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政治常识

2022-11-26 综合 86阅读 投稿:余若雨

1.政治经济常识

一、对投资和消费关系的概念性认识内需包括国内消费与投资。

马克思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投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基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第一,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投资与消费是密不可分的。

消费创造出投资的动力和新的投资者,是投资的最终完成和最后检验,是投资的目的;投资则创造出消费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第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在短缺经济阶段,生产能力不足,商品供不应求,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导方面。而在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生产能力过剩,商品供大于求,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导方面。

第三,二者互为增减关系。在出口已定的条件下,在国内需求结构中,消费的比重扩大了,投资的比重就要缩小;反之,投资的比重扩大了,消费的比重就要缩小。

第四,二者互为统一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扩大消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扩大投资、发展生产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投资,低消费影响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多体现在工业和房地产的发展上,消费多体现在第三产业里。

投资率长期偏高,加上投资结构的不合理,还会导致另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2008年,贾汪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6.3%,而第三产业增长率为14.2%。

在今年前三季度,受金融危机以及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的共同作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4.8%,而第三产业为13.0%。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第二产业,使得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愈加不合理的趋势,不仅影响到总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还会影响到其它各类型、各层次结构问题的调整,最终将影响全区宏观经济总体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产业增长的滞后也意味着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对于通过扩大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来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是不利的。(三)高投资,低消费失衡的影响因素增多。

1、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促进消费增长的不利影响可能增加。 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是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这与收入分配政策紧密相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活力提高和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倾向。2008年,贾汪区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为0.43(全国为0.51),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且呈拉大之势。

从城乡不同人群看,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收入比分别为1:0.12和1:0.27,从数值不难看出,贫富收入差距悬殊很大,而贫富所占人数的比例悬殊也很大。这表明,没有一定的收入支撑,很大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还只能长期“潜伏”。

这种新情况值得高度关注,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否则,将会影响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正常升级,甚至危害社会稳定。2、体制性弊端可能导致投资过度扩张和经济大幅波动。

目前,我国投融资领域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仍然很多。主要是产权关系不清、风险责任不明、投融资约束机制不健全,银行借贷受政府干预现象仍有发生;地方财政收入严重依赖投资产业后的回报,受政绩和地方财税收入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对投资参与过多。

在此体制、机制背景下,随着经济发展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城市建设活动的增加,很可能导致投资的过度扩张和较大起落。这一状况对于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非常不利。

(四)用科学发展观消除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结构障碍。首先,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消除投资中的无效增长成分,避免重复和盲目投资,对目前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的行业在准入以及税收等方面进行政策控制,同时采用经济手段,在过热行业实行扶优扶强的策略,加快大企业的技术进步,通过重组兼并消除过剩和重复建设。

其次,要调整使用国家投资的结构和方向,将其重点放在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等民生方面。促进居民扩大消费的公共设施领域和城市化建设方面,比如加强小城镇和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以降低消费综合成本。

第三,要把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由紧盯GDP转到就业目标上来,通过繁荣活跃三产增加就业岗位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

2.考研政治都考哪几门啊

2010年以前考试科目共六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概、邓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

新大纲修订后考试科目可能包括四大门或三大门。四大门的方案包括:(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包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毛邓三合起来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如果是三大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可能不考,大纲马上就要发布了,看是三大门还是四大门,再加上形式与政策。

3.知识经济对国际政治有何影响

你好,我来和你探讨一下: 世纪之交, 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

与以往大量消耗人的体能和物能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济、工业经 济不同, 知识经济是一种基于新科技成果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 它以智力资源为依托, 以高科技生产为 支柱, 以不断创新为灵魂, 以教育为本源, 在推动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中呈现出了内涵越来越宽广深奥, 力量越来越强大, 对人类社会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深刻的特征。 知识经济的出现以无情的事实向我们昭示: 在现在未来,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状况, 掌握知识的程 度, 拥有人才的数量, 特别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 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中能力强弱的关键, 也是决定其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

人类文明的进展, 始终伴随着精神和智力因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日益扩大和增强, 在跨越了 漫长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后, 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 通过变革综合国力的要素排 列顺序, 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制约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 加剧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推进各 文明间的融合与冲突等,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强烈地表现自己, 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 正在 改变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供你参考,谢谢。

4.政治经济常识

一、对投资和消费关系的概念性认识

内需包括国内消费与投资。马克思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投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基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第一,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投资与消费是密不可分的。消费创造出投资的动力和新的投资者,是投资的最终完成和最后检验,是投资的目的;投资则创造出消费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第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短缺经济阶段,生产能力不足,商品供不应求,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导方面。而在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生产能力过剩,商品供大于求,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导方面。第三,二者互为增减关系。在出口已定的条件下,在国内需求结构中,消费的比重扩大了,投资的比重就要缩小;反之,投资的比重扩大了,消费的比重就要缩小。第四,二者互为统一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扩大消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扩大投资、发展生产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投资,低消费影响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

投资多体现在工业和房地产的发展上,消费多体现在第三产业里。投资率长期偏高,加上投资结构的不合理,还会导致另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2008年,贾汪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6.3%,而第三产业增长率为14.2%。在今年前三季度,受金融危机以及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的共同作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4.8%,而第三产业为13.0%。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第二产业,使得三次产业结构呈现出愈加不合理的趋势,不仅影响到总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还会影响到其它各类型、各层次结构问题的调整,最终将影响全区宏观经济总体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产业增长的滞后也意味着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对于通过扩大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来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是不利的。

