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识高考选择题

2021-11-07 综合 86阅读 投稿:晨昏

1.高三化学高考题,常识题

化学常识 一.回顾广东高考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③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 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3.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 的物质是 A 氯、溴、碘 B 钠、镁、铝 C 烧碱、氢气 D 食盐、淡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 的是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④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 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 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含有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均对人体健康有害 B.聚乙烯是无毒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作食品包装 C.“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D.太阳能电池板中有高纯硅单质,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 淀粉,油脂 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自行车钢价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 新型复合材料使手机,电脑能电子产品更轻巧,使用和新潮 二.强化练习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明矾净化水是因为明矾的水解产物有吸附作用 B. FeCl3溶液腐蚀铜电路板的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氨氧化法制硝酸的过程中有NO2生成 D. 氯碱工业中,NaOH是在阴极室中产生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4、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均与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5、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中 D.把玻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6.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w.w.k.s.5.u.c.o.m ① 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 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 “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 22.4L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 6、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7、生活中使用的塑料食品盒、水杯等通常由聚苯乙烯制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A.聚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B.聚苯乙烯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聚苯乙烯可由苯乙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D.聚苯乙烯单体的分子式为C8H8 8、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10、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

2.高考化学知识清单(详细)

高考化学知识点(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

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

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 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0强碱 36.条件相同时,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高于熔点。如:乙炔。

37.有机物不一定能燃烧。如:聚四氟乙烯。

38.有机物可以是难溶解于有机物,而易溶解于水。如:苯磺酸。

39. 量筒没有零刻度线40. 硅烷(SiH4)中的H是-1价,CH4中的H显+1价. Si的电负性比H小. 41.有机物里叫"酸"的不一定是有机酸,如:石炭酸. 42.分子中有双键的有机物不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如:乙酸. 43.羧酸和碱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如: HCOOH+Cu(OH)2 == (加热) 44.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MgO >SiO2 45.歧化反应 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 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 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 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记住这个结论对做选择题有帮助)48.一般情况下,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反应, 但也有例外如: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H2S)等; AgOH+NH4.OH等 49.一般情况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元素不能和酸反应发出氢气; 但也有例外如:Cu+H2S==CuS(沉淀)+H2(气体)等~ 50.相同条件下通常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 但也有例外如:Na2CO3>NaHCO3, 另外,Na2CO3+HCl为放热反应;NaHCO3+HCL为吸热反应51. 弱酸能制强酸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

但向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 ,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其原因为 难溶于强酸中。

同理用 与 反应可制 ,因为 常温下难与 反应。52. 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

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 制K: ,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

3.高考化学各题型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巧妙运用“三先三后”,把握主动1。

先通览后答卷试卷发下来后,首先要用较短的时间看看,试卷是否是你要考得那门学科,共有几页,正反面是否都印上试题,这些题目大致都是考查那些内容的,哪些是自己做过的或类似的题目,哪些内容不太熟悉,做到心中有数。通览一下,看似没有必要,实则非常重要。

一些同学在考试中就遇到这种现象:做完正面,再做反面时,发现试题没有印上,再告诉监考老师,老师更换了试题,但自己做的内容得全部再抄到新试卷上,无论是心理上的焦虑还是时间上的耽误,都耽误考试,造成许多纷扰。2。

先做熟后做生通览以后,大致知道自己哪些题目比较熟悉,心中有数了,题目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按照试题的顺序作答就很有效。但做题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生僻的没有见过的题目,是迎难而上、不做出来誓不罢休,还是看看题目,转而先做那些熟悉、有把握的题目呢?答案显然是后者。

考试不同于科技攻关,暂时绕开那些看了两遍都没有感觉和思路的题目,对于整个高考是有利的,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完成那些自己会做的题目,得到自己应得的分数;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再利用剩余时间返回来再完成这些题目。3。

先做易后做难考试好比是一席盛宴,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到更多的东西,怎么个吃法呢?先吃豆腐红烧肉,再吃排骨红烧鱼;吃完米饭再喝汤,最后再吃大螃蟹。为什么呢?豆腐红烧肉,营养丰富,易于下咽,故先吃;排骨红烧鱼,虽营养也可以,但有骨、刺,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后吃;螃蟹肉少,吃起来费劲,所以放在最后。

