.太阳的逃逸速度约为383英里/秒。 11.太阳距离冥王星的距离非常远,以光速穿行也要5个半小时。

12.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5.38天。 13.太阳每2.4亿年绕银河系转一圈。

6.太阳的知识

太阳是一颗普通恒星, 银河系中共有约1亿颗这样的恒星。

直径: 1,390,000 千米. 质量: 1.989e30 千克 温度: 5800 开 (表面) 15,600,000 开 (核心)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物体. 它拥有全部太阳系质量的99.8% (木星具有剩余的大部分质量)。 太阳在许多神话中被人格化: 古希腊人称它为 Helios, 而古罗马人称它为 Sol。

太阳的质量由75%氢和25%氦组成(原子数量的92.1%为氢,7.8%为氦); 其他物质 ("金属")的数量总合仅为0.1%。在太阳核心区氢转化为氦,而这些量的改变很慢。

太阳外层有不同的自转周期:赤道面25.4天自转一周;两极地区则达到36天。这个奇特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并不像地球一样是一个固态球体,类似的情况在气态行星上也可看到。

因此在太阳内部,自转周期也不同,但太阳核心区仍像实心体般自转。 太阳内核的状态是惊人的,温度达到15,600,000开,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

内核的气体被极度压缩以至于它的密度是水的150倍。 太阳释放能量为3.86e33尔格/秒(即38600亿亿兆瓦),它是由核聚变反应产生的。

每秒大约有700,000,000吨的氢原子被转化为大约695,000,000吨的氦原子并放出5,000,000吨(=3.86e33尔格)的以伽马射线为形式的能量。由于射线向球体表面射出,能量不断地被吸收和散发,使得温度不断接低,所以才有内外巨大的温度差和基本的可见光。

由对流输出的能量至少比辐射发散的能量高20%。 太阳的外表面被称作光球,温度约为5800开。

太阳黑子属于太阳上“凉爽”的地方,仅为3800开(它们之所以看起来比较暗是因为与周围地区比较的缘故)。太阳黑子可以很大,直径可达50,000公里。

太阳黑子的产生是由于复杂且目前又不为人所掌握的来自太阳磁力区的作用所产生的。 处在光球之上的一个小范围被称作色球。

在色球之上即阔又稀的物质称为日晕,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公里,但它只有在日食时(左图)才能被观测到。日晕的内部温度超过1,000,000开。

太阳的磁场作用力极大(按地球标准)并且十分复杂。它的磁层范围甚至大大超过了冥王星。

除了光和热,太阳也发散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多半为电子和质子)形成太阳风,以450公里/秒的速度在太阳系中传播。太阳风和高能量粒子在太阳上闪光时发射,会对地球上的潮浪及无线电通讯造成影响,并会由此产生极光。

最近从Ulysses号飞船上传回的数据显示由两极发散的太阳风移动速度翻了一倍,达750公里/秒,在低纬度区也有此现象。两极区的太阳风组成也不同,而且太阳磁场区看来也是惊人的不稳定。

更多的有关太阳风的研究将在最近上空的Wind,ACE和SOHO飞船协助下完成。它们将利用动态稳定的优势,直接处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离地球1,600,000公里的地方。

太阳风使得彗星产生了彗尾,有时甚至在飞船的轨道上产生可测量的效果。 壮观的环圈突起物,日冕,也常在太阳边缘部分显现。

(左图) 太阳的能量输出不是稳定的,太阳黑子活动的数量也一样。太阳黑子活动在17世纪后半叶有一个周期异常微弱,称为 the Maunder Minimum,它正好与当时北欧不正常的低温期巧合(小冰河时期the Little Ice Age)。

太阳形成至今,能量输出已增大了40%。 太阳已有45亿岁了,从诞生至今它已用去了内核中一半的氢原子了,它仍将“温和”地辐射50亿年左右(虽然那时它的光亮度将是现在的一倍),但最终它将耗尽所有能量。

