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本常识

2022-09-24 综合 86阅读 投稿:三千寒

1.水稻基本知识

水稻生长进程(图解)

介 绍

学习目的

生长进程

生长时期

温习

营养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生殖生长阶段

时期 0 —发芽期

时期 1—幼苗期

时期 2—分蘖期

时期 3—拔节期

温习

时期 4—孕穗期

时期 5—抽穗期

时期 6—扬花期

温习

时期 7—乳熟期

时期 8—蜡熟期

时期 9—完熟期

温习

/tutorial_ricegrowth/default.htm

2.关于大米的几个常用知识

优质大米与劣质大米有什么区别?优质大米一般为米粒饱满,洁净,有光泽,纵沟较浅,掰开米粒其断面呈半透明白色。

闻之有清新气味,蒸熟后米粒油亮,有嚼劲,气味喷香。劣质大米主要是米粒不充实、瘦小,纵沟较深,无光泽,掰开米粒断面残留褐色或灰白色。

发霉的米粒多呈绿色、黄色、灰褐色、赤褐色,且光泽差、组织疏松,有霉味或其它异味。吃起来口味淡,粗糙,黏度也小,这也是陈米的特征。

如何鉴别高水分大米?大米正常含水量应在15%以下。高水分大米的含水量多在15%以上,短期内就会变质,失去食用价值。

对于高水分大米的判定可通过感官识别其水分含量的大小。大米水分在15%以内时,用手摸、捻、压、掐等感觉很硬,用手插入大米中光滑易进,手搅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用牙齿嗑大米籽粒时,抗压力大,会发出清脆有力的破碎声响。高水分大米的色泽较阴暗,组织结构疏松,用牙嗑时抗压力小,破碎时响声较低,手插入大米中有涩滞和潮湿感,有时拔出手时籽粒易粘在手上。

怎样储藏大米?大米保管稳定性差,易爆腰,难度夏,易吸湿,易发热霉变,陈化变质。大米发热霉变的早期,通常是先“出汗”,米粒发软,色泽变鲜,接着脱糠,放出糠臭气味。

大米陈化迅速,不宜久存。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的大米陈化更快。

就品种言,陈化速度以糯米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大米储藏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四种常用方法。

一是常温储藏。用干燥、自然低温、密闭的方法,将加工出机的大米冷却到仓温后,才堆垛保管;高水分大米,可以码垛通风后进行短期保管,或通风摊凉降水后再密闭储藏。

二是低温储藏。采用低温储藏是大米保鲜的有效途径。

霉菌在20℃以下大为减少;10℃以下可完全抑制害虫繁殖,霉菌停止活动,大米呼吸,酶的活性均极微弱,可以保持大米的新鲜程度。三是化学储藏。

生产性试验多应用磷化氢气体储藏高水分大米,不仅可以预防大米发热霉变,而且对已经发热生霉的大米也有抑制作用。四是气调储藏。

生产性试验气调储藏大米,每万千克米充入10千克二氧化碳,用塑料薄膜密封储藏,有抑制虫、霉、发热、脱糠、保持米质正常过夏的效果,或用小包装“冬眠储藏”保鲜,每袋装大米3000克—5000克,充二氧化碳保鲜储存,可安全储藏1年以上。如何淘米比较科学?大米不宜多淘,因为大米中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米粒的外层,多淘或用力搓洗、过度搅拌都会使米粒表层的营养素大量随水流失掉。

同时,米也不宜久泡。如果淘洗之前久泡,米粒中的无机盐和可溶性维生素会有一部分溶于水中,再经淘洗,损失更大。

在淘米过程中,维生素B1损失率可达25%—50%,维生素B2和尼克酸损失率可达20%—25%,蛋白质、脂肪、糖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除此之外,米久泡之后还易破碎。

因此,淘米时,最好用凉水淘洗,不要用流水或热水淘洗。用水量、淘洗次数要尽量减少,以去除泥沙为度。

不要用力搓洗和过度搅拌。淘米后如果已经浸泡,应将浸泡的米水和米一同下锅。

3.关于大米的几个常用知识

优质大米与劣质大米有什么区别?

优质大米一般为米粒饱满,洁净,有光泽,纵沟较浅,掰开米粒其断面呈半透明白色。闻之有清新气味,蒸熟后米粒油亮,有嚼劲,气味喷香。劣质大米主要是米粒不充实、瘦小,纵沟较深,无光泽,掰开米粒断面残留褐色或灰白色。发霉的米粒多呈绿色、黄色、灰褐色、赤褐色,且光泽差、组织疏松,有霉味或其它异味。吃起来口味淡,粗糙,黏度也小,这也是陈米的特征。

如何鉴别高水分大米?