做题,要根据分值和难度恰当地判断各个题目的价值,舍弃那些分值不大但难度很大的题目,保证得到比较高的分数。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即使随意选择一个答案也有25%的正确率,所以不要将选择题的答案空下,根据感觉把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一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

二、规范作答,给阅卷者最佳印象规范解题时心中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二是精明的命题者,三是挑剔的阅卷者。内强素质是自我规范的前提,平日测练我们都要注意各环节的规范,久而久之,规范的“习惯”才会升华成“自然”的规范。

一般说来,命题者总是会通过精心设计题干,在题目的知识载体中,借助于“情境、立意、设问”的巧妙角度等,嵌进一些并非显露的信息或题障,以充分体现题目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果应试者不去认真研析命题意图,只是一味地“凭印象、凭经验、凭感觉”去思考问题,则一定会被一些表观而非本质的东西诱进陷阱。我们的作答是让阅卷人看的,如果做题时只“唯我”而不设身处地地从评卷角度去考虑,那么一定会吃亏的。

解答和书写时应时刻想到如下问题:①这样写阅卷时能否看清?②这是不是最佳角度?标准答案会从哪个角度设置?③这样的格式和布局是否有利于阅卷?④某些字符的书写是否会造成歧义或产生误会?⑤专业术语、专用符号(名词)的运用是否符合阅读或使用习惯等等。近年高考化学阅卷分析结果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规范答题,减少失分,势在必行!有不少同学平日测练都有这样的教训:①会而不对。

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或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②对而不全。

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最后的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讨论不够完备,或是以偏概全。③全而不精。

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

因此,我们平日练习、测试直至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时时、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力争做到“会的应该是对的,对的应该是完整的”。1。

审题、思维规范一道题目的情境、立意、设问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通过有效审题去挖掘这些联系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前提,因此我们审题时应注重规范。2。

书写、表达规范每年的阅卷评分标准上都有这样一句话:“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在做计算题时没有考虑有效数字的,按规定扣分;没注意量纲单位的,按规定处理……”但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或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等,而与“大学录取通知书”无缘。常见的错误有绿(氯)气,熔(溶)解,退(褪)色,消(硝)化,黄(磺)化,油酯(脂),脂(酯)化,氨(铵)盐,金钢(刚)石;元素符号错为Ce(氯),mg(镁),Ca(铜),分子式错为Co(CO),H3P(PH3),NaSO3(Na2SO3);无机方程式错用“→”,有机方程式错用“===”“↑”“↓”+Q、-Q、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的应用及电荷标示,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

因此,我们在做题时要严格规范,认真书写,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还要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切忌辞不达意、言不由衷、语无伦次,更忌答非所问。所答内容的内涵要严格与设问的外延相吻合。

3。格式、步骤规范规范的格式和严密的步骤,。

4.高考化学知识清单(详细)

高考化学知识点(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

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

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 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SiO2 45.歧化反应 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 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 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 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记住这个结论对做选择题有帮助)48.一般情况下,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反应, 但也有例外如: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H2S)等; AgOH+NH4.OH等 49.一般情况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元素不能和酸反应发出氢气; 但也有例外如:Cu+H2S==CuS(沉淀)+H2(气体)等~ 50.相同条件下通常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 但也有例外如:Na2CO3>NaHCO3, 另外,Na2CO3+HCl为放热反应;NaHCO3+HCL为吸热反应51. 弱酸能制强酸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

但向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 ,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其原因为 难溶于强酸中。

同理用 与 反应可制 ,因为 常温下难与 反应。52. 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

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 制K: ,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53. 氢后面的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

但Cu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原因是 和 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54. 锡铅活动性反常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即 。

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

55. 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金属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能置换不活泼金属。但Na、K等非常活泼的金属却不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K和CuSO4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Cu,原因为:56. 原子活泼,其单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为原子越活泼,其单质也越活泼。但对于少数非金属原子及其单质活泼性则表现出不匹配的关系。

