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的作用

2023-03-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情痴

1.我们记文学常识有什么用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

(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

2.学习文学的意义有哪些

学习文学能使人陶冶情操,更明白事理。学习文学也是打发时光的好途径,文学将人带到通往理想,智慧的深渊。文学是一个广概的说法,我认为像哲学,逻辑学等等都与文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不同的学理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文学可以说罗列齐全,博大精深。文学教导我们怎么用文字说话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文学就是一个人对生活观、人生价值观的总体显现,一个文学素养很好的人,他的生活情趣生活素养都一定不会很差。文学是需要培养的,从自身的体验来感受它。你会发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是多么明朗舒畅!当别人赞叹你的文采多么好时,你一定会很高兴。这就需要平时的培育,不断的锻炼。像小时侯,我们用字词造句一样,这是初步的为我们将来对文学的功底造诣、兴趣爱好打下伏笔。每个人都应该有文学兴趣,文学方面的涉及,但是不同的是所涉及的深度内涵不一样,一些人只能了解一个皮毛而已,而一些人则成为专业的语言大师,这是一部分人将它学通学活,得心应手的表现。

在中国这样一个应试国家,文学的培养我觉得似乎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准备。一些其它的科目如物理化学在生活中碰到实用的几率几乎很少,除非搞专业化的东西。文学是一种囊括的概念,你提到的比如: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等我觉得是个对比。但是文学是一个大包裹,里面装的几乎都和它有关。我们来看看社会学---社会学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一门学问,它要靠我们长期的社会积累经验才能感受到,但它不作为我们求职的主要功能,但当你是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定的交际学还是必要的(即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哲学) 社会学只有当人涉身于社会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社会。文学是什么概念???文学是改造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举止的对照者 看看我们的社会,媒介信息的传播靠的也是文学,只不过它也许更简略,平俗化,文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不是故作高深),的确我很有体会 文学修养这个词你也经常能听到,它是反映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看法,而且是很上进一流的。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学科基本的核心都是文学(语文)但后来发展为一门学系 红学会探讨红楼梦就是文学的探究,作为中国封建史上具有高度反映资产阶级生活状态的百科全书,红无疑首先从文学上得到高度肯定,但是它不仅这样,还蕴涵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俗,人文地理等综合性的各方面情况--所以说是百科全书。像比如散文,如果光只有文字性的抒情赞叹而没有历史性的东西和其它方面的说明,就谈不上一部“百科全书”。再比如:《史记》众所周知,它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对司马迁《史记》的一个定性----它又是史书(描写转述历史的一本书),又是文学功底颇好的一个证明!!所以说文学作品不一定有史学的内涵;而史学未必具有文学性的风采,这很少有二者兼得的。所以像《红楼梦》、《史记》在中国文学论坛上才可称谓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因为少所以才绝!

再说说辩论学(我比较欣赏的一门学问)它就暗含了文学的价值,要求辩论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而且应该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辩论者没有文学观的话,也很难辩论的成功,因为辩论是必须有理有据,论者丝丝环扣,抓住对方的“把柄”进行反驳,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说话语无伦次,吞吞吐吐,咬字不清又怎么能行呢???文学是辩论的基础:没有文学常识的人不可能舌战群雄,只不过辩论学又加以训练更加专业化,精致化---这使我想到历史上有名的三国人物诸葛亮,他舌战群儒的事迹很是让人敬佩、赞叹。而三国中诸葛亮的才识就仅仅限于此吗???会“吵吵架”--辩论,与人较真???非也,我觉得诸葛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天才,而且军事上也很了得,他的军事修养无可厚非来自他基本的文学修养,诸葛亮的《出事表》也正说明于此,人们欣赏他也不过于此,这种人可谓是全才啊

像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为什么享有所有书籍所不及的荣誉呢???想想,这些书不光反映了一个时期作者特有的思想,而且还有很深的文学主旨。作者的水准可见一斑~~《资治通鉴》也是这样的例子

