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近代史常识

2022-10-19 综合 86阅读 投稿:凄寒注

1.蒙古族的习俗和现代或近代史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

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

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2.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随忽必烈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700多年来,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凭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杞麓湖之滨、凤凰山之麓建设成了鱼米之乡。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语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

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辽宁、新疆、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3.蒙古族在历史中是如何发展的

蒙古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那时只是蒙古众多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

这个部落的发祥地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以后逐渐西移。各部落之间竞相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形成了无休止的部落战争。

1206年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还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扩大其疆域。

自元代以来,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4.如何看待近代蒙古国地位的问题

你好,我也是蒙古族的,在我开始的时候的观念也是倾向于“今zhongguo版图曾经属于蒙古帝国”,并认为是蒙古帝国开辟了中国最大的疆土。

为此和同学、朋友愤青的争论了很多年,随着看的书越多,认识也在逐渐的改变,就自己观点,不带任何民族色彩阐述如下: 1、从地域上说今zhongguo版图曾经属于蒙古帝国。 泛泛的蒙古帝国包括东到太平洋,北抵贝加尔湖(一说达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南至南海,包括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中国元朝是蒙古帝国五个汗国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大汗汗国的继续发展。这就从地域上可以说“当今zhongguo版图曾经属于蒙古帝国”。

2、从文化上说,zhongguo文化不隶属于蒙古族,蒙古族更多的是在学习汉文化,并提倡蒙文化。 但汉文化形成于5000的历史,在蒙古族统治中国时,是蒙古文化逐渐被汉化的过程,不完全的汉化、文化的独立性(蒙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冲突)、民族的矛盾和错误的政策(民族等级化、大量圈地)导致了元朝的短暂统治。

(形成对比的是满清文化,严重的汉化和文化融合,加上正确的政策,满清统治300年左右)。从文化上说,zhongguo文化不隶属于蒙古族,蒙古族更多的是在学习汉文化,并提倡蒙文化。

3、至于楼主提到的“当前蒙古人分布于三国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的历史观”这一问题,个人有如下看法: “历史本来不是婊子,被政治强奸后变的下贱”,各国的历史基本都是为自己政治服务的,想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为前提。 至于楼主提到这一问题,我认为:第一需要关注历史的人多做研究,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真相是没有利益和阴谋的。

第二:多讨论一些蒙古族那段历史对世界的影响,对民族进化的影响,或者本身的过程,这样很少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名誉的问题,就会少矛盾。第三:要客观,不要带民族感情色彩,这样会有利与问题的交流目的。

5.蒙古属于中国领土的年份

唐朝实际统治蒙古是在唐高宗建立安北都护府(669年)之后。

当时的安北都护府管辖今天的蒙古和内蒙古,但是在安史之乱(755~762年)时期之前,已经散失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辽代是从太宗时期(926-947年)击败甘州回鹘时取得蒙古西部的土地,从而真正的对蒙古有实际统治,一直延续到辽灭亡后(1125年) 元的前身蒙古从辽灭亡(1125年)开始,就是这片草原子真正的主人,一直到1634年林丹汗去世,这片土地又开始划分在清朝的统治下~~~ 清朝从1634年到1911年灭亡,一直把蒙古撰在手里。

民国1921年,蒙古宣布独立。

6.关于满族和蒙古族的历史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

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

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

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

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

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

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

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

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

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

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

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 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

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

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蒙古族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以谋求蒙古族的自由解放。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蒙古族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乌兰夫等同志为代表的蒙古族先进分子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内蒙古的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歼灭敌军2万余人,缴获战马2万多匹和枪支l万多件,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7年5月1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蒙古民族的新的历史转折。内蒙古是实行区域自治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历史上,满族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几个阶段。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时,满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当时分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较缓慢的东海女真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时期。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其社会形态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由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权模式,满族社会完全进入封建社会。

