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常识txt

2023-02-16 综合 86阅读 投稿:深情

1.我要写一篇小说,需要用到一些唐代的知识,请各位帮忙

唐朝历代皇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

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唐朝皇帝谱 高祖李渊(566-635)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

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

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中宗李显(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

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

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

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756年即位, 代宗李豫(726-779)762年即位, 德宗李适(742-805)779年即位, 顺宗李诵(761-806)805年即位, 宪宗李纯(778-820)805年即位 穆宗李恒(795-824)820年即位 敬宗李湛(809-826) 文宗李昂(809-840)827年即位 武宗李炎(814-846)840年即位 宣宗李忱(810-859)846年即位 懿宗李温(833-873)859年即位 僖宗李儇(862-888)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

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则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

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

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李世民的功绩: (1)开创统一的大唐。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率兵翦灭薛秦,大破刘武周、宋金刚,攻灭窦建德、王世充,打败刘黑闼、徐圆朗,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执掌朝政,又逼李渊退位,自己即位为帝,并于627年改年号贞观。

他改革国家机构,维新政治;轻徭薄赋,疏缓刑法;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锐意经史,借鉴前代成败;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君臣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国家,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因而被称为“贞观之治”,成为封建政治的典范,受到历代史家的盛赞。

(3)开疆拓土,成就“盛世”: 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

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

2.写穿越唐朝的小说应该了解的常识有哪些

我刚写了一篇日志 叫大隋小唐 你去看看 觉得 我还可以 你在细问我 首先 你应该明白 你想写什么的 是军事 还是政治 还是种马 …… 这很重要

在这个基础上,胡人的统治阶级,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诞生,它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侯莫陈崇。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

可以说,这才是三大门阀背后的真正实力——胡人北方大联盟!

北齐和北周时期上层贵族都极端排斥汉人,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而杨坚的家族,其实从汉朝以来的名门望族,在西魏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便和独孤信一起投靠了权臣宇文泰,此后,杨忠因为屡建功勋,而且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所以,官爵升至柱国,封随国公。

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鲜卑化,力行推行汉化。

正因为如此,本来视为胡人联盟一分子的杨家,因此就被胡人北方大联盟视为叛逆,所以可以说,整个北方的胡人世界,就要千方百计的颠覆它的政权!

隋炀帝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被世人评论昏庸之帝呢?也许用民过重、急功近利是一个原因,隋朝得位不正,隋炀帝本身得位不正,天下不服又是一个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胡人夷种为根源的关陇军事集团仇恨和千方百计的颠覆!

3.关于唐朝的知识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也称“南周”。

直到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1位皇帝(加武则天则为22位皇帝)。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文化方面,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军事方面,在继北魏破柔然之战之后,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对大漠部落的军事上的巨大胜利。 经济方面,到了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唐朝经济已经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4.关于唐代的知识

唐朝(618年—907年 ),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 。626年,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其后唐高宗承贞观之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历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后国势复振,末期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唐朝是版图最大的中原王朝,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塞北各族尊为天可汗 ,并借由羁縻制度控制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等民族,还征调漠北地区的突厥士兵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且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政治体制。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颜筋柳骨的颜真卿、柳公权,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

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5.我要一些关于唐朝的知识

唐朝民间习俗 守 岁 习 俗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

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拜 年 习 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

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quot;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倒贴福字的传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接 财 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

6.我要一些关于唐朝的知识

唐朝民间习俗 守 岁 习 俗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

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拜 年 习 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

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quot;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倒贴福字的传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接 财 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

唐朝常识txt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