最后总之我要说一句,无论什么学科什么行业,都或多或少与文学打交道

如法律、政治、历史、地理,它们不也靠文字叙述???只要靠文字叙述的东西,它们的始祖都是语文(文学),说文学很笼统,各行个业哪个不涉及于文学方面?而我觉得很多更涉及的是“杂交类”,比如说物理化学,它们就靠我们的理科思维和文学思维去完成----我们先用逻辑专业的思维去分析探究解决出来,接着就得用文字去写出来呀~这时就需要组织语言,怎么说才合乎逻辑性,才让人看得懂?此时就交给文学啦

3.请问阅读名著有什么作用

一提到文学名著,人们联想到的一般会是在书架上“端坐”的典雅、精致的“大部头”。可是如果上百篇名著“缩水”成为一个几千字的电子读本,你会来尝一尝吗?

记者日前接到两位读者的来信,反映4月份他们将参加中文专业自学考试,其中有些科目,如“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等需要在考前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他们觉得负担很重。偶然,他们在微信中发现了《秒读名著》的公众号,里面把多个中外名著“压缩”成几千字的故事框架,再加上相关文学知识介绍、图片、精彩篇章赏析等内容。对他们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掌握一些名著知识、名著梗概极其有帮助,他们认为这种读本很适用,并建议编者下一步可以贴近考试纲要和篇目,帮考生“顺利过关”。不仅如此,很多总想读大本名著的朋友们,由于各种原因只是想想而已,一直并未付诸行动,然而通过这种简要快速的浏览提升了他们继续阅读原著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提高了阅读质量。

这类电子读本对高校文科的教学真的适用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袁晓波以外国文学的教学举例说,一般高校为这门学科设置的学时是72-108。让文科同学在这么短的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精品,显然不太实际。因此把长篇缩写与精彩篇章欣赏结合起来阅读是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5本的《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就是这种形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当代文学教学的曹文轩老师也认为,把文学名著全部完整阅读,对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也是有难度的,而选读和精读相结合是比较科学的。但是曹老师又强调,对于重点篇章,考生还是要下些工夫读一下,因为速读可以应付的只是填空和简答,而见真工夫的论述题型还是要脚踏实地阅读原作,体会作品的精髓。

表示反对意见的也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石批评说,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已经成了靠读选本培养的一代。他认为不能光从眼前的实际效益着眼,提高民族素质、修养,还是需要对原作的阅读。如果在现今的青少年中名著成为陌生的文化,那将是整个文化素养的萎缩。

站在一家书店门口,随机采访10位读者,记者发现能说出自己曾经完整阅读过2-3部名著的人只有5位,其余则是在求学期间读过一些名著名作的节选篇章,或是曾经对某部名著发生过兴趣,但很难坚持“一气呵成”地读完全书。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读者说:“其实对文学挺有感情的,可是一离开学校,事多时间少,就没那个闲情逸致了。”当记者告诉他可以微信中找到这种电子速读本时,他感到很兴奋,表示愿意体验一下。

中国青年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关注文学名著速读选本的市场,从最早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题解》到《青年必读书手册》以及《世界文学名著速读手册》,都可以做证明。中青社的编辑常成先生认为此类图书的市场是很广阔的,不是单一的面对中考、成考、自考、高考的考生。作为普通的读者,作为一种捷径,快速阅读是一种精神快餐,让读者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看到名著的梗概,对名著中描绘的社会、人物有一个了解,平时与人沟通交流也能够浅应付,如果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就可以再去领略一下原著的风采。

四川辞书出版社的编辑冷玉龙先生也介绍说要想编好一部书,首先得自己对这个选题感兴趣,冷先生在上学时期就曾经和同学一起尝试缩写文学名著,当时的想法是缩写可以节省时间、便于记忆更可以锻炼文学功底。而做编辑后发现,在如今的文学“大餐”和“快餐”中,人们似乎更偏爱后者。冷先生强调,“快餐”并不意味着降低质量,速读本的编写还是要请有经验的编者来撰文,篇目的选取也要合理,这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

文学常识的作用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