留在关外的满族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社会。

7.蒙古族知识

蒙古族(蒙古语: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扩展资料: 蒙古族文化 一、民族图腾: 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 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此外,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蒙古民族也崇拜龙,还有的部族有树木图腾崇拜、牦牛图腾崇拜等等。 各种图腾神话反映了蒙古民族特点及与北方各民族、特别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的许多共通之处,体现出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的密切联系。

1、狼图腾:蒙古民族的狼图腾最早只是古代乞颜部落孛儿只斤氏的图腾,这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经过数百年的演绎,狼图腾被人们当成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图腾。

《蒙古秘史》开篇明确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狼)和妻子豁埃马兰勒(白色的鹿)一同过腾汲思海来至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 反映了唐代末期,两个以狼、鹿为图腾的蒙古部落姻族从额尔古纳河西迁的重要史实。

而《国语·周语》记载:“穆天子西狩犬戎,获其五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史学家翦伯赞考证:“白狼白鹿是当时的氏族”。

《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在围猎中特降旨对“郭斡玛喇勒”(草黄母鹿)和“布尔特克沁绰诺”(苍色狼)这两种野兽放生,可见是作为神兽加以爱护的。 《多桑蒙古史》记载,窝阔台将一头狼放生希望为自己增寿,不想狼却遭“猎犬群起啮杀之”。

窝阔台当时就觉得这是个不祥之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

2、鹿图腾: 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内蒙古巴尔虎、察哈尔、科尔沁等地区萨满巫师所戴的帽子都用铁皮制成鹿角加以装饰,所用的青铜镜和法鼓也都刻画着鹿的形象,说明蒙古先民、特别是森林狩猎民曾以鹿为图腾神灵。

3、鹰图腾: 科尔沁右翼杜尔伯特乌尔图那苏贝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第二十七世孙,他们的氏族自称是鹰氏族,各代的长子、长孙都以各种鹰来命名。据《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10世祖的小儿子孛端察儿蒙合黑,被4个哥哥抛弃后,走投无路时曾靠一只鹰捕猎维生,他的后人孛儿只斤氏就把鹰视为救命恩人,当作保护神敬奉起来。

而铁木真在称汗之前,曾被他的“安达”(兄弟般的挚友)札木合所陷害,也是一只猎鹰救了他。蒙古萨满传统认为,海东青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一个美丽的女孩,把她培养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渥都根”(女巫师)。

而布里亚特的萨满神话传说中,男萨满的最早化身也与鹰有血缘关系。 4、熊图腾: 布里亚特和达尔哈特人常称熊为祖先、神圣的,称呼熊“斡拖葛”,意思是长者、老人,他们认为人是从熊变来的,并直呼熊为祖父、父亲、祖先,这正是人们把熊看成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的表现,所以才用相应的亲属称谓称呼它们,像亲属一样对待它们。

达尔哈特人在猎熊时遵循一套非常特殊的习俗和礼仪,如公熊四季均可捕猎,母熊则不然,要等到它生养了小熊,春天走出洞穴之后才开始捕猎等等。 捕捉熊以后,分吃熊头肉,似是古代原始人“图腾圣餐”习俗的遗留。

在原始人看来,用图腾的血和肉作为圣餐,更能巩固他们与图腾的亲密关系,重新获得图腾的灵威。 二、宗教信仰: 萨满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

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腾格里汗“长生天帝”。

直到元时期,萨满教都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要影响。 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主持祭祀。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

蒙哥汗时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萨满教外,也奉养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侣,并亲自参加各种宗教仪式。 元朝时也采取同样的政策。

元朝时期伊斯兰教徒的建寺活动遍及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视和保护。国师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顶。

佛教取代了萨满教在宫廷里的地位。但佛教的影响仅限于蒙古上层统治阶级,蒙古人大多信奉。

8.我想查一些关于蒙古族历史的资料,但是总也找不到我想知道关于蒙古

蒙古族历史悠久。

其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讷河)东岸的古老部落。旧《唐书》中的“蒙兀室韦”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音译名。

