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名词

2022-06-29 综合 86阅读 投稿:冷温柔

1.佛教的知识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

:佛是神吗?إ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iddhārtha,他的姓是乔达摩Gau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问:为什么称他为佛呢?佛的意义是什么?

答: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إ

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إ

答: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إ

问:如来佛是不是释迦牟尼,还是另一人?إ

答:“如来”这个名词是从梵语tathāgata译出来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ā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如实”Yathābhūtam的意义。佛经对“如来”的解释是:“乘真如之道而来”,又说“如实而来”。“如来”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是“佛陀”的异名。如释迦牟尼佛,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agga”sacca。佛教经籍非常繁多,其实不超出这四圣谛Cattāriariya”saccāni,谛的意义就是真理,而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Paticcasamuppāda。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إ问:什么是“因果相续”?إ

答: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类有种种无量的差别。种种品类差别的因果关系固然错综复杂,但其间又有井然的法则,一丝不乱。一类的因产生一类的果,如善因得善果,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一类的因不能生另一类的果,如种瓜只能得瓜,不能得豆。佛教认为因果的法则是决定的,虽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也不能加以改变的。这就是“因果相续无间断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和“因果决定无杂乱义”的简单解释。佛教把主张“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的见解叫做“断见”,也是反对的。关于因、缘、果的分析,佛教有六因、四缘、五果等说法,这里不一一介绍了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 八大宗派。

2.佛教的基本知识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具体地说: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

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那所有实体便没有单独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

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盘。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

(注意,超脱生死并非等于是轻生,佛教是看重生命的)4、道谛便是通往涅盘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3.请教一个佛教名词.

般若是印度语,即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大智慧,或者是妙智慧,而佛经所讲的智慧并不是说文化知识,科学理论之类的智慧,仍是指心说法,经中所说的,都是使人认识心,理解心,练心,明心的正法,所以说字字不离心,离心,都没有经书,佛离心没有法可说,佛的千经万卷,通称为心法。学佛的目的是明心,因为人有心才能学佛,没有心用甚麽学佛?所以心为万法源,心经就是为心源而说,所以叫心经,心经的智慧,为大智慧,妙智慧,智慧功能来源於心,心为智慧体,心为智慧根,简称慧根。用智慧破愚迷叫法,智即是理,慧即是光,心叫妙明紫金光,亦叫妙明心,因此,心生之慧叫慧光,也叫智慧灯。六祖云:「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波万年愚。」心有欲叫迷,解迷生智慧叫觉悟,迷既然解了,法也没用了,这叫做物空心空法亦空,了无一物。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4.佛教基础知识有哪些

原发布者:小沙弥见舍

一、佛教常见名词二、佛教发展简史三、佛教派系与佛法之传播四、佛教基本教义五、佛教修学步骤佛教:佛教就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教是一种教育,教育目的就是为令一切众生都能达到佛陀那样至善圆满的境界。佛陀与一切众生之关系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善恶业报规律上是平等的,众生若能依教修行也可以成为像佛陀那样的老师。众生,是指众缘所生的生命体,这里“众缘”是指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因有情识活动,所以也叫做“有情”。因每一众生的身、语、意行为不同,感召的果报体也不一样,也就是生命层次有高低之别。主要概括为十种,叫做十法界。十法界——佛教的生命观:佛教中把生命层次划分为十个等级,称为十法界。其中又分为四种圣人与六种凡夫。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天道人道修罗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十法界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二、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三、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四、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五、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六、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七、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八、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

5.日常生活中的佛教用语有哪些

此段内容节选自慧律大师编著之《佛心慧语》一书部份,想阅读全部者,可参看慧律法师《佛心慧语》一书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不能把握现在,就无法获得永恒。 ◆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

◆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 ◆时间总会过去的。

◆算命不如认命。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著,通通放下。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挂碍任何事物。

◆悟性是每个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各有因缘莫羡人。

◆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为而不有,善而不居。

◆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颜老。 ◆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量大福大。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

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悟性即得‘开心果’。 ◆圣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内心的垃圾(贪、嗔、痴)不知‘倒’。 ◆学悟的孩子不变坏,学悟的老人不痴呆,学悟的少年永不败。

◆智者善植因果。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服人。

◆老实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善于保护自己的,永远谦虚谈话。 ◆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

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悟’,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作回旋。 ◆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著急。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有生必有死,人应惧生,不应惧死。无生即无死,究竟解脱。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

◆一个人如果不被。

佛教常识名词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