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记相关文学常识

2022-08-28 综合 86阅读 投稿:控心

1.有关传记的知识

传记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一、建安文学基础: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

他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

《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

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3、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了文学专论,他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线, 5、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白马篇》,其中“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赠徐干》;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七哀》;描写一个少年斩断罗网,拯救一只黄雀的故事的《野田黄雀行》;描写海边人民贫困生活的《泰山梁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恼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钟嵘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6、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称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诗》其一,其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不的苦难。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等;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刘桢的《赠从弟》三首等。

8、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愤诗》。

第二、正始西晋文学基础 1、正始文学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学,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2、嵇康的散文代表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诗歌的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诗歌创作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传》。

3、阮籍的《咏怀传》在运用王言诗抒情和讽谕方面有较高的成就,其一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苦闷,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写作政治抒情诗的道路,《诗品》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诗风。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

4、晋武帝太康前后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导的是张华、张协、陆机、潘尼、潘岳、左思,他们是太康时期著名的诗人。 5、太康文学创作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

刘勰所说“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学。 6、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与之齐名的作家是潘岳,还有张华张协等。

7、陆机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诗十九首》的《拟古诗》十二首,描写行旅生活的《赴洛道中作》;潘岳的名作是《悼亡诗》三首。 8、左思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有“左思风力”之称。

9、左思的代表作有《咏史》八首,作品采用了典故,运用了对比等手法,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即是对比,“涧底松”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门知识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对比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世族门阀的矛盾。此外,《招隐》《娇女诗》《三都赋》都是他的名作。

10、刘琨的代表作是《扶风歌》,他是著我的爱国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是《洲仙诗》十四首,他是一位玄言诗人,《诗品序》中“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即是对玄言诗的批评。

第三、陶渊明基础: 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谥号“靖节征士”,因其曾作过彭泽令,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陶彭泽,他辞去彭泽令后,过着“晨兴埋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 2、陶渊明的诗可以分成两类: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他的散文辞的名篇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3、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部分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等;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如《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等;还有一小部分反映了农村凋蔽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如《归田园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

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4、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

3.记,古代的一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记”,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又是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

“记”从实用文章的体裁演变为文学作品的体裁,始于唐,成于宋,与“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散句结体的形式一直没有变,但是文章的内容不同了。

让“录言载事”的“记”成为古代散文第一体裁并名重一时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用“记”命名的散文,以“我”的眼界观物、察景、看事、论人,让“我”笔下的事、景、物皆“着我之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建筑、景物与事件,从远古“记”体文章的主体变成了承担记游记事者之目光、情感或思考的载体。正是“古文运动”,

让“记”从“录言载事”的实用文进化到为抒我心迹、遣我情怀而“记游记事”的文艺文,演变为有一定的描述对象、有一定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文体格局与风范的散文。这样的散文,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扩展资料:

古文体有以下几类:

1、表

(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

(记叙文)杂记。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4、铭

(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

(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

(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文体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记 (古代的一种体裁)

4.中国古代文学知识

第一编 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百科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

历史散文和 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 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

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

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

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

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

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

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⑥杂事诗。

《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

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

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4、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有何具体体现?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5学时)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基础。

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空气;社会发展对史书体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

甲骨文、金文为古代散文体制的起源;《周易》为占卜之书,其中也表现了一定的历史内容;《尚书》为最早的记言体的史书;《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历史大事记。 3、《左传》。

《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体例与内容;《左传》的艺术:《左传》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它叙事注重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长于写战争,特别是城濮之战、鞌之战、肴之战、长勺之战,都记述得脉胳连贯,首尾完整而又变化多端,有声有色。《左传》尤其善于写行人辞令。

4、《国语》。《国语》的体例及内容;《国语》的艺术:《国语》的成就远不如《左传》,不过其中也有写得对话风趣、故事生动、人物性格刻划得较为细致的出色篇章。

5、《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战国策》的成书过程;《战国策》的内容与艺术:《战国策》所反映的是战国纵横家的思想,所刻划的策士形象活跃生动,书中对政客及策士的权谋、谲诈进行了客。

5.记,古代的一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记:是古代的散文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

