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文学常识

2022-11-25 综合 86阅读 投稿:海牢

1.苏州园林的知识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2.苏州园林全部知识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3.苏州林园的随笔

精巧雅致的苏州园林 细雨霏霏中,天色迷蒙,草木摇翠,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清香。

此行我们赏游了狮子林、怡园、耦园,虽然没有赏到那名动天下的拙政园,但窥斑见豹,苏州园林的韵味,也能窥之八九分矣。 苏州园林,精巧雅致,似一精巧雅致的工艺品,最适于放在书桌上,偶一抬头,精致的气息自每一个小孔冒出,升腾满室,满室香气馥郁。

园林多藏于高墙深院中,庭院深深。多占地不大,但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园林主人似要罗尽天下奇景,微缩后有序排列。园林中皆砌假山池沼,造亭台轩榭,小小地方,拥挤却不臃肿,繁多却不繁冗。

假山石多取太湖石和黄山石,太湖石平滑柔嫩,黄山石尖利刚硬,参差错落成奇形怪状。狮子林中的石块多似狮子,有的张口欲扑,有的静卧沉思,有的攀岩而上,有的俯视欲下。

又多设九曲回廊,十步一曲,九步一回,婉巧有致。廊内墙壁上,多有镂窗,一为采光,二为可窥园内景致,据导游说,苏州园林众多的镂窗,绝大部分不相类,小小平面,状貌各异。

廊内多名人字画真迹,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力潇洒雄浑,令人叹赏。又多植苍翠树木,雨中更显风姿。

特别是那片片的翠竹,颀长挺拔,俊秀婀娜,节节上指,风采斐然,孤傲清高的气息迎面扑来。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可与此间感受相印证了。

苍苍翠竹,与此间主人心性相照,主人多为与世俗拼斗的败者,隐居下来,植竹以自娱自赏,自喻自伤,自清自傲,虽多少有些懦弱成分,但以当时当地情形观之,也算得英明的抉择了。不与世俗争,隐居保太平。

植竹以吟啸,微放不平情。陶渊明,不也是厌恶官场而后归隐田园的吗?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

陶先生的菊花也就是园林中的翠竹了。 但这种隐居却不全是彻头彻尾的隐居,耦园内,正堂之前的台阶下,不是平铺的石级,而是一整块形状极不规则的太湖石,颜色暗黄,深深浅浅,隐隐有云朵飘飞之状,取“平步青云”之意。

看来,隐居者中,也有随驾隐士,透出太公钓鱼待价而沽的味道。 这样就不免露出富贵骄奢之气,清高的文人,既已不能兼济天下,只好躲进家中,以求独善其身,营造适宜身心的园林池沼,时而抚琴歌啸,时而品茶说天下。

周围有鸟声盈耳,有小流涓涓,举目但见堆红叠翠,雕梁画栋,假山池沼,茵茵绿草,不由得背手踱步,吟出孤傲又不失自傲的诗章,惹来明月偷眼,风儿轻拂。 园林既多为辞官或隐居所造,亭台轩榭、绿树池沼总是少不了的了。

亭台轩榭,点缀园中,多为飞檐翘角,有灵动欲飞之势。连接九曲回廊,旁傍假山碧池。

假山下,一池碧水,盈盈透透,绿意扰扰,更有小荷平铺其中,荷苞未绽,一抹淡红,倒影水中,正似闺房闺秀下绣楼,碧池边临水照影,顾影自怜,因怜起意,不觉深吁短叹。想当年,杜丽娘见后花园春意盎然而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那后花园,怕与此间园林颇为相近吧。

所过各处园林,皆精巧雅致,比照别处豪纵大气山水,似一位温婉小家碧玉,从头到脚,均细细装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连眉毛也被梳理过,雅致脱俗的闺秀气息浓浓的飘散出来。 更重要的是,苏州园林多为高官隐居所建,大有远避尘嚣、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味道,还有一点自娱自耗的气息。

身已修,家已齐,但治国却碰得头破血流,平天下自然根本无从谈起,转而向下,自去自家自寻温柔梦好了。一家之中,亭台轩榭俱全,假山池沼皆在。

园中最易奏响幽幽夜曲,仿佛可见浩月当空,银辉泻落,一白面书生端坐园中,摇头沉吟而读,一清清丽丽的江南女子,从旁为其执扇,驱赶流萤。你把眼前景、心中景勾连融会起来,就会出现那令人神往的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画卷。

红袖添香,大概能涂盖一点志向上的缺憾吧。 苏州园林是一首香艳词。

翠色之中,掩映出假山池沼,碧色之下,倒映着亭台轩榭。主人最好一袭白衣,俊朗面容,星目闪闪,手执纸扇,扇上题有自励自傲的诗章,踱于小巧庭院中。

月光如水水如天,泻落一地,遍地是细碎班驳的树影花影山影,碧树摇翠,摇落一地清凉,摇落一地清爽。主人抚扇轻吟,情涌之下,禁不住铺开宣纸,意欲泼墨挥毫。

从弯而又弯的轩的那一边,莲步轻移来一位淡妆女子,略施粉黛,裙钗飘处,飘来桂花的幽香。至主人前,左手托右手衣袖,如白玉般的纤手在砚台中磨动,主人闻香,回头顾盼,二目相对,情自眉梢流涌。

苏州园林是一幅精巧的工笔画,以园林为主体,以绿色为主色,一步一景,处处流风播韵,狮子林是工韵,怡园是巧韵,耦园是情韵,韵藏其中,外化为假山池沼、亭台轩榭。 作诗一首,以回报苏州园林纯美的馈赠: 碧碧俏荷举,倩倩翠竹风。

