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小常识

2021-09-17 综合 86阅读 投稿:玄墨染

1.要受洗了,有谁有关于圣经知识问答

圣经知识问答 一:旧约题目 1.旧约圣经共( 39)卷,首卷是(创世纪 ),末卷是(玛拉基书 )。

2.上帝用( 6 )天把天地万物造齐了。 3.伊甸园里有三种树,分别有( 分别善恶树 )、(生命树 )、( 无花果树 )。

4.始祖赤身露体后,就编( 无花果树的叶子 )作裙子穿,但是神给他们用( 皮子 )作衣服穿。 5.人类头件凶杀案是( 该隐 )杀死( 亚伯 ),他们二人是兄弟关系。

6.圣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264643139经中寿数最高的人是( 玛土撒拉 ),他的寿数是( 九百六十九岁 )。 7.创世记中( 以诺 )不见死被上帝取去,他是亚当的第( 七 )世孙。

8.挪亚传道( 120 )年,洪水来了进入方舟的只有( 8 )人。 9.以色列国统一王国时期的三大君王是( 扫罗 )、(大卫 )、(所罗门 )。

10.以色列人的列祖是( 亚伯拉罕 )、( 以撒 )、(雅各 )。 11.十灾中第一灾是( 水变血 ),第十灾是( 击杀长子 )。

12.摩西的哥哥叫( 亚伦 ) ,摩西的姐姐叫(米利暗 )。 13.十诫中前( 4 )条是对神,后( 6 )条是对人。

对神的首诫是( 尊神为圣--除了神以外,不可有别的神 ),对人的首诫是(孝敬父母 )。 14.圣经中( 司提反 )的祷告声音最大,( 哈拿 )的祷告声音最小,( 摩西 )的祷告时间最长, ( 彼得 )的祷告时间最短。

15.耶和华的殿是(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开工建造的。 16.旧约摩西五经有( 创世记 )、( 出埃及记 )、( 利未记 )、(民数记 )、( 申命记 )。

17.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是( 摩西 ),率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的是(约书亚 )。 18.五大先知书有( 以赛亚书 )、( 耶利米书 ) 、( 以西结书 )( 耶利米哀歌 )、(但以理书 ) ;小先知书有( 12 )卷。

19.诗篇共有( 150 )篇,第二十三篇主题是(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最长的一篇是第( 119 )篇,共有( 176 )节。 20.旧约的诗歌有五本,即( 诗篇 )、(箴言 )、( 传道书 )、( 雅歌 )、( 约伯记 )。

21.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记载在( 箴言 )书。 22.终生与非利士人争战的力大无比的士师是(参孙 )。

23.说出路得记中三位主人公的名字:( 拿俄米 )、( 路得 )、( 波阿斯 )。 24.在迦密山与巴力先知斗法的先知是( 以利亚 ),被丢入狮子洞中未受伤害的先知是( 但以理 ), 被吞入鱼腹中又被吐出的先知是(约 拿 ),被称为流泪的先知的( 耶利米 )。

25.旧约中预言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记载在( 以赛亚 )书。 二:新约题目 1.新约圣经共( 27 )卷,首卷是( 马太福音 ),末卷是(启示录 )。

2.四福音书分别指(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 3.保罗书信中被称为监狱书信的有( 腓利门书 )、( 以弗所书 )、(歌罗西书 )、( 腓立比书 )。

其中( 腓立比书 )也被称为喜乐的书信。 4.使徒行传的作者是( 路加医生 )。

5.使徒约翰写了( 约翰福音 )、( 约翰壹书 )、(约翰贰书 )、( 约翰叁书 )、( 启示录 )。 6.保罗书信中被称为教牧书信的有( 提摩太前书 )、( 提摩太后书 )、( 提多书 )。

7.犹大书的作者是( 雅各的弟兄犹大 )。 8.耶稣的意思是( 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以马内利的意思是( 神与我们同在 )。

9.最先寻见降生的圣婴孩的是( 牧羊人)。 10.博士朝拜圣婴耶稣时献上的礼物有( 黄金 )、( 乳香 )、( 没药 )。

11.耶稣开始传道时讲的第一句话是( 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 12.耶稣的开路先锋是(有施洗的约翰 )。

13.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是( 水变酒 )。 14.耶稣的十二门徒名字叫( 西门又称彼得 )、( 安得烈 )、(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 )、( 雅各的兄弟约翰 )、 ( 腓力 )、( 巴多罗买 )、( 多马 )、( 税吏马太 )、(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 ( 达太 )、( 奋锐党的西门 )、( 加略人犹大 )。