的,还有另一重要文体,即散文。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

几种不同的概念:①“散文”相对于“韵文”讲,是广

义的,泛指一切无韵的文字。②“散文”相对“骈文”讲,

也是广义的,指那些单行散句,不拘对偶、声律的语文

体,即唐宋以后所称的“古文”。③现代的“散文”概

念则与诗歌、小说、戏剧同为文学体裁之一,包括记叙

散文、抒情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样式。为了区别于

古代的“散文”概念,也称文学散文。④单指记叙、抒

情散文,这类散文,有时又称“纯文学散文”。因为中

国作家讲究文采,即使是章表书奏之类应用文字,也决不

苟且为之,而是精心结撰,充盈着浓厚的文学色彩。所

以要概括中国散文的发展线索,应以采用广义的散文概

念为宜,同时又要把握住文学性这一基本特征。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是《尚

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

的汇编,其中所收集的大都是一些誓词、政府文告、贵

族的告诫之词以及一些记述文字。据说原有百篇,年代

“上断于尧,下讫于秦”(《汉书·艺文志》)。《尚

书》的文字大都佶屈聱牙,不过已初具文学特质,并略

能叙事。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士人们纷纷著书立说,献计

献策,谟猷筹划,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散文也

在这种时代气氛里迅速地成长起来。首先得到较大发展

的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以《左传》、《国

语》、《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以《孟子》、《庄

子》、《荀子》、《韩非子》为代表。不过,由于儒、

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流派,所以,《论语》、《孟

子》、《老子》、《庄子》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最大的。

这时期的散文基本特点是:①感情激越,论辩性强;②

文章宏丽,辞藻华美,结构谨严;③多用寓言和比喻。到

这时,散文的基本形式已经确定,散文史在这里举行了

隆重的奠基礼。汉代继承了战国时代的散文传统,但更

讲究文采,而且偶句增多,有辞赋化倾向。在进入这个

小高潮的同时,也暗伏着骈文的生机和散文的危机。然

而,正是在汉代,产生了司马迁的《史记》这部巨著,达

到了史传文学的高峰。《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规模宏大而又结构精严,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

刻画人物性格、抒情议论,都获得极大成功。因此,《史

记》不仅被视为史书的杰作,而且其传记部分也是中国

传记文学的典范。

骈文兴盛之后,散文式微。直到唐代,韩愈、柳宗

元大力提倡“古文”,反对“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过于矫饰、渐趋空洞的骈

文,散文才重新恢复它的生机与地位。唐宋散文(古文)

基本上直承秦汉的传统,但在杂记文、书信、序等方面

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游记散文,更显得清新隽逸、生

动活泼。后世的纯文学散文一直沿着这条轨道前进。明

清的小品文是纯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样式,这时期的小

品文吸收了唐代以降游记散文的精髓,又融入了魏晋南

北朝笔记文的谐趣和隽永,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

6.谈谈古代文学常识的见解

所谓古代文学,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文学的合称。包括诗歌、古文、小说、传记和史书。本人主要从代表着方面说明一下自己的浅见。

诗歌方面:可以说,中国古代是诗歌的天堂,诗歌所取得的成就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诗经》开诗歌之先河,《离骚》谱想象之神曲。汉赋骈体著称,词藻华丽;唐朝是诗歌的集大成时期,杜甫以诗书史,李白将想象的艺术发扬光大,大气磅礴,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叹为观止;及至宋朝,诗歌往词的方向发展,是中国古文学的又一次巅峰,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词人,柳永的婉约,东坡的豪放,辛弃疾的豪迈等等。至元,元曲得以惊天下,自此,诗歌的三大高峰形成,后世难以逾越。

古文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奠定了几千年来各种文化的基调。百家争鸣,竞相绽放,君不见老庄,以“道”立派传千古;君不见孔孟,以“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不见墨子,“兼爱”“非攻”更“尚贤”,任人唯贤天下夸……及至唐宋八大家,“韩柳”倡导古文化运动,开启散文新篇章……《古文观止》,尽收天下美文;《文心雕龙》,点评天下文章!

小说方面: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小说家,写出了许多流传久远的佳作,四大名著代表了小说的最高成就。

传记方面:传记作为一种新的题材,直到唐朝才形成,明朝传记颇多。

史书方面:历史佳作,数不胜数,“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帝王治国方略”的《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等。

大体就这些,如果需要更详细,敬请去看《古代文学常识》。

7.古代文学常识

史记简介:《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

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作者司马

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左右。司马迁的父亲司

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

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

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

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漫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

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

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

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

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

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

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

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

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

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

《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

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

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

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

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

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

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8.归纳文学常识《古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作者是左丘明.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此书 《国语》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作者不祥(<史记>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战国策》作者不祥,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邹忌讽齐王纳柬>出自此书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不是孔子本人作的)。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成4书.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 《孟子》语录体散文集,以雄辩著称,善于用比喻.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倡人性本善论 《庄子》:又叫<南华经>作者: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宋国蒙(地名)人,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做过一个官"蒙园漆吏".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主张"无为""逍遥".《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可以说起源于这里. 打得真累~~~~~~希望+点分支持一下。

9.初中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荟萃 一、文史典籍: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今山东省),西岳华山(今陕西省),南岳衡山(今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

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中岳嵩山(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稷(jì)、黍、麦、菽(shū)、稻) 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豕)、狗(犬)、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乡试第一名)、会元(会试第一名)、状元(殿试第一名)。

11.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2.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3.科举考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5.“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17.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1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19.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0. “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21.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佛、法、僧。 22.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23.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五、古代别称: 1.桑梓:指家乡 2.巾帼:指妇女 3.须眉:指男子 4.鸿雁:指书信 5.社稷:指国家 6.汗青:指史册。

例如: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轩辕:指祖国。

例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8.“三尺”:指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敝、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老衲)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太子、王子、公主:殿下 ③称将军:麾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

古代传记相关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