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古诗词中的经典地名

2021-09-18 综合 86阅读 投稿:小情歌

1.文化常识之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地)(东)(南)(西)(北)。

(2)八荒;八为(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八个方向,八荒指(天下)。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梁州)、(荆州)、(雍州)。

(4)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5)江南:原意江之南。“江”在汉语中有特指大江之意,大江即长江。因此在地理上,“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

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一般指以湖北以南的江南部分包括湖南、江西一带。

近代专指苏南和浙北一带。另:唐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江苏的丹阳以东南和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

而诗文中说的江南,是指被文人所美化了的地区。主要是以苏、杭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的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

文化上关于江南的定义,并不局限于长江南北,而是指以苏锡常的太湖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扬州文化,徽州文化,金陵文化在内的一种水乡文化。

说起江南,大家都自然想到苏锡常,杭嘉湖,明州绍兴一代,在古代,称之为江南六府(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淞江,嘉兴)。

(6)江湖:①(旧时四方各地)②指各处流浪卖艺、卖药生活的人,也指这种人所从事的职业。

(7)江河: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8)中原:历史上指包括河南省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后来中原所指范围逐步扩大,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9)填写山名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大家的行测古诗词怎么准备的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题,古诗词题型一般会考察地理知识(比如,气候、节气)和传统节日。

比如,“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望一乡。”重现了重阳节民间登高望远的习俗。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从古诗词了解地理知识。1)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比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2)描述我国天气、气候的诗句;①地形、地势对天气的影响;比如,“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不同。②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在每年6月至7月间,江淮地区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3)描述地理因素对植物影响的诗句;比如,“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古谚语》)——说明了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4)描述生物界循环的诗句。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考生可查看行测复习资料夯实行测基础)。

3.古诗词的常识,古代的

古诗词常识 古诗词欣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普遍感觉很难把握的一个知识点。

在高二我准备给学生系统的讲解古诗词的欣赏,诗词的发展,重要作家及风格,诗歌字词句含义的把握,诗词中形象的欣赏,诗词的表现技巧等。这节课是关于诗词字词句含义把握的第二课时。

课后感觉这课时教学量太大了些,课上得有些赶,学生思考时间就少了。 一、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a. 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b.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c.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d、定语的位置。 第一、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第二、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e、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二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①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 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②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 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 处。

③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 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 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4.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ccdba bbacdd 对于第10题现在有一新说法:“春风”实为“春光”,不是什么风! 玉门关,一名小方盘城,在敦煌城西北80公里处,屹立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相传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故名,是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方形,西、北墙各有一门;背依祁连山脉及其余脉,前接大漠,几百里内无人烟,“一片孤城万仞山”是真实的写照。 敦煌自汉代以后,一直是胡、汉杂居,出塞的时候,羌笛吹奏着离别的《杨柳曲》,其情之惨自是不言而喻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春光”现行本作“春风”,实误,就前首句“黄沙直上白云间”而言,黄沙遮天蔽日,春光又怎么能度得到玉门关? 王之涣的《出塞》,既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又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歌。

如果按照《全唐诗》本理解的话,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情景:游旅之人出了玉门关,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流沙古道,想到随时随地都会有“黄沙直上白云间”的旅途,再回首玉门关,只见孤城独立,而远山苍苍茫茫,耳边回荡着羌笛奏出的哀怨的《杨柳曲》,感叹自己不能生入玉门关了! 所以我们今天解读这首《出塞》,应该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5.古诗词的基本常识

古代诗词鉴赏是这几年高考试卷必设的一个考点,经常考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考诗词常识。它包括作者的姓名字号,诗词的写作时代,作品的体裁、题材,以及诗词中涉及到的常识。

2.考词句理解。这主要是对词句的诠释、疏通,以及把握这些词句在诗词中的语境义或蕴含义。

用了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段的还要体会其表现义。 3.考整体鉴赏。

既有任选角度的鉴赏,也有规定角度的鉴赏。它一般涉及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或者要求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词的旨意及深刻的内涵。

4.考延伸的联想、想象。也就是对诗词内容作适当延伸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考查。

如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诗,问你如何领会“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种考查,考生就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意境,领会这个“闹”字如何把新春来临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的,不联想想象是无法鉴赏。

6.关于古诗文常识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

王 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 炯 (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 (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 (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7.转帖来的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d)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华北平原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d)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c) a、食物链关系 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b) a、四川 b、青藏高原 c、福建 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b)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吊水楼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c)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d)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d)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c)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d)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

行测常识古诗词中的经典地名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