大米正常含水量应在15%以下。高水分大米的含水量多在15%以上,短期内就会变质,失去食用价值。

对于高水分大米的判定可通过感官识别其水分含量的大小。大米水分在15%以内时,用手摸、捻、压、掐等感觉很硬,用手插入大米中光滑易进,手搅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用牙齿嗑大米籽粒时,抗压力大,会发出清脆有力的破碎声响。高水分大米的色泽较阴暗,组织结构疏松,用牙嗑时抗压力小,破碎时响声较低,手插入大米中有涩滞和潮湿感,有时拔出手时籽粒易粘在手上。

怎样储藏大米?

大米保管稳定性差,易爆腰,难度夏,易吸湿,易发热霉变,陈化变质。大米发热霉变的早期,通常是先“出汗”,米粒发软,色泽变鲜,接着脱糠,放出糠臭气味。大米陈化迅速,不宜久存。水分大,温度高,加工精度差的大米陈化更快。 就品种言,陈化速度以糯米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

大米储藏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四种常用方法。一是常温储藏。用干燥、自然低温、密闭的方法,将加工出机的大米冷却到仓温后,才堆垛保管;高水分大米,可以码垛通风后进行短期保管,或通风摊凉降水后再密闭储藏。二是低温储藏。采用低温储藏是大米保鲜的有效途径。霉菌在20℃以下大为减少;10℃以下可完全抑制害虫繁殖,霉菌停止活动,大米呼吸,酶的活性均极微弱,可以保持大米的新鲜程度。三是化学储藏。生产性试验多应用磷化氢气体储藏高水分大米,不仅可以预防大米发热霉变,而且对已经发热生霉的大米也有抑制作用。四是气调储藏。生产性试验气调储藏大米,每万千克米充入10千克二氧化碳,用塑料薄膜密封储藏,有抑制虫、霉、发热、脱糠、保持米质正常过夏的效果,或用小包装“冬眠储藏”保鲜,每袋装大米3000克—5000克,充二氧化碳保鲜储存,可安全储藏1年以上。

如何淘米比较科学?

大米不宜多淘,因为大米中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米粒的外层,多淘或用力搓洗、过度搅拌都会使米粒表层的营养素大量随水流失掉。同时,米也不宜久泡。如果淘洗之前久泡,米粒中的无机盐和可溶性维生素会有一部分溶于水中,再经淘洗,损失更大。

在淘米过程中,维生素B1损失率可达25%—50%,维生素B2和尼克酸损失率可达20%—25%,蛋白质、脂肪、糖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除此之外,米久泡之后还易破碎。因此,淘米时,最好用凉水淘洗,不要用流水或热水淘洗。用水量、淘洗次数要尽量减少,以去除泥沙为度。不要用力搓洗和过度搅拌。淘米后如果已经浸泡,应将浸泡的米水和米一同下锅。

4.谁有水稻种植技术知识

育秧:种子处理与催芽 晒种:晴好天气晒1-2天; 选种:使种子纯净饱满,发芽整齐,溶液用盐水、盐酸铵水; 浸种:使种谷较快吸水达到正常发芽的含水量(40%),促进发芽整齐。

浸种要求经常换水(8小时),时间36-60小时; 消毒:消毒目前多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强氯精药剂或1%生石灰澄清液浸种; 催芽:催芽要求达到“快、齐、匀、壮”的目的。 移栽的方法和插秧质量: 栽插秧苗方法有手工拔秧插秧、抛秧、机插等,西南地区在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4月中旬到5月中旬期间),选择冷尾的晴好天气开始移栽工作;插秧要做到浅、匀、直、稳,栽插深度一半不超过3厘米,并做到秧苗带药、带肥、带土。

水稻营养与施肥: 氮:水稻缺氮时,主要表现为:整株颜色浅、下位叶枯黄、植株矮小、分蘖少、早衰、穗小子粒不饱满,如果氮过多则植株徒长,贪青倒伏,延迟成熟,空秕粒增加。在分蘖期,选用“云河”牌“黄金配比”15-15-15的配方进行施用,满足作物该时期的营养需求。