亭台吟月夜,池沼奏古筝。 精巧妩媚露,雅致香艳生。

痴妄飘香夜,身化白书生。

4.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问答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

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2000年增补沧浪亭 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编辑本段]园林文化 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苏州园林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编辑本段]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于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问答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

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2000年增补沧浪亭 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编辑本段]园林文化 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苏州园林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编辑本段]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于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Ⅲ)(Ⅳ)(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文学常识问题

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字唐臣,江苏镇江人。)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2.《桥之美》 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

3.《苏州园林》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4.《故宫博物馆》

5.《说屏》陈从周别名梓室,(1918——2000)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对国画和诗文亦有研究。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他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变化万千,新意层出,园因景胜,景因园异。”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中国民居》、《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说明文《说“屏”》被选入中学课本。一九七八年,曾赴美国纽约为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园林"明轩"。一九八七年,设计并主持施工上海豫园东部园林的复园工程。

7.请介绍一下关于苏州园林方面的知识

你可在上述网页中看到,全文复制如下: 园林综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小山幽旷,清水回环,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

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占据二席。 苏州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园林有: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苏州园林面积均不大,大的四、五亩,小的不足一亩,但造园艺术极为讲究,在布局结构上更是变化万千,创造了在生活境域园林中体现自然的技巧,以期身居城市,却能享受山林野趣。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充满江南情趣;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明阔郎,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市内布置配以红木家具,名家书画,缀以对联,盆景,显得秀丽淡雅。

苏州园林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性,也极具艺术性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8.关于《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第4段 的所有知识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出发,对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作了高度的综合、概括,使读者从中得到全面而明确的苏州园林知识:本文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综合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笔墨分项说明苏州园林在四个大的方面的具体特征,最后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苏州园林细部的特征。作者为了讲清苏州园林的状貌,传出其神韵,还在说明的同时,适当穿插了一些描写和议论。从而带领读者清楚地把握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二、学法引导

这篇课文的语言相当典范,因此学习前要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蕴并提高审美情趣:

一种是音乐引导法。“建筑是凝动的音乐”。学习本文可以尝试以音乐来解读建筑,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古典音乐配乐朗读,这样,比较容易进入情境。

另一种方法是情景引导。可以观赏有代表性的园林图片、录像资料,对其中的“亭”、“台”、“轩”、“榭”、“花草树木的配合”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体味作者在美的欣赏中阐述的一系列深刻的美学见解。

三、审美鉴赏

情文并茂的图画美

读《苏州园林》,如展开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文中描写性词语有限,但表现力极强。如“重峦叠嶂”写出了园中假山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蔓延”一词写出了爬山虎或蔷薇的繁茂,且颇有“红杏出墙来”的诗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则突出了园林生意盎然的典雅风韵,只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意境,并深含着欣赏者的感受,可谓情文并茂,意蕴深远。

四、重难点突破

1、通读全文,并想一想作者是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总说和分说是理解本文的一把钥匙,应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归纳。

【参考答案】先总说,后分说。课文先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然后围绕这个中心,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2、本文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 )

A、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 B、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析】本题检测说明顺序的掌握情况。可从空间、时间、逻辑(如主次、总分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B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此题主要检测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应用,应联系上下文考虑。

【参考答案】作比较。将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4、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此题检测表达方式的作用。可以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角度考虑。

【参考答案】议论。本文熔说明、记叙、描写、议论于一炉,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使文章既条理清楚,又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9.帮忙概括下叶圣陶的苏州林园的特点呗

《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篇文章历来都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进行说明文学习的好教材。

学习这篇课文,除去应掌握文学常识、字音、字形、常用词语外,还应注意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征对一定的对象进行说明的?使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有什么特色? 一.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这对象与课文题目的关系是怎样的? 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这对象与课文的题目是一致的。 二.作者是抓住什么特征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的?试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

是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点,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的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来进行说明的。 在文中的第二段,作者极其明确地指出上述特征。

然后,作者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以至回避对称,说明了它的自然之趣;从假山、池沼堆叠、配合,说明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从树木的栽种与修剪说明了"着眼在画意";从花墙、廊子的设置说明了景致的层次与深度;从每一个角度的花草树木说明了无处不在的图画美;就连门、窗、梁、柱等都能让人"称心满意",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三.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1.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 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作用: 用苏州园林的建筑与我国其它地方的多数建筑作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建筑的特色:追求不对称的艺术美。

2.打比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作用: 作者把别处的修剪过的松柏比作宝塔,把修剪过的道旁树比作阅兵式,这样,就形象地写出了这些松柏、道旁树的单调,缺少画意,从而也就更好表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3.列数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作用: 以具体的数字说明到过的苏州园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4.引资料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用: 引用前人的诗句,使语言更简洁、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如不引用,同样的意思可写成:游览者看"鱼儿高兴地、自由自在地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又是入画的一景。两相比较,优劣是很明显的。

四.课文的语言运用颇为讲究,你能举两三例说明一下作者用语的准确吗?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据说"表明后面的"一百多处"是听人说,并未实地逐一核实,不一定十分准确,如去掉"据说",表达的准确程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过"表明作者去过的较少。 "也"承接上文"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语意连贯。

"总"表明是大体的,一般的情况。 "觉得"准确地告诉读者,下面的看法仅仅是作者的一种感觉,一种个人的认识。

"或多或少"准确地表明:各地的园林都受到了苏州园林的影响,但是,受到影响和程度不尽相同。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绝大部分"准确地写出相关事物数量极多但又不排除例外的真实情况。 "绝",强调了"不讲究对称"的程度。

"决",强调了"不会来一个同样的"建筑的程度。

苏州园林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