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点急救常识的好处

2022-03-14 综合 86阅读 投稿:夏至

1.开展急救知识讲座的好处

举办急救知识讲座,旨在使广大干部职工更多地了解急救与护理的基本知识,遇有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实施应急救治,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降低急病症死亡危害。

加强社区居民安全突发事故自救知识教育,提高居民紧急情况自救能力,以互动的方式邀请居民现场进行了练习操作,使居民们轻松掌握心肺复苏法的操作技能。通过讲座,让居民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方法和技能,使他们在遇到如心脏骤停、溺水等情况下能进行及时的自我施救。

扩展资料

扭伤

1、院前急救措施

(1)在紧急情况下,利用自身躯干和健康肢体,对扭伤部位进行固定,最为方便可靠。在受伤现场寻找扁担、木棍、木块、硬纸板等也可以作为临时固定材料,让受伤部位制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2)受伤初期可以用冰块或冷水冷敷。

2、注意事项

(1)扭伤不要自行或让非医务人员揉、捏、掰、拉,应该等急救医生赶到或到医院后让医务人员处理;

(2)如果受伤现场没有其他人,一定要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治,切不可自己坚持到医院,这样很可能出现继发性损伤。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机关服务中心举办急救知识讲座

参考资料来源:东沙镇人民政府--社区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讲座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资讯--“心肺复苏”记住四个步骤 普及急救知识刻不容缓

2.为什么要掌握急救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连年自然灾害的肆虐中,频发的工业交通事故中,休克、触电、流鼻血、小儿痉挛等等意外伤害很难避免,有时也难以预料,学习一点有关急救护理方面的知识,就有可能挽救家人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扩展资料:针对不同状况的急救知识:1、休克目标:检定和救治休克,送院治理。一、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如每分钟超过一百次,都是休克的象徵。

二、处理休克的一个方法是将伤者双足提高,增加心脏和脑部的血液供应。三、保持伤者温暖。

四、立刻通知医生或送往急症室诊治。2、触电目标:脱离电源;尽快送院。

一、迅速截断电流,才可接触伤者。二、如不能切断电流,可用竹、木或木椅等绝缘物件把伤者与电源分开。

三、检查伤者状况,若心跳和呼吸停止,应立刻施行心肺复苏法。四、迅速通知救伤车送院救治。

3、流鼻血目标:止血;减少血液倒流一、让伤者坐下或站著,切勿躺下,头稍向前倾。二、劝他用口呼吸,以手稍为用力捏住鼻部软骨。

三、要他吐出口中的血液,因为吞血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四、若大量流血,应立刻送院诊治。

五、如小量流血,十分钟后放松压力,若仍然出血,再压十分钟。暂时不要让伤者抬起头来。

六、如果三十分钟后,仍不止血,应送医院治疗。4、小儿痉挛目标:在发作时,加以保护;在发作后刚恢伤意识时,加以照顾。

一、癫痫或小儿痉挛发作时,应注意不可让他撞伤头部。二、若牙关咬紧时,决不可强硬撬开,以免造成伤害。

三、不要企图强行停止抽搐,因为通常抽搐会在数分钟内自行停止。四、尽可能解松病人衣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五、抽搐停止后,一般会进入昏睡状态,清除伤者口内的呕吐物或假牙等。六、将伤者半侧身伏卧。

七、速送院诊治。八、伤者清醒后,因抽搐时消耗体力甚大,所以应让他休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救。

3.掌握急救方法的重要性.

A意外灾害岂容忽视

地震、山洪、水灾等自然灾害总是以它惯有之势汹涌而至。从各类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重大灾难发生时,在全球受灾的各个国家里,凡是对灾害没有防备的国家,其灾情之巨总是令人瞩目;而那些对灾害预防工作重视的国家,受到的影响面往往较小。2004年,印度洋海啸地震发生时,毫无防备的印尼受到重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即使是有强烈灾害意识,天灾带来的灾害可能还是无法完全避免,但重要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怎样才能尽量挽救生命、减少损失?在专业救援队伍到来之前,面对痛苦不堪的伤害,人们有能力进行自救或救人吗?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日常生活中意外或暴力行为,而受伤需要治疗的人数约为上述人数的100倍~500倍,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因各种原因留下了永久性的残疾。

B传统救护凸显不足

传统救护方式处理紧急危重病人时,一般是对伤口临时做止血和包扎等简单处理,在这之后再将病人送到医院,由医师给予诊断、处理。在救护现场,面对呼吸心跳骤停、双目紧闭、奄奄一息的亲人,没有急救技能的人常常一筹莫展。在遇到意外伤害时,自救或救人过程中最宝贵的就是事发最初的4分钟时间,俗称“黄金4分钟”,待救护车来到现场时,许多鲜活的生命已经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终生遗憾。 现代救护理念是立足于“第一时间”(4分钟以内)的紧急抢救,紧急抢救就是要突出一个“早”字。具备了急救技能的“现场第一目击人”,通过对受害者实施初步急救措施,完全有可能减轻受害者的伤残和痛苦,甚至挽救生命。如果再辅以现代化专业急救救援系统的继续救治,大量的受害者就完全可以抢得生还机会。