9世纪蒙古部落西迁到蒙古高原,与居住在那里的突厥语族的居民融合、繁衍,分化出很多氏族。13世纪,以铁木真为首的蒙古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凭其军事才能,削平各部,统一草原,并于1206年被选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

随后成吉思汗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把势力扩大到中亚和南俄罗斯。横跨欧亚的汗国,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自立为汗,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灭南宋,统一中国。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亡,蒙古统治集团退回蒙古高原,为争夺汗权,战争不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明朝末年,女真贵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势力逐渐强大,建后金国。漠南、漠北、漠西及新疆、青海等地的蒙古各部先后归顺金国(即清朝)。

1911年生活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宣布独立,后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进行革命,于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为开发和保卫北部边疆作出重要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乌兰夫为首的优秀青年投奔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们发动农牧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创造了独贵龙等传统革命斗争形式,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1947年5月1日建立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20万平方公里,人口2162。

6万,其中蒙古族有337。5万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 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1162-1227) 即元太祖。

蒙古古代大汗,气颜·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又作帖木真。出身贵族。

少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部人毒死,所属百姓离散,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后得到克烈部汪罕支持,收集其父旧部,招致那可儿(伴当),逐渐恢复实力。

1189年被推为蒙古部汗。后与塔塔尔部、乃蛮部、克烈部多次战,最终将其一一消灭。

1206年,于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建蒙古国,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分封95千户,建万人怯薛,颁札萨,设札鲁忽赤掌行政司法诸事。

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邻近部先后降附。1205-1209年,三次向西夏进军,迫其纳女请和。

1211-1215年两次攻金,直至黄河北岸,占领中都(今北京)。 1219年,率20万骑远征花剌子模。

这期间先后破兀提剌耳(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右岸阿雷斯河口附近)、不花剌((今乌兹别克布哈拉)、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玉龙赤杰((今土库曼乌尔根奇)等城,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1223年还师。

1226年率兵南下,再攻西夏,次年在西夏投降前夕病死。 1265年上庙号太祖。

次年,追谥圣武皇帝。1309年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忽必烈(1215-1294) 元朝的开国皇帝,又称元世祖。1260年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大汗位。

公元1264年战胜其弟阿里不哥的叛乱,迁都燕京(后称大都,即今北京),至元8年,定国号为元。随后发动对南宋的进攻,至元16年灭宋。

忽必烈在位期间,吸取历代统治经验,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农民起义进行过镇压,提倡程、朱理学,控制思想,以加强其统治。

在位34年。 历史著作 13世纪初,蒙古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此后,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 其中,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元秘史》,蒙古语为《忙豁它纽察脱卜察安》,作者不详。 约成书于13世纪中叶,具体年代有戊子(1228年)、庚子(1240年)、壬子(1252年)、甲子(1264年)之说,尚无定论。

是蒙古民族第一部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和文学巨著。全书共282节,有12卷和15卷两种分法。

这部编年体史书。根据古代蒙古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故事,生动地记述了十二世纪以前发生在蒙古草原,包括成吉思汗先世的动人传说在内的种种事件,同时如实地叙述了当时蒙古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阶级关系,以及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窝阔台时期的史实等。

该书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业绩,歌颂了新兴的蒙古汗国。是研究蒙古族早期历史、社会、风俗、语言文学的宝贵资料,一直深受中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蒙古黄金史》 《蒙古黄金史》,亦译称《蒙古黄金史纲》、《阿勒坦·托卜赤》。 为别于无名氏的《黄金史纲》,俗称《大黄金史》。

蒙古族编年史,蒙古族学者罗卜藏丹津著,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部承上启下较为完整的古代蒙古史,书中记述了蒙古族从古代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书的前半部转录了《蒙古秘史》全书282节中的233节,补充了蒙古族兴起前后的一些历史和其他内容。 后半部主要利用了无名氏的《黄金史纲》等书,对窝阔台之后至明末清初的蒙古史作了较为完备的记述和补充。

由于作者笃信佛教,书中。

蒙古近代史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