如非金属性 ,但 分子比 分子稳定,N的非金属性比P强,但N2比磷单质稳定得多,N2甚至可代替稀有气体作用,原因是单质分子中化学键结合程度影响分子的性质。57. Hg、Ag与O2、S反应反常一般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条件越容易。

例如:O2、S分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O2更容易些。但它们与Hg、Ag反应时出现反常,且硫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如下反应:58. 卤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特性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 ,而F2与水的反应放出O2, 难溶于水且有感光性,而AgF溶于水无感光性, 易溶于水,而 难溶于水,F没有正价而不能形成含氧酸。

59. 硅的反常性质硅在常温下很稳定,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而只有化合态,原因是硅以化合态存在更稳定。一般只有氢前面活泼金属才能置换酸或水中的氢。

而非金属硅却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原因是硅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在碱作用下还原水电离的H+而生成H2。

60. 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常温下,铁、铝分别与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而浓硫酸或浓硝酸却能使铁铝钝化,原因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它们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61. 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反应,但下面反应却反常:前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生成气体 ,有利于反应进行。

62. 酸可与酸反应一般情况下,酸不与酸反应,但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能反应。例如:硝酸、浓硫酸可与氢碘酸、氢溴酸及氢硫酸等反应。

63. 碱可与碱反应一般情况下,碱与碱不反应,但络合能力较强的一些难溶性碱却可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如 溶于氨水生成 溶于氨水生成 。

64. 改变气体压强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可逆。

5.高中化学选择题有什么蒙题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

在高考中,选择题是主要的基础题,也是重要题型之一,以容 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侧重考查“双基” 。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了总成绩的高低。

一般其题设条件与选项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匠心独运的改造, 以其多重的形式 布下层层陷阱,声东击西的命题策略考查考生的“双基”,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 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需要学生有扎实 的“双基”和一定的技巧。近年高考中,选择题也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的考查功 能主要有使试卷有较大的知识点覆盖面,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保留 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有较广泛的发散性,最热的考点 主要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概念分析、原子结构、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及晶体结 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pH 计算、盐类水解) 、离子共存和离 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还考查某些较高层次 的能力;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这类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 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化学选择题没有一个通用的解法, 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三个环节。 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主要方法:①多练、多思考,平时练习不要仅仅满足于得到答案,对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完成之后还要进一步审思,理解其中涉及的原理概念;②平时训练 采取定时间训练, 并与比你水平略高的同学比较得分情况。

我们平时的选择题强化训练是老 师精选精编的,也是给大家进行定时训练,要引以重视;③把自己常出现错误的题目记录下 来(或标记) ,穷根其涉及的原理、知识点,以达扫除知识盲点。 快速巧断选择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之一,也是高考取胜的关键一。

巧解的真谛 是善于审题,狠抓题目的特有条件,因题制宜地分析、推理、估算、寻求解题地最佳思路, 从而快而准确获得答案。 本讲主要根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易错的选择题归纳分析,总结一些解题的最佳思路。

6.求化学小常识的选择题N道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B、菜刀生锈

C、食物腐败 D、天然气燃烧

2、材料与人的生活、生产等方面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或主要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汽车轮胎——合成橡胶 B、涤纶类衣服——合成纤维

C、铝镁合金——合成材料 D、纯棉线衣——天然纤维

3、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喝碳酸饮料治疗胃酸过多

B、可用酒精作为消毒剂

C、室内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D、在室内烧烤时要注意关紧门窗,以防温度下降

4、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通常状况下,NO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

5、下列与人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糖类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B、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PH值升高

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D、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6、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酒后驾车已成为一种违法行为。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 , 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和所属物质种类为( )

A、Cr2O3 氧化物 B、CrSO3 化合物 C、Cr2(SO4)3 盐 D、Cr2S3 化合物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此图,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a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B、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关系为Sa=Sb>Sc

C、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其质量分数都变大

9、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盐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遇到pH=10的溶液,大红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万寿菊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D、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10、下列对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细铁丝放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将红色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会变成黑色

C、向盛有铝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

D、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化学常识高考选择题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