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与通识epub

2021-11-11 综合 86阅读 投稿:傲锡吟

1.常识与通识怎么样

《常识与通识》是阿城在海外写给《收获》的专栏,大概是96、97年左右,那时同时在《收获》开的一个专栏是《文化苦旅》余秋雨开的,结果余秋雨一下子就火了,书就印了单行本,那时我也追捧的不行,买盗版书来看,直到前年我读到了阿城的这本《常识与通识》才知道自己的盲目,比之同时开的《文化苦旅》阿城的《常识与通识》是非常优秀非常有趣的专栏,不像文化苦旅,老在矫情! 《常识与通识》都是些有趣的介绍,比如人为何会怀乡,为何会恋爱,为何有的人怕蛇有的人敢玩儿蛇、催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阿城抱着好玩儿的心态认认真真地读了许多科普著作,然后把它们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他一直在做有趣的事儿,这种态度叫我无比的羡慕。

王朔说,如果说北京城500年出一个人精,那我们这个时代的这个人精就是阿城,他移居美国,但是为了保持语感,拒绝学和说英语。 最早读阿城是小说《棋王》说不出的古朴苍凉的感觉,语言锤炼的非常非常到位,后来看到他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一系列随笔更加佩服,讲道理的态度就比现在的论战厚道的多,批评别人也是点到为止,有理有据。

作家出版社出过这套书,现在不好买了。小说《棋王》已经选到高中的选读课本里了,我就是从那里看到的,希望现在读书的同学们能够从这本小说出发去了解一个全面的阿城。

2.粉笔公考《常识考点一本通》为何两年没更新

对于一个考公务员的人来说,课堂老师授课、视频、书籍是我们制胜的三大法宝。一个经验丰富,了解考试的老师会让我们快速掌握做题技巧,视频学习有助于我们多次反复的复习,一个好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夯实基础同时节约复习时间。就象考试中的常识部分一样,考的很宽泛,涉及文化、科技、历史、政治、法律、地理、常识等知识,我们自己学习会很累,所以需要一本专业的书籍给我们归纳整理。但是你能想象FB的一本常识的考点书籍竟然两年没有更新么,这样我们无法复习到更新的考点,那我们常识的得分可想而知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是同学提醒我,和我说里面知识点很久没有更新,我还不是很相信,我想一个机构出书肯定是要严谨,对考生有帮助的,随着浏览让我发现这确实是个事实。

比如说常考的法律类,书本上还是一些民法、刑法等,和大学本科教材似的,然而最新出台的一些法律并没有涉及,做到及时更新。如果出题更多考查的是那些老的法律,本身就对于我们这些非法专业考生的不公平,所幸国家考试更倾向于新法的考查,但是这样重点放在已有法律,对新法不更新介绍,那这样完全误导了我们复习方向。导致很多看的都没用,考的都不会。

经过同学提醒,我发现在科技和时政上也是的。知识相对滞后性我们能够理解。毕竟编书要有时间,不能做到时时更新,但是也不能停留在两年前啊,这样新增的考点我们如何复习到,我们也不要求你更新到当前最新的,哪怕更新到今年上半年的也好啊,真的很扎心。

有没有考虑我们的感受,我承认你们的课程相对来说是便宜些,那也是因为是网络课程,我们不能在书籍这方面随便应付吧,一个教育企业,要不要对学员负责,对你们企业负责,比不了华图、中公这些大品牌加大教研,但是咱们不能没有责任心。最近因为这个书的问题我也关注了下FB,除了每天口水仗,做喷子,不如把精力放在产品上,对我们学生负责上,至少对得起你收的钱和当初我们对你们的信任。

不多说了,说多了又要有人说我这是其他机构的水军,我也只是发表下自己的不满,也让更多想要买这本书的筒子们有所了解,别浪费了金钱不说,更浪费了时间,将有限紧张复习时间浪费在这样一本两年前的书籍上,公道自在人心,大家找到这本书看看就知道我说的真假,希望机构的领导能够看到,做出改进,真的不要再让我们失望了,我们能够选择相对不是大品牌,优势网络授课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当然也有自身因素,不要误人误己。

3.怎样学好文言文 付友梅 epub

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规律、循次渐进,是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终极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要达到这个目标,先要明确这里所说的文言的含义。它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时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如唐宋八大家等)仿古作品中的语言;而非指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口头语言,即古白话,如《水浒传》等明清章回小说中所使用的语言。

还应了解《考试说明》对“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所作的具体阐释,即: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能够正确把握文章并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个阐释,对文言文学习从语言到内容到最终目的,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便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应把握的“纲”。

具体学法如下: 一、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是学习文言的重要基础 学习现代文,是从认字开始,学文言亦然。所谓“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就是这个意思。

中学生学习文言,大都从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文言开始,这些文言文,都是从大量古籍中精选出来的,无论从语言到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学习这些文章,从初读第一篇开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含义,万不能只满足于对所学文段内容的大体了解,不能如讲故事一般将其内容概述下来即释为翻译。

另外,在实词与虚词两者间,大量的、难于掌握的是实词。下面就先谈一谈关于实词的掌握。

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些与现代汉语使用的词汇没什么差异,如“人、马、山、石、大、小、上、下”等,这给我们学习文言带来很大方便,没有初学外语满眼茫然的 。

这类词,我们便可视作现代词去理解。一种情况是与现代使用的词汇完全不同,甚至从现代汉语中根本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来。

如“宦官”,是古代以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之人在宫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古文中与之同一概念的词汇还有“寺人”、“阉奄)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由于时代的发展,宦官已经消失,那么表达这一概念的一系列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均已消失。

另外,“宦官”还有一义项是“仕宦之通称”(如《孔雀东南飞》:“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但现代各级政府官员也不有此称呼了。

再如“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后作王室的代称)、“章甫”(古代一种帽子)等等,皆因事物的消亡不见了。而“曰”、“叟”、“须臾”等词,已被“说”、“老头”、“一会儿”等词汇代替。

这类实词,虽难记些,但不会同现代汉语混淆,可把它们当作生词去记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许多古今都使用的词,但其意义却与今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情况复杂,难于掌握。

这些词汇,又常常被列为考查重点,是需要下大力气掌握的。应把学习重点放在这类词汇上。

二、掌握语法规律是启开文言之门的一把钥匙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

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

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

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 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

4.《与朱元思书》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曹明纲《六朝文洁释注》。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本是吴均写过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

课文注释: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从,顺、随。 自富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

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

独绝:独一无二。 缥(piǎo)碧:青白色。

直视无碍:可以到底,毫无障碍。 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 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泠(línɡ)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嘤(yīnɡ)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志,通“啭”,鸟叫声。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

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

戾,至。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译文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 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 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方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鉴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目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一、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

常识与通识epub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