那时它将处于极其不稳定状态,随着状态的变化终会将地球一同毁灭(有可能形成一个全新的行星系)。太阳的卫星一共有九大行星及大量的其他小物体围绕太阳公转。

(确切的说,规定行星及小物体的标准有一场争论,说到底只是个定义的问题)行星 距离 (公里) 半径 (公里) 质量 (公斤) 发现者 发现日期 水星 57,910,000 2439 3.30e23 金星 108,200,000 6052 4.87e24 地球 149,600,000 6378 5.98e24 火星 227,940,000 3397 6.42e23 木星 778,330,000 71492 1.90e27 土星 1,426,940,000 60268 5.69e26 天王星 2,870,990,000 25559 8.69e25 赫歇耳 1781 海王星 4,497,070,000 24764 1.02e26 Galle 1846 冥王星 5,913,520,000 1160 1.31e22 Tombaugh 1930。

7.太阳方面的知识

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目前在赫-罗图上度过了主序生涯的一半左右。

它是一个质量为1989.1亿亿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直径139.2万km(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的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其平均密度为水的1.4倍,但这一平均密度隐含着很宽的密度范围,从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层。

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星等为4.8,他是一颗黄色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800度。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

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

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纬度自转得快),每2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

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太阳基本物理参数半径: 696295 千米.质量: 1.989*1030 千克温度: 5800 ℃ (表面) 1560万℃ (核心)总辐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日地平均距离: 1亿5千万 千米年龄: 约50亿年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

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则是宙斯(万神之王)的儿子。

太阳,这个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么物质所组成,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

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摄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

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园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

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

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

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绚丽光彩,那就是色球。

色球层厚约8000千米,它的化学组成与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层内的物质密度和压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离热源越远处温度越低,而太阳大气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光球顶部接近色球处的。

8.关于太阳的知识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目录 [隐藏]1 太阳的构成 2 物理特性以及其他特性 3 结构 3.1 核心 3.1.1 温度和密度的变化 3.2 辐射层 3.2.1 温度和密度的变化 3.3 对流层 3.3.1 温度和密度的变化 3.4 光球 3.5 大气层 3.5.1 色球 3.5.2 过渡区 3.5.3 日冕 3.5.4 日球 4 太阳伴星 5 太阳与神话 6 太阳的重要性 7 请参阅 8 相关连结 [编辑]太阳的构成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由於太阳外层气体的透明度极差,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层。

[编辑]物理特性以及其他特性太阳是一个主序星,光谱类型为G2V,G2表明它的温度不高,只在5,500K左右,V代表是主序星,体积也不会太大。G2V恒星具有大约100亿年的主序星寿命,通过核子宇宙年代学测定,太阳年龄大约50亿年。

在太阳中心,密度为1.5*105kg/m3,热核反应(核聚变)将氢转变为氦。每秒钟有3.9*1045个原子参与核反应。

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从太阳表面散发出去。而地球只获得了太阳总辐射量的22亿分之一,为1367瓦/平方公尺(太阳常数)。

物理学家可以通过氢弹制造热核反应。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在将来可能成为产生电能的一种方式。

由於温度高,太阳上的所有物质都处於电浆态,由於太阳不是固体,因此太阳的赤道可以比高纬度地区旋转得更快。太阳不同纬度的自转差别造成了它的磁力线随时间扭曲,引起磁场回路(magnetic field loops)从太阳表面喷发,并引发形成太阳黑子和日珥。

日冕层密度为1011个原子/m3,光球层为1023个原子/m3。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为太阳核反应产生的中微子数量仅仅是理论值的1/3而困惑,即所谓的太阳中微子问题。

最近发现中微子具有质量,并且在从太阳到地球的过程中可能转变为难以检测到的中微子变种,测量值和理论值一致了。观测太阳可以发现如下现象:太阳黑子 光斑 白光耀斑 日珥 宁静日珥 爆发日珥 活动日珥 注意:请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否则极有可能会损伤视网膜并造成视力损伤。

