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文学常识

2022-10-11 综合 86阅读 投稿:小任性

1.蒲松龄的文学常识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

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2.论语,浮生六记,聊斋志异,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简介

贴完了发现字数超限,故给你链接,我总结的是一些基本要掌握的文学常识。

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作者以纯 朴的文 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 对照,真切动人。

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 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 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 了生离死别的惨痛。作者继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及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之后,在《浮生六记》中以 较长的篇幅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中实属稀见。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 的评述。

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千姿百态。作者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的精华特色揉为一体,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17世纪后半期,话本、拟话本小说已过花红时节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微型小说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的分水岭。

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3.文学常识:<婴宁>中说,鬼母泉下寂寞,婴宁想将她与秦氏(即自

狐仙是异类,一般生子之后就会离开,而且会比丈夫长寿很多,所以不太可能埋在一起.

--------------------------------------------------------

今天过来补充几个问题

一,婴宁说的和葬是说他生父(秦先老生)和生母(狐仙)的合葬

二,鬼母没有消失或者离开,后来婴宁还见过她

三,婴宁的父亲是在母亲先死的。

部分原文摘录如下:

1、女哽咽曰:“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或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

2、是夜生梦媪(即鬼母)来称谢,寤而述之。女曰:“妾夜见之,嘱勿惊郎君耳。”生恨不邀留。

3、吴曰:“秦家姑去世后,姑丈鳏居(注意这里的秦家姑是王母的姐姐,而不是婴宁的母亲),祟于狐,病瘠死。狐生女名婴宁,绷卧床上,家人皆见之。姑丈没,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粘壁上,狐遂携女去。将勿此耶?”

----------------------------------------------------------

第三次修改答案,辩论的话不说了,问几个问题吧:

一、现在整理能够统一的部分,秦先生的正妻是秦家姑,最先死,秦先生鳏居一段时间,然后遇到狐仙并生下婴宁。然后是秦先生去世,剩下的家人顾及婴宁的母亲是异类就请道士把她和婴宁赶走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狐仙把婴宁托付给鬼母就离开了。这是没问题的。问题是从还能请道士把狐仙赶走来看,家里还是有人和能力把去世的秦老先生和他的正妻和葬的。如果后来说的是和葬鬼母那问题就回到原点了?就是楼主说那个问题为什么当时秦先生和他夫人没有和葬呢?

二、庶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养:是生养不是抚养,女:是儿女。所以是说“(希望)以后庶出的子女也能这样不遭到抛弃或者被溺死。”是因为婴宁是庶出她才那么说,并不是现代汉语里的“养女”

三、回到我最初的回答,那是以和葬的是狐仙为基础的。我并没有否认聊斋里有很多相处很和睦到那个凡人寿终的例子,然后再离开。但作个基本假设,如果我是狐仙,我能活千八百岁,我爱的凡人能活一百岁,如果我没有升仙,那我死的时候找谁把我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人刨出来和葬?当时的回答调侃的意味很浓,但是我想这样的想法还不至于没有常识。

四、鬼母和秦先生的正妻是不是一个人,还是不能很明确,回来仔细研究下……

聊斋志异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