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序》二则的知识整理
(一) 通假
(1)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反”,同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1) 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
(2)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
(3)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带,古,挂;今,词义缩小
(4)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古,出使;今,聘请
(5)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 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6) 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 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徐人嘉而歌之曰 歌,歌颂
(2)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带,挂
(3)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伪,欺诈
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故,故人,老朋友
3、名词作状语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西,向西
4、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
(1) 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
(四) 一词多义
1、致
(1) 致使于晋:达,达到
(2)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
2、为
(1) 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
(2)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
3、精
(1)其 知 弥 精:精深,精湛
(2)其 取 弥 精:精妙,精粹 1、之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
(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
2、以
(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
(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
3、然
(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
(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 (一) 判断句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二)省略句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 宝 ,故敢献之 。
(三)倒装句
1、定语后置
(1) 宋人有得玉者
2、介词结构后置
(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1)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译;徐君细细的观赏了剑,未开口讨,但脸上显出想要的表情。
(2)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译:继承人说:“先父没有这个遗命,我不敢接受这把宝剑。”于是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的陵墓旁的树上,离开了。
(3)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我将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将玉作为宝贝,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还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贝吧。
(4)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译:子罕不是没有宝贝,只是他当作宝贝的东西(与众)不同罢了
(5)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译: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他所选择的越精妙;一个人的知识越浅薄,他所选择的也越浅薄。
2.《新序》二则的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新序》,是刘向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轶闻轶事,半史半闻,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由北宋曾巩校定,清代学者有辑佚,校补各一卷。
2、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家,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另有《说苑》、《列女传》,以及辞赋《九叹》等。编译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3.《新序》二则 的重点字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 通假字
(1)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反”,同返,返回
(二) 古今异义刺
(1) 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 (2)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 (3)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带,古,挂;今,词义缩小 (4)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古,出使;今,聘请 (5)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 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6) 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 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 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徐人嘉而歌之曰 歌,唱歌 (2)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带,挂 (3)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伪,欺诈 2、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故,故人,老朋友 3、名词作状语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西,向西 4、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 (1) 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 (四) 一词多义 1、致 (1) 致使于晋:达,达到 (2)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 2、为 (1) 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 (2)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 3、精 (1)其 知 弥 精:精深,精湛 (2)其 取 弥 精:精妙,精粹
二、文言虚词用法
1、之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 (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 2、以 (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 (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 3、然 (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 (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二) 省略句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 宝 ,故敢献之 。 (三)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1) 宋人有得玉者 2、介词结构后置 (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四、文言难句名句摘录精译 (1)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译;徐君细细的观赏了剑,未开口讨,但脸上显出想要的表情。 (2)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译:继承人说:“先父没有这个遗命,我不敢接受这把宝剑。”于是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的陵墓旁的树上,离开了。 (3)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 尔 以 为 宝 , 若 与 我 者 ,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 译:我将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将玉作为宝贝,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还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贝把。 (4) 子 罕 非 无 宝 也 ,所 宝 者 异 也 。 译:子罕不是没有宝贝,只是他当作宝贝的东西(与众)不同罢了 (5) 其 知 弥 精 , 其 取 弥 精 ; 其 知 弥 觕 , 其 取 弥 觕 。 译: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他所选择的越精妙;一个人的知识越浅薄,他所选择的也越浅薄。