15.耶稣与( 尼哥底母 )谈重生之道,与( 撒玛利亚的妇人 )谈活水之道。 16.上帝是个灵,拜他的要用( 心灵 )和(诚实 )拜他。

17.耶稣赐下一新命令是要我们( 彼此相爱 )。 18.耶稣在( 加略 )山被钉十字架,在(橄榄 )山升天 19.耶稣复活后最先向( 抹大拉的马利亚 )显现。

20.每年的复活节时间是( 春分月圆(农历15)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即 3 月 22 日到 4 月 25 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 21.耶稣升天时留下的大使命是(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

22.耶稣留下的诫命第一是( 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 ),其次是( 爱人如己 )。 23.耶稣被( 犹大 )用三十块银子出卖。

保罗的原名(扫罗 )。 24.保罗在( 大马色 )受圣灵光照悔改。

25.使徒时代中( 亚拿尼亚 )和( 撒非喇 )这对夫妇欺哄圣灵而死。 26.使徒时代中( 亚居拉 )和( 百基拉 )这对夫妇是保罗的好同工,他们一起侍奉主。

27.门徒称为基督徒在从( 安提阿 )开始的。 28.约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节是(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

2.有关基督教的一些常识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3.我想了解以下基督教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会常用术语 哈利路亚 希伯来语的音译,用于敬拜中的欢呼,意思是“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哈利路是“你们要赞美”。而“亚”是上帝的名字。

所以有一首基督徒耳熟能详的诗歌是“哈利路,哈利路,哈利路,哈利路亚,赞美我主。” 以马内利 出现在《圣经.新约》里,希伯来语的音译,翻译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表明耶稣生活在人当中,施行拯救和审判。

这个词的出现是为了说明耶稣降生的事实。天使对约瑟说:“……你要给他起名耶稣……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

(太1:21~23)可见这个词是代表上帝籍着耶稣降世表明他与人同在,意义深远。 查 经 “查经”,简言之便是查考《圣经》。

但是,当教会提到“查经”时是有更特殊的含意的,通常指一群人在一起查考《圣经》,而方式大概有三种:一是讲员式,即有一人主讲,可能是某段经文,也可能综合数段经文,这种方式着重于经文本身的了解和《圣经》一贯的思想,偏重神学体系。第二种是依循已编好的材料来讨论。

第三种则是选定一段或数段经文后,大家自由提出自己读完的收获。后二者人数不宜过多,通常第组五到八人,惯称“小组查经”。

有关查经的一句名言是:“字句叫人死,唯有经意叫人活”,所以要深入了解经文的原意,用以作为生活准则。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至于《圣经》里到底说了什么,让人如此费心查考?抱歉,三言两语说不完,您还是去参加“查经班”吧! 探 访 “喂!张姐妹啊,今晚有没有空?您初来教会,我们想去探访您,不知道方不方便?” “探访”是教会中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可是初来教会者恐怕仍对这'专有名词'心存疑惑。

说穿了,“探访”不过是探望、拜访而已,可是为何会发展成一种教会特有文化呢?这是因为教会很强调彼此相爱,若是新朋友或是有会友生病了、结婚了、有困难……我们自然会表示关心而登门造访一番。又因我们的关心,照顾是带着由上帝而来的福气,所以基督徒的互相探望就成了一种恩典的流通,而多数的探访也会以祷告作结束。

正因如此,“探访”也就有别于一般的“串门子”,无论是拜访的方式、谈话的内容都含有信仰交流的目的。所以若有人说要“探访”您,这是您的福气喔! 交 通 常听基督徒在谈话中交通来,交通去的,好不自在,然而什么是交通呢?照《圣经》的教导,这的确是一项重要的基督徒生活内容,《圣经》吩咐我们彼此相爱,要有群体交往生活,《圣经》是很重视信徒互动生活的,所以常说你们要彼此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交谈便是人要和人们交通一下,便是指他依上帝的教导要和我们分享生活经验,并愿聆听我们的回应,这个方式本可译作交谊,但为了与一般的游乐方式区别,交通便成了基督徒的专用术语,专指基督徒交换生活体验。

交通的内容可以是信仰的,也可以是生活的,但别忘了它是一种互动,否则若只是单方面发牢骚,恐怕以后别人再也不敢跟你交通了。 同 工 来到教会的亲朋友可能都有这种经验,听别人左一声“同工”,右一声“同工”叫得挺顺口,仿佛大家理所当然一定会懂似的。

其实,“同工”真的是很浅显的词,就如一般在工作中互称“同事”或“同仁”一样。只是《圣经》有此称谓,所以教会中即以“同工”互称。

为什么叫“同工”呢?是指教会中的基督徒一同为上帝工作,这和一般公司行号的“同事”自然有所不同。 而同工除了指某些为上帝工作的人,例如:牧师、传道、干事外,也可以指“一同为上帝做工”,所以您可能会接到邀请在某件事上一起“同工”,可是,也许您并不是教会的“同工”。

