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2022-06-07 综合 86阅读 投稿:阴天

1.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

2.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 动力气象学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以便于记忆和运用,这就是天气谚语。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这时由于欧。

3.生活中有什么跟天气相关的常识吗

蚯蚓封洞 有大雨 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乌龙打坝,不阴就下.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白天东南风,夜晚湿布衣”西风干、北风寒,晴天刮西北风,预示着继续晴冷无雨;雨天刮西北风则预示着干冷空气已经压境,随着冷空气层的增厚,空中的云层升高变薄,不久就会云消雨散了.所以,谚语说“西北风,开天锁”.。

4.气象中的生活常识有哪些

谨防夏季车辆自燃

汽车自燃

从消防部门获悉,夏季来临,天气炎热,广大驾驶员如果不注意车辆保养,不注意安全驾驶,极易发生自燃事故。

车辆发生自燃的原因主要包括:油管老化受热后变形,导致燃油泄漏遇明火后燃烧;变速器油和转向助力油泄漏,流到温度极高的排气管上;电源线老化或随意更改,引发短路;发动机超负荷工作导致温度过高,遇电源线短路等明火后引发自燃。另外,如果车上的易燃物品装卸不当,一旦碰撞极有可能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那么,驾驶员在夏季如何预防车辆火灾事故呢。原则有六:一是不得私自改装汽车;二是维护保养车辆,重点检查油电路,及时更换老化电线和油管,确保绝缘和杜绝跑冒滴漏,保证机件完好清洁;三是避免发动机超负荷工作;四是按规定安全运输装卸易燃易爆物品;五是别在衣袋里或仪表台上放打火机;六是配备有效车用灭火器。

另据了解,如果在行车过程中车辆突然起火,多会有一些预兆,如加速突然感到乏力,制动踏板力度突然变轻,或是带有转向助力的车辆方向盘突然变重,都有可能是燃油油管、制动液油管或动力转向油管发生泄漏。此时应立刻靠边停车熄火对车辆进行系统检查。如果行车时进气扇处于启动状态,油料泄漏后车厢内多能闻到味道。而在火灾刚刚发生的暗燃阶段,车厢内也会有明显的焦糊味。

5.关于气象的知识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由于热带海洋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因此,海水温度相应较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东信风牵引,赤道洋流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不断在西太平洋堆积,成为全球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其海水表面温度达29℃以上,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却较低,一般为23~24℃,由于海温场这种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使热带西太平洋呈现气流上升,气压偏低,热带东太平洋呈现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量极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大量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致使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造成那里严重干旱.而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由于海温升高,上升运动加强,造成降水明显增多,暴雨成灾.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997年是强厄尔尼诺年,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续待至1998年上半年,我国在98年遭遇的历史旱见的特大洪水,厄尔尼诺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今气象和海洋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感冒与天气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温、干燥的寒冷环境里.中医也认为,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临床实践也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 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一般都是由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冒或出现其它病症.人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所谓的“四时感冒”: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暑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冒(秋季空气干燥所致).其中前两种感冒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症状,夹燥感冒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因此,“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

6.生活中有什么跟天气相关的常识吗

蚯蚓封洞 有大雨 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乌龙打坝,不阴就下。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白天东南风,夜晚湿布衣”西风干、北风寒,晴天刮西北风,预示着继续晴冷无雨;雨天刮西北风则预示着干冷空气已经压境,随着冷空气层的增厚,空中的云层升高变薄,不久就会云消雨散了。

所以,谚语说“西北风,开天锁”。

7.气象知识题目

2010年气象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1.2010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 。

A、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B、天气气候与健康 C、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D、世界气象日--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60年) 2.中华民族的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冷、暖、干、湿,到春、夏、秋、冬;从风、云、雷、电,到雨、雪、霜、雾……它们在成语世界里也可谓是“气象万千”。你能说出四个与气象有关的成语吗?风干物燥、风雨交加、温暖如春、电闪雷鸣、春意盎然。

