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常识

2023-03-09 综合 86阅读 投稿:狄云义

1.鲁迅的小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详情请看百度百科:/view/2004.htm。

2.关于鲁迅的小知识

鲁迅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扩展资料: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鲁迅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又具有极其独特的眼光,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即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

因此,在《故乡》中,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后来的贫苦,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掘,又着眼于他们的精神创伤和危机。

3.关于鲁迅的小知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周树人的笔名,是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曾用笔名鲁迅、周树人、自树、庚辰、索子、索士、树人、令飞、迅行、树、黄棘、周豫才、周树、唐俟、俟、神飞、迅、风声、尊古、巴人、某生者、小孩子、学之、敖者、俟堂、宴之敖者、即鲁迅、L.S.、冥昭、杜斐、楮冠、楮冠病叟、华约瑟、中拉、葛何德、封余、许霞、EL、ELEF、许遐、L、洛文、令斐、豫才、豫、唐丰瑜、冬华、长庚、宴敖、隋洛文、乐贲、乐雯、它音、佩韦、阿二、丰瑜、明瑟、不堂、白舌、遐观、何家干、飞、罗怃、干、动轩、周动轩、干、何干、孺牛、丁萌、游光、丰之余、旅隼、苇索、越客、桃椎、虞明、荀继、家干、尤刚、符灵、余铭、元艮、白在宣、一尊、敬一尊、子明、张承禄、赵令仪、倪朔尔、栾廷石、张禄如、邓当世韦士繇、士繇、翁隼、崇巽、黄凯音、常庚、燕客、白道、曼雪、梦文、孟弧、公汗、霍冲、莫朕、中头、史贲、董季荷、杜德机、朔尔、康伯度、焉于、越侨、张沛、华圉、仲度、茹莼、苗挺、及锋、直、乐雯、隼、直入、阿法、史癖、且介、庚、敖、越山、康郁、洛、姜珂、越丁、旁、齐物论、乐文、周玉才、晓角、夏剑生[7]、干凡、飞迅、直庚、树俟、独洛、敖隼、旁斡预、丁珰、之达、元期、龙刚、且文、飞斐、品音、周悼、庚言、候堂、独立、家干、宴教、雪之、隋文、越容、何家干、周樟寿、唐元期、宴之教者、小白以“记者”等或团体的署名纂述者、编纂者、译者、编辑者、旅沪一记者、编者、旅沪记者、记者、奔流社同人、朝花社、朝花社同人、上海三闲书屋、铁木艺术社、译文社同人在中国,鲁迅是一位地位独特的作家。

大多数人承认他是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小说使用富有创造力的形式对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社会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阐释;散文诗集《野草》被认为是当时少有的展现出现代主义特质的作品;其杂文,由于特殊的发表环境,在嬉笑怒骂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的。这一政治立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是鲁迅思想中最为复杂的地方之一。

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浅薄的激进主义者,主要是认为他睚眦必报,喜好争论。批评尤为激烈者为苏雪林女士,鲁迅去世时,苏雪林写信阻止蔡元培担任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称之为“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廿五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盘踞上海文坛时,密布爪牙,巧设网罗”,“文网之密,胜于周来之狱,诛锄之酷,不啻瓜蔓之抄”[5],引发与左派作家之间的笔战。

中国大陆的共产党政权因政治需要而对鲁迅有高度评价。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并将中共在延安创办的文学院取名鲁迅文学院,后改为鲁迅艺术文学院。

共产党掌权后,鲁迅的文学地位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鲁迅的众多文章被选为大陆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

现今仍然存在官方的鲁迅研究机构和专门的鲁迅研究杂志。不过,据2001年出版的周海婴著《鲁迅与我七十年》记载,1957年毛泽东在回答罗稷南的问题时表示,如果鲁迅仍然活着,“以我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作声”。

1950年曾有读者向《人民日报》提问:“如果鲁迅活着,党会如何看待他?”当时任国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亲自回信答复“鲁迅和大家一样,要接受思想改造,根据改造的实际情况分配适当工作。”[6]由于鲁迅生前反对国民党的官僚腐化、血腥治国,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的严重打压。

1949年后,鲁迅在台湾也一直被当作国民党的反面教材加以贬低,就像林语堂、梁实秋在大陆受到贬低一样。两岸政府对他的不同的政治化评价,使当代对鲁迅的真实思想需要重新澄清。

比较重要的当代鲁迅研究学者有王瑶、钱理群、李欧梵、周策纵、王富仁、陈漱渝、汪晖、张梦阳、徐麟、王乾坤等。李敖认为鲁迅在中国大陆被过分高估:“鲁迅象写《阿Q正传》和《中国小说史略》,都是非常好的书。

可是,鲁迅写的杂文其实不好。第一个,他的杂文是受日本语法影响,也有一种文言文转过来的,不够成熟。

所以他的文字很别扭。第二个,他杂文里面情绪表达太多,真正的资料部分并不多。

你看我文章,你把那情绪字眼删掉,看的还是资料,就是证据。鲁迅缺乏这方面的东西。”

“到今天如果有人还说鲁迅的文章写得多好,我必须说,这种人没有进步。”鲁迅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国民劣根性”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许多作品着重表现中国人的愚昧,例如其作品《药》以华家和夏家暗喻华夏,把中华民族描绘成一个吃“人血馒头”的民族。

因此受到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士和民族主义人士的负面评价,甚至被指为“民族的。

4.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续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5.关于鲁迅的知识问答

一、鲁迅旧体诗: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二、鲁迅名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2、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13、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4、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5、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6、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7、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8、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9、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20、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21、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4、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5、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6、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7、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8、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9、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30、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31、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3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3、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4、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

35、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36、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7、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

38、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39、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40、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6.有关鲁迅 知识问答题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

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

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

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

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

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

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

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

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

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

7.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后于1984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8.鲁迅小资料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编辑本段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编辑本段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编辑本段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

鲁迅小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