像这样,同工的用法很广泛,可以指透过正式邀请设立的某些人,也可以指有心服事上帝、一起配合的人,说不定,您会发现不久以后您也在不经意间向人介绍:“您好,我是教会的同工***……”!! 主日学 “本教会周日上午有主日学,欢迎参加。” “主日学”?礼拜天不是放假吗?怎么还要上什么“主日学”? 如果说成主日学校,也许就容易懂了,“主日”者,周日也。

为什么叫“主日”呢?很简单,因为这一天是要去敬拜主的日子。“主”者,万物主宰也,所以敬拜主的日子就是主日,也就是周日(这就是为什么您不容易在周日邀请基督徒朋友也去玩的原因,请体谅。)

至于这些人在主日去教会学什么呢?小孩子多是听《圣经》故事,大人们则有程度不一的内容,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现象,无所不包。目的是为了从各种角度认识上帝,当然《圣经》的研究仍是重头戏。

主日学提供我们在一般学府学不到的东西唷!您不信?请来试试吧! 作见证 “下周将有一位姊妹来人们中间作见证,请大家多邀请新友参加!”在教会里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作见证”是专指一个人向别人说明上帝做的一些奇妙的事,或者是叙述某些事件与人物带给他的影响,但必须跟基督信仰有关才行。

所以当一个人作见证时,多半是告诉别人他认识上帝以后的改变,或是说明他接受信仰的原因和过程,由此可知作见证是一种经验的传递,与讲道大不相同。 大部分的人都满喜欢听见证的,一方面因为有很高的故事性,一方面这是别人生命的经验,更显出信仰的真实和踏实。

其实真正的基督徒每。

4.圣经中说的知识和智慧有什么区别

如下:一,知识是人类对有限认识的理解与掌握,智慧是一种悟,是对无限和永恒的理解和推论。

因此,博学家与智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智者掌握的知识不一定胜过博学家,但智者对世界的理解一定深刻得多。二,知识是硬件,智慧是软件。

只有知识的话,那等于只有一个存储器,加上智慧的话,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算控制输入输出。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显示出它的价值。

也只有在智慧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知识若不转化为智慧,知识越多越是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

三,智慧来源于知识但又高于知识,知识是指实践中认识世界的成果,而智慧来源于这种成果而又能更有效地运用它进行实践,发现新的成果。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

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却自己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四,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的知识在无限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其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扩展资料:智慧是,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经验、阅历、见识的累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远见,体现为一种卓越的判断力。

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便拥有了智慧,拥有智慧却不懂得坚持学习新知识的人便成了只有小聪明的人。

稻草好比是知识,蜡烛好比是智慧。知识的范围是有限的,而智慧的觉照是无限的。

书本和教育只能给我们知识,而智慧只能靠我们自己觉悟。知识只能部分地解释现实世界,而智慧却能整体地观照世界。

但是智慧来源于空性,无法用人类语言所描述。或者说一旦被人类语言所描述了,就变成了知识,而不是智慧。

5.我原来对《圣经》的知识内容不是好了解

《圣经》中最经典的十句名言

1、“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新约·约翰福音》第1章)

2、“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

3、“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3章)

4、“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上帝,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5章)

5、“你们听见话说:‘当爱你们的邻人,恨你们的仇敌。’只是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当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也让他打;有人要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让他一同拿去;有人逼迫你跑一里路,你就同他一道跑二里。”(《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

6、“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上帝。”(《旧约·约伯记》第19章)

7、“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当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的。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新约·罗马书》第十三章)

8、“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新约·罗马书》第8章)

9、“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旧约·传道书》第1章)

10、、“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上帝的话,必永远立定!”(《旧约·以赛亚书》第40章)

6.圣经告诉我们些什么

“圣经有一个叫朗努斯基的士兵”没见过啊,你听谁说的。圣经中是有讲有个士兵用枪扎耶稣的肋旁,不过耶稣那时已经死了啊。所以也没有用他的枪将耶稣杀死这回事

如果问怎么知道耶稣已经死了,可以看圣经【约19:34】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如果了解医学常识:就会知道人死后,血液会凝固,血清也会分离出来。有血和水流出来,就证明耶稣当时已经死了,而不是背那个兵丁杀死。

至于你所说的枪,当然存在,不过快两千年了,那杆枪估计连渣都不剩。

7.圣经知识——保罗布道

通过圣经,我们可以了解到使徒保罗不仅写过十三封书信,而且他还有著名的三次旅行布道的经历。

这些信息,不禁会使许多信徒误认为在初期教会时期,只有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也只有保罗去了很多地方,建立了很多的教会,事实上,并不尽然。我们在不抹杀保罗的宣教功劳的同时,在具体了解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之前也应了解几方面史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上帝全备的福音和完美的旨意,使我们始终“只见耶稣,不见一人”。(参太17:8) 首先,保罗虽被称为“外邦人的使徒”,但他并不是开始就只向外邦人传福音,最初他也与其它使徒一样是以犹太人为福音对象的。