[编辑]结构太阳的半径是地球的109倍。太阳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球体,其扁率约为900万分之一,即是说其南北两极的直径仅比东西直径短10公里。

在自转周期方面,由於太阳并非以固态形式存在,因此其两极和赤道的自转周期并不相同(赤道约为25天, 两极则约为35天),整体平均自转周期约为28天,其缓慢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以赤道位置计算,还不到其自身重力的1,800万分之一。虽然太阳本身是太阳系的中心,大质量的木星使质心之偏离中心达一个太阳半径,但所有行星的总质量还不到太阳的百分之五,因此来自行星的潮汐力并不足以改变太阳的形状。

太阳不像类地行星般拥有固态表面,其气体密度从表面至中心会成指数增长。太阳的半径计法是以光球层的边缘为终点,其内部的高密度气体足以令可见光无法通过,而肉眼看见的是太阳的光球层,在0.7太阳半径范围内的气体占整个太阳总质量的大多数。

太阳的内部并不能直接观测,因高密度的气体阻隔了电磁辐射,但就像地震学能利用地震产生的震波能研究地球的内部,日震学这个学门,也能利用横断过太阳内部的波的压力,来测量和描绘出太阳内部的构造。配合电脑模拟的辅助,人们便可一览太阳深处。

[编辑]核心在太阳的中心,密度高达150,000 Kg/m3 (是地球上水的密度的150倍),热核反应 (核聚变) 将 氢 变成氦,释放出的能量使太阳保持稳定的状态。 每秒钟大约有 8.9 *1037 质子,也就是426公吨氢原子核经由质-能转换变成氦原子核,每秒钟释放出383 *1024 W 或相当於 9.15 *1010 百万吨的TNT 爆炸。

核聚变的速率在自我修正下保持平衡:温度只要略微上升,核心就会膨胀,增加抵挡外围重量的力量,这会造成核聚变的扰动而修正反应速率;温度略微下降,核心就会收缩一些,使核聚变的速率提高,使温度能回复。由中心至0.2太阳半径的距离是核心的范围,是太阳内唯一能进行核聚变释放出能量的场所。

太阳其余的部份则被这些能量加热,并将能量向外传送,途中要经过许多相连的层次,才能到达表面的光球层,然后进入太空之中。高能量的光子 (γ和X-射线)由核聚变从核心释放出来后,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到达表面,缓慢的速度和不断改变方向的路径,还有反覆的吸收和再辐射,使到达外围的光子能量都降低了。

估计每个光子抵达表面的旅程平均需要花费5,000万年的时间[1] ,最快的也要经历17,000年[2] 。在穿过对流层到达旅程的终点,进入透明的表面光球层时,光子就以可见光的型态逃逸进入太空。

每一个在核心的γ射线光子在进入太空前,都已经转化成数百万个可见光的光子。微中子也是在核心的核聚变时被释放出来的,但是与光子不同的是他不会与其它的物质作用,因此几乎是立刻就由太阳表面逃逸出来。

多年来,测量来自太阳的微中子数量都低於理论的数值,因而产生了太阳微中子的迷思,直到我们对微中子有了更多的认识,才以微中子震荡解开了。

9.谁还知道一些关于太阳的小知识呢

太阳对太阳系而言是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并占支配地位的天体。它的直径达一百四十多万公里,是地球直径的一百多倍;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九十九点八。要用一百多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圆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五百万度,在那儿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每秒钟要消耗掉约五百万吨的物质,并转换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每秒钟向宇宙空间释放着相当于一千亿个百万吨级核弹的能量。

太阳已经近五十亿岁了,它还可以继续平静地燃烧约五十亿年。五十亿年后,太阳的亮度会增加到现在的一倍,体积也将不断膨胀,水星、金星和地球都将进入它的大气。在经历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耗尽所有能源而坍缩成一颗白矮星,并通过向宇宙空间抛射物质而形成一个行星状星云。

太阳的小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