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中国古代经典戏曲: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越剧《红楼梦》评剧《刘巧儿》昆曲《牡丹亭》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闻名中外的"国剧"-京剧,产生于兼容并包之中。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细致的角色分行:生——老生,小生,武生,净生旦——青衣,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贴旦,老 旦净——铜锤,架子花,武生,摔打丑丑——袍带丑,武丑,方巾丑,茶衣丑"万人空巷看梅郎"—梅兰芳与四大名旦梅兰芳:戏路广阔,青衣之外,还擅长刀马旦,昆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影响深广的"梅派".代表作《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百戏之祖"--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被称为"百戏之祖"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黄梅戏: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感天动地,千古奇冤--《窦娥冤》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 ,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窦娥冤》四折一楔子,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还有 《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 ,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四百年的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名的戏曲作家所做传奇"临川四梦"之一.五十五出,又称《还魂记》.写少女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梦醒后忧郁而亡.三年后,杜丽娘鬼魂与柳梦梅相见,因情而复生,并与柳结为夫妇.最后柳考中状元,团圆结束.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古典浪漫爱情的终结--《西厢记》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撰,共五本,每本各有一楔子四个折子.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金代董解元编成《西厢记纪诸宫调》.王实甫的杂剧本即在此基础上编成.他打破了每折由一人独唱的成例.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称为杂剧之冠.《西厢记》是一出爱情喜剧.此剧文辞优美,有"花间美人"之称.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滴血斑斓《桃花扇》《桃花扇》,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做,写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经历,二人经历悲欢离合,最终在国破家亡之际见面于道观中,从此参透了世间俗事,各自入道.此剧在描写男女爱情之余,又穿插了南明灭亡的整个过程,"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表明了作者对明朝的怀念和历史的思考.。
2.我国传统戏曲的知识
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名句、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秦腔、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越调、曲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等六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红”、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编辑本段中国戏曲
1、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3.有关戏曲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李凤琴 戏曲小知识一、戏曲主要种类简介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7.晋剧13.川剧。
4.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
七、戏曲剧种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图332、图333、图334、图335)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图336、图337)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图338、图339、图340)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图341、图342、图343)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图344、图345)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
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图346、图347)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
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
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图348、图349)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
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图350、图351)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
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图352)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
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图353)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图354)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
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图355、356)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图357)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图358、图359)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
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图360、图361)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
5.有关中国古典戏曲的知识
我的很不错啊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
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
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
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
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
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
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
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
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
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
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
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
6.中国戏曲的知识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
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
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
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
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
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
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
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
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
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
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
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
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
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
7.戏曲知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
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
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
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
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角色: 末:男角。
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
正旦(剧中女主角)、小旦、搽旦。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 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
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
如:蔡婆婆。 元杂剧作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创作的剧本至少在五六百种以上,保留到现在的也还有一百五十多种。
这些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已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描写一个善良无辜的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遇,反映了高利贷者的残酷剥削、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和贪官污吏的徇私枉法,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被压迫者感天动地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马致远的《汉宫秋》,借助历史题材,通过描写王昭君为国献身、毛延寿卖国救荣和王公大臣的腐败无能,对元代的民族压迫进行无情地揭露,对当时的统治者给予辛辣的嘲讽。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
从“惊艳”、“联吟”到“赖婚”,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情的渴望。但她出身于名门望,受到封建礼。
8.有关戏曲的知识有哪些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李凤琴 戏曲小知识一、戏曲主要种类简介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7.晋剧.川剧。
9.有关戏曲的知识
1、"什么叫戏曲"有多种说法,被普遍认可的是王国维说,他怎么说? 答案:王国维认为,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
2、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王国维1902年写成的《宋元戏曲考》。 3、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谁?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春秋时楚国人优孟。
4、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5、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哪一个? 答案: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
6、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谁?他一生写过多少个剧本? 答案: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写了60多个剧本。 7、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什么? 答案: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清代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
8、我国最早的剧场是哪个? 答案:我国最早的剧场是东汉时期建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 9、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哪一种?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大舞台丛报'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
10、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京剧。 11、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指哪种形式?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 答案: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一般认为是南宋时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
据最新统计,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5种。 12、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哪几个? 答案: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救风尘》、《墙头马上》、《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
(只须答出其中3个剧名即可) 13、《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还是喜剧,为什么? 答案:《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十大悲剧之一。《琵琶记》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写的是悲剧性的矛盾,戏剧冲突在凄凉、悲惨的气氛中展开,给观众以悲愤的感受。
14、《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哪几个? 答案:除《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只须答出其中3个剧名即可) 15、哪四位艺术家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答案: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16、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哪四种传奇被称为"临川四梦"? 答案: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四种传奇《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被称为"临川四梦"。 17、元代有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8、30年代以后,丑角使用过一种特殊声型叫什么声?你熟悉善唱此声型的名丑吗?请举出1-2名。
答案:痰火声。善唱此声型的名丑有阿倪、尼姑丑、郭石梅、李有存等。
19、剧演唱上的一句话叫"千斤白、四两唱",为什么? 答案:说明念白的重要性,演员在运用唱腔和念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时,对于念白不可掉以轻心。 20、潮剧演唱时咬吐字方法的简称叫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案:分字拼唱法。(演员举例) 21、潮剧属高腔剧种,有帮唱,请你说出帮唱的几种形式并举例说明。
答案:潮剧帮唱有两种形式,一是与演唱者同步,为演唱者帮尾腔,如《扫窗会》高文举唱"举目云山飘渺","云山飘渺"加帮唱;一是作为剧中人为剧情帮唱;,如后台歌等。 22、潮剧音乐调类主要有五种,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并举例说明。
答案:轻三六调,如《苏六娘》唱段"春风践约到园林";重三六调,如《扫窗会》唱段"曾把菱花来照";活三五调,如《京城会》"喜得身荣中高第";反线调,如《刺梁骥》唱段"为相士自陶情";犯调,如《良仔讨亲》唱段"心中欢喜有十成"等。 23、潮剧唱腔结构中除曲牌体外,还有几种结构形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答案:板腔体、填词体和小调体。 24、潮剧伴奏历史上有过三种形式,即协奏、齐奏和配器伴奏,请你说出它们分期的大概时间。
答案:建国前为协奏,建国初期为齐奏,"文革"期间有配器伴奏。 25、用二四谱"五二三四"读轻三六调、重三六调和活三五调。
26、戏曲舞台上谁都知道"上场门"、"下场门",潮剧还有哪两种最常用的叫法? 答案:戏曲舞台上的"上场门"、"下场门",潮剧还有两种最常用的叫法是 "文畔武畔"或"鼓畔弦畔"。 27、戏曲舞台的表演区,就区位而言,比较普遍的是把它分成九个区,你知道怎样分吗?每个区又怎样叫? 答案:戏曲舞台的表演区可分为:前左、前中、前右; 中左、中 、中右; 后左、后中、后右,共九个区。
28、什么叫"三小戏"? 答案:"三小戏"是以小生、小旦和小丑为主的戏,如《拾玉镯》、《柜中缘》等。 29、在传统戏曲中,一桌二椅的"桌"可以表示多种景物,你能说出3种吗? 答案:在传统戏曲中,一桌二椅的"桌"可以表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