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宁夏区情常识

2022-08-15 综合 86阅读 投稿:梦醒了

1.宁夏区情常识都有哪些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简称宁,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回族男子还喜欢穿白衬衫、白高筒布袜、白布大裆宽松裤,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是很有特点的。一般头戴盖头(也叫搭盖头)。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

2.宁夏区情详细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

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61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5%。现辖5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1个县,7个市辖区和1个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自然状况 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属温带半湿润地区,具有春多风沙、夏少酷暑、秋凉较早、冬寒较长,雪雨稀少,日照充足等特点,年平均降水仅300毫米。

地理区划 宁夏在地形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二是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

三是南部山区。丘陵沟壑林立,部分地域阴湿高寒,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吴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故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形成了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

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消并入甘肃。

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优势 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等三方面的优势,开发前景广阔。

一是农业优势。现有耕地1650万亩,人均2.8亩,居全国第3位;引黄灌溉690万亩,是全国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有草场3411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

二是能源优势。年可利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占分配总量的10%左右;已探明煤炭储量309亿吨,居全国第5位。

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被列为国家6个优先开发的亿吨矿区之一:现有大中型发电厂12座,年发电量393亿千瓦小时,人均6550千瓦小时,居全国第一;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列全国第5位。三是旅游优势。

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影视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体现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独特的自然风光。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形象日益叫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基础设施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0公里,实现了各市县1小时上高速公路的目标。

全区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84%,天然草原围栏1500万亩。

发展成就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经济社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经济增长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200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4.56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13.6亿元,同比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025元和4048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8.3%。

3.宁夏区情详细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

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61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5%。现辖5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1个县,7个市辖区和1个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

自然状况 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属温带半湿润地区,具有春多风沙、夏少酷暑、秋凉较早、冬寒较长,雪雨稀少,日照充足等特点,年平均降水仅300毫米。

地理区划 宁夏在地形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二是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

三是南部山区。丘陵沟壑林立,部分地域阴湿高寒,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吴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故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形成了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

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消并入甘肃。

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资源优势 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等三方面的优势,开发前景广阔。

一是农业优势。现有耕地1650万亩,人均2.8亩,居全国第3位;引黄灌溉690万亩,是全国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有草场3411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

二是能源优势。年可利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占分配总量的10%左右;已探明煤炭储量309亿吨,居全国第5位。

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被列为国家6个优先开发的亿吨矿区之一:现有大中型发电厂12座,年发电量393亿千瓦小时,人均6550千瓦小时,居全国第一;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列全国第5位。三是旅游优势。

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影视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体现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独特的自然风光。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形象日益叫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基础设施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0公里,实现了各市县1小时上高速公路的目标。

全区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84%,天然草原围栏1500万亩。

发展成就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经济社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经济增长连续10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200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4.56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13.6亿元,同比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025元和4048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8.3%。

4.关于宁夏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宁,宁夏因宋代为西夏国所在地而得名,后设宁夏府、宁夏省。

位于中国西北、黄河中游。辖区面积6.6万平方千米,南北狭长,南高北低,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

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温差大,春季多风沙。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历史久远。

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兼以日照充分,雨热同期,故又被誉为塞上江南,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1/3,其他有汉、满等民族。地理概况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黄河中上游,西南接甘肃,东连陕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

尽管土地面积较小,但是宁夏却有类型多样的地势地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

北为宁夏平原。南为丘陵山地:黄河从中部贯穿其问,穿越10个县市。

流程399千米。主要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牛首山、香山等,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

气候特点宁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夏少酷暑,冬寒漫长,日照充足。气温年、日差较大。

气温由南向北递降,年均温5~9℃。年降水量180~680毫米。

由南向北递减。山地降水增加显著,如贺兰山迎风坡年降水量约为山下银川市的2倍。

降水多集中于6~9月,且年变率大。故干旱威胁严重。

自然资源宁夏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成矿条件较好。区内煤炭资源丰富。

尤以汝箕沟的无烟煤质量堪称全国之冠。宁夏所产的煤炭大部分销往外省区。

自治区内石油、天然气也有一定储量,并已开发。在动植物资源方面,宁夏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境内有多种珍贵生物,并且已设立自然保护区。

交通运输宁夏回族自治区形成了以银川、中宁、固原等地为中心,通向市县和98%以上乡镇的公路网。包兰铁路穿越宁夏,西接兰州,与兰新、兰青、陇海铁路衔接:东接包头,与京包铁路相连。

航空运输方面,宁夏银川市东南有一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成都、西安、昆明、重庆等地的航线。经济概况宁夏全区耕地面积达140万公顷,草地面积284万公顷。

畜牧业以养羊业居重要地位,盛产裘皮。宁夏枸杞为中国同类之上品,现已开发为系列产品。

主要有枸杞水晶糖、枸杞酒等,是宁夏重要的创汇项目和支柱产业。其中,枸杞、甘草、贺兰石、发菜、滩羊皮并称“红、黄、蓝、黑、白”五色土特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交通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了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医药、化工、建材、纺织、化纤、塑料、日用硅酸盐、制糖、电子、仪表、皮革、造纸、卷烟、食品等行业体系,目前已成为以能源为主的经济体系。文化习俗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居住着200万回民。

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比如,当地人喜欢唱高亢、婉转的民间高腔山歌。

俗称花儿。花儿不用乐器伴奏,形式灵活。

劳动、生活、家乡、爱情……都是它经常表达的主题。此外,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还喜欢剪窗花、弹口弦。

首府:银川银川市位于自治区北部,西靠贺兰山,东滨黄河。面积9555平方千米,辖3区2县。

全市以汉族居多,有回、蒙古、满等25个少数民族。夏、商、西周时期银川为雍州之域,戎羌诸族游牧之地,春秋战国为朐衍等戎族居留地,秦代为北地郡富平县地。

1038年,李元吴在这里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改称兴庆府。

元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治所。1944年改城为市,定名银川。

银川地处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中部,地势由西南逐渐向东北倾斜,坡地平缓,东近黄河,沃野千里,素称“塞上江南”。银川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工业以机械、纺织、化工、食品、建材、电子等为主。化学工业在宁夏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及蔬菜、瓜果等。在交通方面。

包兰铁路、109国道、110国道南北过境。民航班机可达北京、上海、西安、兰州等大城市。

境内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数10处。海宝塔海宝塔俗称北塔,又称赫宝塔、黑宝塔。

在银川市区北郊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可能始建于南北朝后秦时期。

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大地震后重修的。该塔为9层11级楼阁式砖塔,建筑风格别致,呈繁体“亚”字形,简洁而富于变化,为中国古塔所罕见。

塔刹是用绿色琉璃砖砌成的桃形四攒尖顶,无论相轮、华盖、宝珠等附属物,都别具一格。西夏王陵西夏王陵位于贺兰山东麓,方圆40平方千米,有9座帝王陵和100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

陵邑位于陵区北部,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四周筑有夯土城墙。城内四角筑有角台,高大的阙台雄踞神道两侧。

公元1227年。陵邑被毁。

现仅存神墙、鹊台、角楼等。那些黄土筑的高达20多米的八角塔形陵台,近现代以来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金字塔。

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在石崖上凿刻的遗迹,画的主要内容以人面像、射猎、放牧、战争、舞蹈、图腾与生殖崇拜等为主,是对繁衍生息于这一带的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的真实反映。贺兰山岩画反映了中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滚钟口滚钟口俗称小口子,位于银川市西北33千米的贺兰山东麓。山口三面环山,向东。

2014年宁夏区情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