4.新序二则原文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宋人有得玉者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白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5.文言文 《 新序 》
《新序》,是一本经西汉刘向编撰而成书的古代文献典籍。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叶公好龙》就是出自此书。
虽然早期的资料认为刘向是《新序》的作者,但更准确地说他是该书的编者,因为书中材料的主体都来自于其他典籍,刘向本人并没有创作任何部分内容。把刘向视为作者而非编者起源于对《七略》中《新序》著录的错误解释,《七略》把此书和其他三种著述一同著录在刘向所“编排的”(即“序”)的67篇之中(见《汉书·艺文志》,第1727页)。根据《汉书·刘向传》(《汉书》卷三十六,第1958页),刘向“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严灵峰认为在这段话中“新序”不是一部书名,班固用此词仅是意为“新编”,因而班固所说的仅是一部著作,即《新序说苑》。
后来的目录著作中称《新序》为刘向所“撰”(见《隋书·经籍志》,第997页;《旧唐书·经籍志》,第2024页;以及司马贞《史记索隐》,第2238页),然而,他们也称刘向“撰”《说苑》和《列女传》。而在刘向自己的《七略别录》中,他清楚地声称他从已存在的典籍中“编辑”(校)了这两部著作。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认为刘向没有撰写《新序》中的材料,他仅仅是对它们作了收集和编纂的工作。徐复观认为现代学者误解了“序”字在汉代的含义,并说这一词在汉代也意为“撰”。
刘向大概在公元前24或前25年把《新序》进献给皇帝。根据《晋书·陆喜传》(《晋书》卷五十四,第1486页)的一个说法,刘向是仿陆贾(约公元前228-前140)的《新语》而作《新序》。对《新语》通行本和《新序》的仔细比较说明,这两部书无论在文本上抑或结构上都没有任何紧密相似之处,这两部书的唯一相同特征是它们都有明显的儒家伦理思想。
《新序》是历史故事类编,是刘向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新序》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其中刘向对《榖梁传》很有偏见)、《庄子》、《荀子》。
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广常人世认为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藉以说明一个好的政府的基本因素。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的建议。
6.原毁文言知识整理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重以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4;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5!”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6.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注释】1重:严格.周:周密、全面.2轻:宽容.约:简少.以上二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3不怠:指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4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君王.仁义人:符合儒家仁义道德规范的人.句出《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5句出《孟子·滕文公上》:“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6周公:周文王子,周武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由周公摄政.多才与艺人:多才多艺的人.句出《尚书·金縢》:周公有言:“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事神.”【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1.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2!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注释】1廉:少.2已:太、甚.【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抓住别人的一点,而不管人家的其他方面;追究人家的过去,而看不到人家的现在,提心吊胆地只怕别人有了声望.这不就是对别人求全责备吗?这就叫做不拿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1.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2,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3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注释】1修:进修,求上进.2说:同“悦”,高兴.3是故:因此.【译文】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嫉妒.懈怠的人。
7.《新序》二则的课内原文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沪教版作“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8.与朱元思书 文言常识
三、语音 缥(piǎo)碧 无碍(ài)负势竞(jìng )上 泠泠(líng)作响 嘤嘤(yīng )成韵 鸢(yuān)飞戾( lì )天 互相轩(xuān )邈(miǎo ) 四、通假字 1、有时见日 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 “反”同“返”、返回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蝉则千转不穷。(尽,完 ) ①. 欲穷其林。
(走完 )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至 ) ③. 果如鹤唳云端。( 叫 )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 风烟:指烟雾。
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3、一百许里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4、天下独绝 独绝:; 绝独一无二,到了极点。 经久不绝:停。
5、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6、急湍甚箭 急湍:急流的水 7、皆生寒树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8、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9、互相轩邈 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0、泠泠作响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1、好(友好或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 12、鸢飞戾天者 戾天:到天上;戾,至 13、望峰息心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4、经纶世务者 经伦:筹划、治理。
15、窥欲忘反 忘反:流连忘返; 16、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17、在昼犹昏 犹:好像,如同。
18、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19、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20、嘤嘤成韵 韵:和谐声音。
9.文言文 《 新序 》
《新序》,是一本经西汉刘向编撰而成书的古代文献典籍。
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
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二卷,《善谋》二卷。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
《叶公好龙》就是出自此书。虽然早期的资料认为刘向是《新序》的作者,但更准确地说他是该书的编者,因为书中材料的主体都来自于其他典籍,刘向本人并没有创作任何部分内容。
把刘向视为作者而非编者起源于对《七略》中《新序》著录的错误解释,《七略》把此书和其他三种著述一同著录在刘向所“编排的”(即“序”)的67篇之中(见《汉书·艺文志》,第1727页)。根据《汉书·刘向传》(《汉书》卷三十六,第1958页),刘向“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
严灵峰认为在这段话中“新序”不是一部书名,班固用此词仅是意为“新编”,因而班固所说的仅是一部著作,即《新序说苑》。后来的目录著作中称《新序》为刘向所“撰”(见《隋书·经籍志》,第997页;《旧唐书·经籍志》,第2024页;以及司马贞《史记索隐》,第2238页),然而,他们也称刘向“撰”《说苑》和《列女传》。
而在刘向自己的《七略别录》中,他清楚地声称他从已存在的典籍中“编辑”(校)了这两部著作。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认为刘向没有撰写《新序》中的材料,他仅仅是对它们作了收集和编纂的工作。
徐复观认为现代学者误解了“序”字在汉代的含义,并说这一词在汉代也意为“撰”。刘向大概在公元前24或前25年把《新序》进献给皇帝。
根据《晋书·陆喜传》(《晋书》卷五十四,第1486页)的一个说法,刘向是仿陆贾(约公元前228-前140)的《新语》而作《新序》。对《新语》通行本和《新序》的仔细比较说明,这两部书无论在文本上抑或结构上都没有任何紧密相似之处,这两部书的唯一相同特征是它们都有明显的儒家伦理思想。
《新序》是历史故事类编,是刘向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
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新序》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
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
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其中刘向对《榖梁传》很有偏见)、《庄子》、《荀子》。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
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广常人世认为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藉以说明一个好的政府的基本因素。
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