磷:水稻在缺磷时表现为植株紧束呈“一炷香”株型,生长迟缓不封行,叶片及茎为暗绿色或灰蓝色,叶尖及叶缘带紫红色,无光泽,并且容易未老先衰。 钾:当水稻在缺钾时,叶片从下位开始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田间稻面发红如火燎状,株高降低,叶色灰暗,抽穗不齐,成穗率低,穗形小,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由于栽培季节、品种类型和土壤条件不同,症状有差异。

水稻如果缺锌,就会引起“红苗病”、“火烧苗”等症状。 水稻缺锰,新生叶片叶脉间绿色褪淡发黄,叶脉仍保持绿色,脉纹较清晰,严重缺锰时有灰白色或褐色斑点出现。

水稻硼中毒,叶尖及两侧叶缘发黄,出现淡褐色斑点,早期生长受抑制,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均减少,花谷增多,空壳率增加,成熟期提前。 提高水稻的收成的要点: 1、前期培育带蘖、根系发达的旱壮秧; 2、适时早插稀插秧; 3、中期烤好田,增加淀粉积累; 4、施好减数分裂肥; 5、抽穗开花期保证水肥供应;6、控制住病虫、杂草; 7、喷洒“云河”牌冲施肥12-18-15。

水稻用肥最重要的是,在水稻转青时,每亩地用肥在25~35公斤之间,选用“云河”牌“黄金配比”24-11-10配方的复合肥去满足作物营养需要,提高水稻的收成。

5.谁有水稻种植技术知识

水稻种植技术: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

水稻比较依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收成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6.杂交水稻的知识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花粉无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

恢复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

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雄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两系杂交稻:一种命名为光温敏不育系的水稻,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它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温条件下,恢复雄性可育。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在夏季长日照下可用来与恢复系制种,在秋季或在海南春季可以繁殖自身,不再需要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因此用光温敏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叫做两系杂交稻。

超级杂交稻:水稻超高产育种,是近20多年来不少国家和研究单位的重点项目。日本率先于1981年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在15年内把水稻的产量提高50%。国际水稻研究所1989年启动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2000年育成产量比当时最高品种高20%-25%的超级稻。但他们的计划至今未实现。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其中一季杂交稻的产量指标为,第一期(1996-2000年)亩产700公斤,第二期(2001-2005年)亩产800公斤。

7.水稻施肥知识的几个要点介绍

1.施肥比例

常规施肥N:P:K=2:1:1.2;高产地号施肥N:P:K=2:1:1.5~1.8。

2.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三大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3.施肥时期和方法

⑴基肥: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60~7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层施入或和搅浆整地同时用施肥器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

⑵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层施入,余20%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

⑶调解肥(接力肥):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基肥,即基肥由40%调整为50%。

⑷穗肥:高产栽培的地块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11叶品种在10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 30~4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褪淡、底叶有枯萎、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拔节黄褪淡施肥,有病先防病后施肥,底叶枯黄、干尖先壮根后施肥,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

⑸叶面追肥 秧田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1.5叶期、2.5叶期、插秧期(插前三带)追肥。大约每7~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盘追纯氮 1克,即硫酸铵5克/盘、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酿造米醋50~100毫升/棚,兑水100倍用喷灌泵(喷雾器)喷施。喷肥后还要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本田结合防病叶面追肥3~4次,前期以氨基酸类含氮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4.施肥注意事项

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积诱发水绵(青苔)发生;施肥时一定要均匀,以免因施肥引起水稻长势不匀;积极推广机械侧深施肥;施肥时要减氮增磷钾、要合理搭配,增施硅肥;要按照水稻田间生育叶龄进程施肥,杜绝施肥盲目性和片面施用氮肥以及蘖肥施用偏晚等现象。

8.杂交水稻所需要的学科知识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具有全面、深厚的农业学科知识(图1-8)。多年来,他一直潜心钻研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20世纪60年代,他在稻田中偶然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萌生了利用杂交的办法培育高产水稻的想法。经过10年的努力,1973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

但是,三系配套与生产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必须经过亲本繁殖、杂交育种,才能生产出大量杂交水滔种子,供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由于过去从来没有种杂交水稻,它的播种时间、播种方法、播种量,施肥品种、施肥量、施肥期,以及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病虫害,田间水分怎样管理等问题,都需要运用多种知识进行试验和研究。于是,他们又一鼓作气攻下了育种和栽培关,实现了整个杂交水稻技术的配套。杂交水稻技术研制成功后,不仅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而且还走出国门,推广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说明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水稻基本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