3.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氮、氧、氩、二氧化碳和水汽 4.什么叫逆温层?它对空气污染有什么作用?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象一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由于这种原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烟尘、汽车尾气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无法向外向上扩散,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形成并加重大气污染。

5.你知道什么是灰霾天气吗?把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称为阴霾天气。 6.1860年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地表温度的年平均值升高了 ,其中,最暖的十年都出现在1990年以后。

这是科学家称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依据。A、1.0℃ (B、0.6℃ ) C、0.5℃ 7.1982年,科学家首次发现臭氧减少的现象是在( )上空。

1.北极;2.南极;3.青藏高原。 8.你知道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空中哪一层吗?对流层 9.你知道4级风地面物体的征象是什么吗?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枝动摇,高草呈波浪起伏。

10.请你说出“九九歌”的内容。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1.什么是气候资源?气候资源具有哪些特征?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

它是一种取之不尽,又是不可替代的。气候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不可或缺性。

第二,自然性。第三,利弊相生性。

第四,多样性。 12.请说出“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是什么?“气象”,是一个统称,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天气”,指一个地方瞬时或较短时间内的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态;“气候”,则是指整个地球或某一个地区、某一城市年、季、月或一段时期内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

13.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很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请对出“天上钩钩云, ”。

地下雨淋淋 14.看风也能识天气。请对出“夜夜刮大风, ”雨雪不相逢。

15.什么是“倒春寒”?在气象上,把入春后“前暖后冷”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入春是指气温上升到候(5天)平均气温高于10℃以后。

在这个条件下,如遇到本应逐渐回暖的气候,在受到较强冷空气影响后,气温会突然下降,降至常年同期平均气温值以下,就是所谓的“倒春寒”了。 16.对于多数人来说,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多少?22-24度 17.你知道什么是空间天气吗?由于太阳上出现的耀斑和日面物质抛射等剧烈活动,给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卫星运行和安全、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人们把这种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称之为空间天气。

18.你知道什么是酸雨吗?酸雨是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pH值小于5—6)的大气自然降水,包括雨、雪、雹、露等。 19.什么是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中具有一定的温度、气压或风等气象要素空间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20.什么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 21.我们在做气温的观测时,常用温度计或温度表。

你知道这两种测量气温的工具的区别吗?温度表和温度计的区别在于,后者可以自动而连续地记录数据,而前者需要人工读取数据。 22.每年三月份中,有哪些属于“环境保护纪念日”?植树节、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

23.天气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能被云雨粒子________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大气探测工具。折射;(B.反射);C.散射。

24.什么是锋面? 锋面简称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的一条过渡带。当冷空气主动,推动暖空气移动时,这一过渡带就叫做冷锋;反之,当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移动时,就称为暖锋。

当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谁也推不动谁时,这一过渡带稳定少动,就称之为静止锋。 25.你知道什么是大气本底吗?大气本底是在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条件下大气各成分的自然含量。

26.什么是道路结冰?道路结冰是指降水,如雨、雪、冻雨和雾滴,碰到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地面,而出现的积雪或结冰现象。 。

8.天气常识

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辰之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

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

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

天空出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半天之后可能下雨。

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好天气的征兆1、早晨 麻省鸣叫表示天气晴朗一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厉害。

2、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3、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下雨的征兆。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另外还有几种:1、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2、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自古以来比较为人们所熟知的有,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下雨之前兆,准确度颇高。

另外还有几种: 蚂蚁过马路一一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燕子低飞蛇过道 大雨马上就来到! 蜻蜓低飞 夏天,要是在池塘旁,看见青蛙集会,就表示要下雨了。

在城市,看见天气变阴,燕子低飞,就表示要下雨了。

但是要是单看燕子低飞不准,我就经常看见燕子低飞啊!!也没下雨!~ 蜻蜓也飞低,鱼跳出水面,蚯蚓,蛇爬出洞,地上反潮,石头上有水珠,青蛙叫声发哑,有手癣脚癣的人会发痒,起小水泡, 狗狗会吃青草!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

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

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

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

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

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