C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几次大的灾害在在全世界各国引发了不少思考,这使得 “尽可能预防意外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后果”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从“向全民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技能”这个角度来保护国民的生命和健康,更是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的卫生救护培训工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1987年,我国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从这时起,国家开始要求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1992年,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卫生救护工作的意见》,重申了国家对于卫生救护工作的重视。2001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与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4个部委局联合发出了国家关于紧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性通知-----《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在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已经相继开展了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坚持初级卫生救护工作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发展会员相结合的方式,累积已经培训红十字救护员一千万人次,这些经过培训的准专业人员,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完全具备自救与救人的能力。

4.介绍点急救知识,越详细越好

异物哽喉、入气管、支气管救护

1.如果异物塞在喉中时,不要惊慌地在后面腰间抱起,令头部深深地屈下,然后较大力的手拍背脊,使哽物吐出。

2.如果发觉嘴唇发青或呼吸停止等事故时,就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3.如果是幼儿或婴儿,即可抱着垫在膝部倒向地面,然后用一个手指探入喉内刺激喉腔,使异物吐出,同时可以轻轻地拍背脊使哽物更容易咯吐出来。

4.如果是大人或者老人的话,即可以伸入两双手指刺激喉腔。令他咳嗽,另可以较大力的打拍背脊,令硬的可以吐出来。

5.如果采用上述的各种方法都不能将异物吐出来,或者即使回复后也感到呼吸困难时便应及早接受医生的详细诊疗。 发生异物哽喉的事故,多见于1-3岁的小儿,因小儿喜将小物放入口内玩耍,或在吞食花生、瓜子时不慎,致吸入喉部气管或支气管,也有在发现鼻部或咽部的异物时,方法不当异物落入喉或气管中。 此外,中小学生最经常发生铅笔套堵塞的事故,而大人或老人即经常发生吞下假牙等物件。 如果发生异物哽喉而感到辛苦或呼吸困难等现象时,不要太过惊慌,必须镇定地挖取,如果难以取出时,也不要太过勉强地挖取,最好是马上请医生进行诊疗最为妥善。 至于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时,必须即送医院治疗,以免发生其他不幸事故。 为了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应不要让小孩随便拿东西放入口中,也不要将一些较小的东西放在小孩的身边,以免小孩乱吞入嘴里

足踝或腰部扭伤

注意:先冷敷再热敷

足踝扭伤要24小时后改用热敷,同时用绷带缠住足踝,把脚垫高,可减轻症状。腰扭伤后,若伤势较轻,可躺在垫厚的木板床上,腰下垫1个枕头。先冷敷伤处,1~2天后改用热敷。如症状不减轻或伤势较重,应到医院治疗。

开水烫伤

注意:迅速脱离热源

尽快剪开或撕掉灼伤处的衣裤、鞋袜,用冷水冲洗伤处以降温。小面积轻度灼伤可用必舒膏、玉树油等涂抹。面积较大的则用清洁的毛巾或被单保护伤处,并尽快到医院治疗。

动物咬伤

注意:立即冲洗

被猫咬伤后,应在伤口上端用止血带扎紧,并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伤口。再用5%的石炭酸处理患处。被狗咬伤,要按防治狂犬病处理:在伤后2小时内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血压升高

注意:保持情绪镇定。

立即服用降压药物,并转移到阴凉处坐下,使上身和头部抬起。有条件的可用40℃~45℃的水洗脚,水浸到距离膝2/3处。将毛巾用冷水浸湿敷于头部。若有恶心、呕吐、头痛加剧现象,要立即就医。

出现中风前兆

注意:先要稳住身体

在不适的瞬间要尽量选择靠树或靠墙,然后平卧,等待送医院

预防高温中暑

预防高温中暑,医生认为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医生为大家提出了10种避暑方法。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6、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7、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8、日间小睡:研究表明,人体对“白日梦”的反应之一就是降低身体温度;

9、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10、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5.急救的三项重要性 常识

1、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通常采取口对口的方法,用你呼出的气体吹入伤病者的肺部,以保证维持其生命的最低氧气供应。实施人工呼吸时,一只手按压在伤病者前额,使其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其下颌处,上提下颌,保持其气道畅通。接着,急救者用压住前额的那只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然后,用口唇包紧伤病者的口唇,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平稳地向内吹气,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漏气,如果吹气有效,其胸部会膨起,并随着气体的呼出而下降。吹气后,急救者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子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同时侧转头呼吸新鲜空气,再进行第二次吹气。每次吹气的时间为成人不少于1秒,儿童1秒到1秒半,每分钟的频率是8 —12次。

2、胸外心脏按压

当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时,人体的血液循环也就终止了,而胸外心脏按压就是要以外力推动血液循环。按压的位置要在胸骨上方和两乳之间,双手掌根重叠放在这个区域,手指伸直或交叉互扣。按压时,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双肩正对病人胸骨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4—5厘米,然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部,每分钟100次,节奏要均匀。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人工呼吸要与胸外按压交替进行,按压30次,吹气2次为一个循环,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心肺复苏”。