保罗曾在哥林多前书9:20节说:“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这说明了他是向犹太人传过福音的。在罗马书,保罗指出了由于犹太人抗拒福音,所以上帝将福音的思典移给外邦人,这也见证了他个人事奉的经历。

其次,我们要知道不仅只有保罗向外邦人传道,而且其它使徒们也曾向外邦传道。其实向外邦人传道的异象,最初开始于彼得,早在保罗出去传道以先,彼得已向哥尼流传福音了(参徒第10章)。

当时,彼得在约帕得见异象,上帝要他吃犹太人看为污秽之物,藉此让他知道福音要传予犹太人以外的人,从那时起使徒便开始向外邦人传教了。 最后,我们也要了解在初期教会并不是只有保罗热心于传福音的事工。

据一些史料载,在第二世纪时,基督教最广泛传播的地点是在东方,而其中大多数实力较强的教会并不是由保罗建立起来的,甚至没有证据证明他曾去过那些地区。可见,有很多无名的传道者一直在默默工作,广传福音,建立教会。

有史料可寻的,如圣经中使徒行传记载,初期教会因管理饭食等问题,特别挑选了七位执事来专职处理;但身为执事之一的司提反,却并非因管理饭食而死,反倒是因传扬福音而为主殉道(参徒第6-7章)。可见,当时无论身为使徒或是执事,均同心合意地在传扬福音。

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我们要明白,教会中每个人的分工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是站在台上传扬上帝的道,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讲台之后做着默默无闻和必不可少的福音事工,我们不仅要纪念和效法保罗这样的人物,也当效法那些看似平凡,却也被主使用的不平凡的见证福音的信徒。 下面简介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 第一次:约从公元45年起,保罗由巴拿巴和马可陪同,从安提阿出发,访问了塞浦路斯岛,并经居比路到小亚西亚中心的加拉太省(Galatia)的几个主要城市,在那一带建立了教会。

期间他们遭到过犹太人的迫害,也碰到了守摩西律法和犹太仪礼同接受福音的关系问题,尤其是非犹太人如何接受福音加入教会的问题。这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得到了解决。

第二次:在耶路撒冷会议后不久,约从公元50年起。保罗由西拉陪同,再度访问了他早先建立的教会。

这个时期主要向希腊传福音。当时,圣灵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保罗就穿过小亚细亚的西部地区来到特罗亚(Troas),后来听到了马其顿的呼声(参徒第16章),保罗就乘船到马其顿,那是他第一次踏上欧洲的疆土。

于是他们将福音初次传入了欧洲,并且大有果效。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的教会,也在庇哩亚和西方文明的诞生地雅典传道。

在哥林多他们不仅建立了教会,住了两年,并且保罗还写了几封书信(帖前后,加)。 第三次:约从公元54年至57年,保罗从哥林多回安提阿一段时间后又进行旅行布道,保罗再次到以弗所,当时那里的教会根基已经稳固。

他在那里住了三年,并以此为中心努力巩固各地教会,从而使以弗所成为了当时亚西亚最大的布道中心。保罗离开以弗所后又重访了马其顿和亚该亚各教会,并写了重要的哥林多书和罗马书。

此后他打算去西班牙,其间为了加强各地区教会之间的肢体关系,保罗约在公元58年春先到了耶路撒冷。然而,保罗在耶路撒冷却遭到一些犹太人的反对,并被罗马帝国当局逮捕,于是他在该撒利亚被囚两年后又被解往罗马坐监两年。

保罗约在公元60年到达罗马,当时有路加等陪伴他(徒28:30)。保罗抵达罗马后,必须等候审判,在那段时间中,他获得了向罗马人传福音的机会。

虽然当时有百般困苦,但他仍与教会联系,从罗马书中,可见保罗与住在罗马的信徒领袖已很熟悉。他在那里还写成了一些书信(弗、西、门、腓)。

但是,自罗马皇帝尼禄开始迫害基督教(64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有关保罗的消息了。据说,公元64年保罗在尼禄迫害时殉道,也有记录说保罗在两年后被释放,后到西班牙去传福音。

可以说,保罗在他的三次旅行布道中,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教会,他不但亲自牧养他们,而且即便是离开了也会时常关照、纪念。保罗的布道为教会树立了正确的信仰观,不但使他们相信弥赛亚确已来临,并且受死、复活了,而且主张外邦人可以以自己的身份接受福音和洗礼。

通过对保罗的布道以及当时一些史实的了解,今天的我们可以明白从耶稣开始,到保罗向外邦人宣教为止,基督教是如何发展成一个独立于犹太教的宗教。虽然最初的信徒都是来自于犹太教的教徒,但后来也有许多信徒是来自于非犹太人的外邦人,在保罗的第三。

圣经小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