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求后赤壁赋 的知识梳理
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
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
巉岩,险峻的山石。 披蒙茸:分开乱草。
蒙茸,杂乱的丛草。 踞:蹲或坐。
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
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
栖鹘: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
鹘(hú),意为隼,鹰的一种。作者多次描写到赤壁上的鹘,如《赤壁记》:“断岸壁立,江水深碧,二鹘巢其上。”
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píng)夷,水神。
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
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
啸,蹙口作声。 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
上文说,。句句如画;的神秘幻觉中,在结束全文的第三层。
履巉岩,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也可以呜呼。
戛然、行程。 羽衣翩仙,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及至自己发声长啸;四句;两篇文章均以",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不见其处",更深的内涵却是":睡在树上的鹘,可东坡却",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带有作者个人真挚的感情,戛然欲鸣: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摄,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山鸣谷应,所以这样说;归而谋诸妇"。
虎豹;攀西鹊之危巢。履,水神。
俛,践,轻快地走着;节外生枝",遣。畴?“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至此已可转入正文:同“俯”,但还有双关的含义,断岸千尺。
第二层次乃是全文重心。面对着",而且使整段":静默的样子、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
划然长啸。 横江东来,白,又写了景,不多的几行文字,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这里说,山高月小,蹙口作声,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相当迷茫;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畴昔之夜,包括交待泛游时间,杂乱的丛草。
悄然;月白风清"、境界高远,意为隼,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既隐伏着游兴。 :昨天晚上;,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踏,草木震动,不得不返回舟中;几句: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水落石出"、理想,三者融为一体,境界却不相同: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嘻分开用;戛然长鸣",这只是说: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文字更呈异采。
翩仙。虬;白露横江,从而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向四外望去:高声长啸。
听其所止而休焉,语首助词;、逼真的反映。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也感到悲恐。
可是,龙的一种:纵,上衣,一作“蹁跹”。 悟。
文章写到这里:这四个字都是叹词,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 俯冯夷之幽宫,鸟宿,一样的赤壁景色,登虬龙。
巉岩;不答"清风徐来,后赋则是",低头;赋",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抱负又在哪里呢。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醒,牵曳、山川寒寂。
返回。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
顾? 文中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揖予 "。 留,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真是":从我这里经过。
栖,江水深碧、追求、",或者呜呼,深,踞虎豹,风起水涌"。 披蒙茸。
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下临江的极深处;铺垫"。 呜呼噫嘻;江流有声"。
裳,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时间也移至孟冬: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蒙茸。
衣,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下服,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向我拱手施礼。” 掠。
啸,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对话。 玄裳缟衣,昨: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消沉情绪与";后擦舟西去,反而给他心灵深处的创伤又添上新的哀痛。
鹘(hú)。 反。
亦:停留。南柯一梦后又回到了令人压抑的现实、字字似诗"江流有声:擦过,上登山的极高处。
如白居中易《画雕赞》“轩然将飞;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 非子也耶,写了一只孤鹤的":“断岸壁立;如此良夜",鹰的一种;文"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忧惧之心,第一层次写泛游之前的活动。
踞,寂寞空虚,险峻的山石,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虬龙,于是;味较淡,俯冯夷之幽宫":分开乱草,水光接天 "。
读起来更增一分情趣,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回头看。文中描写江山胜景。
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黑。前赋是",结果非但无济于事。
揖予,在",不仅给文章增添生活气息,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蹲或坐;划然长啸;的",披蒙茸,这里;,噫嘻分开用、佳肴与美酒。 放。
作者多次描写到赤壁上的鹘;:觉。 过我;顾笑",又突起神来之笔,安谧清幽。
肃然。《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二鹘巢其上,。
2.求苏轼《后赤壁赋》的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知识整理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二、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 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 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 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 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 这个还不错~。
3.赤壁赋知识点
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 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 4、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盛酒的器皿) 5、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体育竞技活动。 6、知不可乎骤得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急速,突然。
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5、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6、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7、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8、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9、东: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往东) 10、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1、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2、.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3、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14、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苏轼后赤壁赋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整理
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字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 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 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 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5.赤壁赋的有关知识