3、外伤止血

当人体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40%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外伤止血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压包扎止血法,头部、四肢及身体各处的伤口都可使用。具体方法是,让患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把消过毒的纱布盖在伤口上,然后用手直接按在上面,压5—10分钟,之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住伤口,以帮助伤口止血。如果伤处有肿胀、麻木的感觉,说明包扎不当。当身体出血时,如果血色鲜红,则说明是动脉出血,在进行处理的同时,可以用手按住出血口的上方,能有效止血,但此方法每次按压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会影响整个肢体的血液供应。

6.懂知识的优点

知识百科内容来自于:知识是对某个主题确信的认识,并且这些认识拥有潜在的能力为特定目的而使用。

认知事物的能力是哲学中充满争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并且拥有它自己的分支——知识论。从更加实用的层次来看,知识通常被某些人的群体所共享,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操作和管理。

定义知识 主条目:知识论 尽管知识是日常生活里的中心组成部分,但知识的确切定义仍然是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有着极大兴趣的话题。更具许多思想家的论述,知识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被证实的(justified)、真的(true)和被相信的(believed)。

达到这样的三个条件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通过描述知识是如何应用来考察知识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是由不同意向讨论着的信息。DIKW体系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纳入到一种金字塔形的层次体系中,而这个模型与DIKW体系是一致的。

Purser & Pasmore认为要精确地定义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例如:何谓知识?如何获取知识?何者是有效的知识?这些问题是非常难回答的,但若无法回答知识是什么,将难以设计能产生更多知识及有效利用的组织。

因此,Purser & Pasmore则将知识定义为:“用以制定决策用的事实、模式、基模、概念、意见、及直觉的集合体。”Badaracco将知识定义为:从人类活动中所获取的真理、原则、思想及资讯。

日本学者田中郁次郎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多元的概念,具有多层次的意义。知识牵涉到信仰、承诺与行动等,可分为内隐与外显知识。

何光国则认为知识是一、经验累积的纪录;二、事实组织的系统化;三、对事实的理解;四、一种理解的行为或状态;五、人的已知和未知。此外 Davenport,依据知识的特性指出,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而且还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由上述可知,知识是抽象的,是借由某种形式呈现以传达概念。例如:古代的结绳记事、白旗示降等,都是借由结绳、白旗等符号来传达概念。

但是当人类活动越是频繁,则简单的符号就不足传达双方的意念。因此,有了文字、语言等符号兴起以作为沟通的工具。

在沟通过程中还是需要经过思考,最后才能产生出知识。由此可知,知识就是经由前人的经验累积形成的。

知识管理 主条目: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寻求理解组织内知识被使用和交换(trade)的方式,并且将知识理解为自我引用(self-referential)与递归(recursive)的。这里递归的意思是指知识的定义处在一种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

知识管理认为知识是一种浸润着经验的信息;而信息与特定的观察相关,它是导致观察者发现变化的数据;数据可以被观察,但并不需要如此。情境知识 情境知识是关于特定情景的知识。

想象两种非常相似的蘑菇,它们分别生长于山峰的不同的一侧,一种是有营养的,另一种是有毒的;在山峰这一侧获得的食用蘑菇的知识,并不适用于在山峰另一侧使用。通过诸如试错法这样的方法来产生的知识,或者通过经验来学习到的知识,都倾向于是一种情境知识。

而通过科学方法产生的知识比其他方法产生的知识更加不情景化,这也是科学方法的优点之一。情境知识通常嵌入在一种语言、文化或者传统中。

有一种观点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批判,认为全球单一文化(monoculture)的上升导致了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的消失。知识的社会学 主条目:科学知识的社会学 知识的某些方面展现出了它的社会特性。

比如,知识是某种形式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知识的社会学将检验社会和知识如何互动。

通过经验、观察和推理,个体或者文化获得了知识。知识的传播已经被人类学的扩散理论所检验。

发明的扩散理论探讨了引导人们获知、尝试以及采纳新观点或者措施的各种因素。这一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知识的发展。

其他的定义 知识是“与经验、上下文(Context)、解释和思考(reflection)结合在一起的信息。它是一种可以随时帮助人们决策与行动的高价值信息”—T. Davenport et al., 1998。

“显式的或者已编码的(codified)知识是指一种用正式、系统化的语言传输的知识;另一方面隐性知识拥有个人化的特征,这使得隐性知识很难被正规化和通讯。”—I. Nonaka, 1994 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参见* 分析命题/综合命题 * 先验/后验 * 信念 * DIKW体系 * 知识论 * 学院知识(Institutional knowledge) * 知识创建(Knowledge creation) * 知识工程 * 知识管理 * Knowledge relativity * 知识表现 * 过程性知识 * 哲学怀疑论 * 命题性知识 * 真理。

懂点急救常识的好处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