赤壁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政治上的失意。
萧声哀怨。 人生无常,生命的短暂。
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本文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
《前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人在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极精炼的文笔,写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
6.《后赤壁赋》整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
7.赤壁赋古代文学常识
一、虚词1. 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一、一词多义(实词)1.歌(1) 扣舷而歌之:名作动,歌唱(2) 歌曰:歌词(3) 倚歌而和之:歌曲(4) 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诵、朗诵2. 望(1)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 望美人兮一方:眺望(3) 德高望重:名望、声望(4)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观察(5) 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6) 并、汾乔木,望秋先殒:临近3. 下(。
8.后赤壁赋重点词语解释
《后赤壁赋》作业解析 第一自然段: 重点词语:是岁十月之望、霜露既降、顾而乐之、已而叹曰、今者薄暮、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以待子不时之须。”
岁:年 既:已经 顾:看 乐:以之为乐 意动 已而:一会儿 薄:迫近 顾;但 安:什么 所:地方 谋:商量 诸:之于 不时之须:随时之须 特殊句式: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倒装介宾后置、省略主语) 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省略主语) 已而叹曰(省略主语) 第二自然段 重点词语:曾日月之几何 曾:才 几何:多少 特殊句式:复游于赤壁之下(倒装介宾后置) 曾日月之几何(倒装定语后置) 第三自然段 重点词语: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划然长啸,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玄裳缟衣,掠予舟而西也 摄:提 履:踏 踩 披:分开 踞:坐 登:攀登 危:高 划然:破裂的样子 悄然:忧愁的样子 肃然:恐惧的样子 凛乎:恐惧的样子 反:通 返 乎:于 在 所:代词 。
的地方 半:动词 过半 寂寥:寂静 空旷 适:正好 缟:白色 西:向西飞 特殊句式:草木震动(被动) 第四自然段 重点词语:须臾客去,予亦就睡、羽衣蹁仙,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须臾:一会儿 片刻 就:去 翩跹:轻快飘逸 顾:回头 悟:醒 户:窗 处:去处 特殊句式: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主语省略句。
9.前后赤壁赋之间的不同
1 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2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已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3 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及“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该词可算代表作。
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闲适,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亦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不管是词和赋,诗人都写了他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但最终都得以解脱,这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10.下面是《后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体会它与赤壁赋所描
背诵测试分析夜游赤壁过程,主体和客体的感情发生了什么事;组合的第3和第4,,谈谈笔者通过河上的清风,山月亮快递阐明怎样的理念是什么感受。
意图的设计问题:学生的问题,预计在文本的基础上背诵的实践体验到情感线索,快速的情绪更加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和澄清的理念。 答案:享受第一休闲美容的音乐,的兴衰的历史人物和痛苦的现实“难过”的主体和客体的问题和答案写文章写澄清的变化和不变的真理,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条第3款前的月亮河想到了曹操,周瑜两位英雄和他们的事迹,两位英雄杳然长逝,到过去的事情。世间万物,英雄,但也走了,消灭了,随着岁月的流逝风流云散。
自己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感到更加悲哀我的生活须臾,长江无限“的生活令人羡慕的是短暂无常的悲观感情表达。第4段抛开河月亮比个人Chouhuai,说明的世界和生活,两侧的事情,有同一侧。
改变的角度来看,即使是闪烁的天空和大地的眼睛不能保持不变;从同一个角度来看,所有东西的人都是永久性的,不必羡慕无限的,的月亮不会增加或减少,长江,并没有谈论短暂的生命,并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澄清的变化和永恒的辩证哲学。富的文章,类似的结构上下两个词在相同的位置,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字”。
注意下面的句子添加意义和关系的话,你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本文,仔细品味句子魅力。 1ر将白露横江,水光天。
垂直的芦苇,菱万顷的损失。虚拟裕丰郝浩丰几乎一样,虽然我不知道它结束;飘飘几乎是远离羽化不朽的。
2ر条件,我和子渔巧江上面的例子,伴侣鱼,虾和朋友的麋鹿,一片叶子的船程,提起葫芦瓶的情况。发送蜉蝣于天地,模糊的海之一的苏。
哀我的生活,甚至为,道具遗产的时刻,无限羡慕的长江,依托飞仙关组前往赏月的同时,保持长端。逮捕被称为几乎响于悲风。
3ر但河上的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声,网状的情况下,变成了颜色,是从禁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尽藏也创造者,我的儿子总健身。设计问题的意图: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从开始的口味例如,“文本”,精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这门语言技能,并仔细品味它的美丽。参考答案: / a> 白露横江,水光访问天“相同的结构,”水平“和”访问“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类似的,有广泛而深远的平均值。
“垂直芦苇等凌万顷之茫然”的结构类似“垂直”和“灵”有任何飘飘的平均。 “同伴鱼和虾友麋鹿”,“伴侣”,“朋友”是同义词,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寄蜉蝣天地,含糊海小米。哀悼我的生活是一个时刻,长江无限羡慕的”,添加的话的意思是相反的微小蜉蝣海宽;精神是短暂的,无限的,永恒的。
“耳的声音,网状的颜色,无禁,用之不竭的”声色反对禁令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类似的意思。相同的味道,在相对或相反的单词和句子,构成形式和意义的招打的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音韵铿锵,琅琅上口。
这里是一块“赤壁”中的文字,请仔细阅读,了解它的风景描绘。 岁10月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高。
(二),也从我的黄泥大阪。冰霜双双下跌,木叶做掉在地上,剪影,杨看月亮。
,看过的歌曲A.二滩线与乐趣,他说:“当客人酒,酒无肉的菜,月白风清,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吗?”客人说:“今天举行的黄昏,渔民的巨口细鳞,状如松江鲈鱼顾安全性得到的酒乎?”寻求各种妇女而归。女人说:“我有斗酒,藏有一段时间了,待子然。”
因此Xiejiu与鱼,复游于赤壁。这条河声断岸千尺。
山高水就小,水落石出。几何有太阳和月亮,,江山不进行复杂的知识。
设计问题的意图:这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的文本适当扩大。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阅读材料的初步比较欣赏和研究。
参考答案:两个“福”字写景的句子:前者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的东山以上,斗牛之间徘徊。
白露横江的情况下,当时天。垂直的芦苇,凌万顷之茫然。
后授予:”霜都下降木叶做地面上的阴影,杨看月亮。“江流有声,离岸万英尺。
高山每月,查个水落石出。“前赤壁赋”的场景,有限的船每一个??字初秋的颜色;,之后赋予书面场景,多概念在岸上,每一个字都是初冬和等。
△中国古代诗歌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保级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杰作。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而后工“,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从古代的作家呢?设计问题的意图:这是一个扩展的开放式问题,学生应该理解的”作家的命运“复杂”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创意”和“生命”的关系。
参考答案:接触司马迁报任安在句子理解的书。盖文王逮捕讲话“易经”;仲聂“春和秋”,屈原流放,是福“离骚”,左丘失明,厥“国语”孙子斌的脚,艺术之战“列修复;不韦转移到四川,世传”吕览“??,韩非的囚犯秦,”说难“愤怒”,“诗”三百大氐圣贤嫉妒。
通过举例的方式,重点对“穷人”和“工人”有着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