(三)高投资,低消费失衡的影响因素增多。

1、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促进消费增长的不利影响可能增加。

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是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这与收入分配政策紧密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活力提高和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倾向。2008年,贾汪区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为0.43(全国为0.51),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且呈拉大之势。从城乡不同人群看,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收入比分别为1:0.12和1:0.27,从数值不难看出,贫富收入差距悬殊很大,而贫富所占人数的比例悬殊也很大。这表明,没有一定的收入支撑,很大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还只能长期“潜伏”。这种新情况值得高度关注,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否则,将会影响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正常升级,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2、体制性弊端可能导致投资过度扩张和经济大幅波动。

目前,我国投融资领域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仍然很多。主要是产权关系不清、风险责任不明、投融资约束机制不健全,银行借贷受政府干预现象仍有发生;地方财政收入严重依赖投资产业后的回报,受政绩和地方财税收入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对投资参与过多。在此体制、机制背景下,随着经济发展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城市建设活动的增加,很可能导致投资的过度扩张和较大起落。这一状况对于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非常不利。

(四)用科学发展观消除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结构障碍。

首先,发展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消除投资中的无效增长成分,避免重复和盲目投资,对目前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的行业在准入以及税收等方面进行政策控制,同时采用经济手段,在过热行业实行扶优扶强的策略,加快大企业的技术进步,通过重组兼并消除过剩和重复建设。

其次,要调整使用国家投资的结构和方向,将其重点放在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等民生方面。促进居民扩大消费的公共设施领域和城市化建设方面,比如加强小城镇和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以降低消费综合成本。

第三,要把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由紧盯GDP转到就业目标上来,通过繁荣活跃三产增加就业岗位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

5.结合政治经济学知识谈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想这些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标志,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美国经济的减速。这方面的问题,现在还在继续恶化。美国房地产市场目前还在继续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就业的减少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处于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的信心受挫、固定资本形成下降,所以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

第二个方面,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国际市场的石油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像矿产品、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现在一些国家的CPI在持续攀升,2007年美国的CPI上涨了2.9%,今年一月份上涨了4.4%,其他一些国家,像欧元区、印尼、墨西哥、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CPI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攀升。今年1月份,上述这些国家的CPI涨幅还在继续升高。

另外,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商品价格还在继续上扬,另外,世界主要生产国家的价格也在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升高。其他还有很多变化。但是,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使我们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增加了新的困难。

总体来看,当前我们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面还是好的。今年头两个月,我们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5.4%,城镇增产增速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2%,出口增长16.8%,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应该说,经济增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在发展。但是,经济运行当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物价涨幅较高,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增大。

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有的影响已经显露,并且还会继续显露。比如像原油、谷物、石油、食用植物油、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明显的加大了我们控制通货膨胀压力和威胁,也增加了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有些因素在短期内,还没有构成直接和实质性的威胁。比如美国经济减速,虽然减少了外部需求,也使得我们的出口增速和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落。但是,这些因素在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调控目标没有大的冲突。

6.国际政治的常识

一、国际政治常识:1、联合国主导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最高机构;2、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决策机构;3、安理会的决策主要通过投票形式来完成;4、联合国是坚决反对核扩散的;5、核扩散的背后大国之间利益争夺和力量的较量;6、伊朗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坚持发展核武器。

二、中方的立场的评论: 中方的立场就是做和事老,保持中立,没有正义感,没有责任感,不敢表态,等于没有表态。联合国是国家与国家的民主。

中方的评论毫无实质意义,形式主义,不能章显大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对此事有明确的态度和立场观点,也没有任实质意义的意图和行动。总之,中方的立场千篇一律,老调重谈。

7.世界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的作用。

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经济利益制约着世界各国对外政策的抉择。由于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对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巨大影响,各国对外政策的取舍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利益的制约,并为实现经济利益服务。

在当今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中,国家对外行为的动因具有十分鲜明的经济色彩。国家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其经济利益的实现。

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军事因素在全球政治中地位的下降,经济因素更是被提到了首要地位,各国之间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世界经济领域里争夺优势地位。 第二,不同国家间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差异成为世界性政治对抗和冲突的基本根源。

主权国家由于统治阶级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各国间的经济利益总是相互独立的,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无限制地追求一国的经济利益,势必损害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

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矛盾的加深,必然扩大国家利益的冲突,因此,经济的冲突对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可能使国家间的政治合作出现裂痕,并导致政治冲突的发生。

纵观今日之世界,各种政治军事冲突与对抗的背后,都可以找到经济利益上矛盾和冲突的原因。 第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

由于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国际政治中,一些经济大国经常利用经济手段来影响对象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建立某种政治关系。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经济援助和经济制裁等手段经常交替使用,以利相诱,以害相逼,迫使对象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削弱对手的影响。

经济手段的经常利用,使得世界政治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了,它构成了当今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世界政治的现实。 2.世界政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能够反作用于世界经济 世界政治体系是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一经形成就对国际社会的经济关系以重大的影响。

例如,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出现的两种彼此隔绝的不同经济体系类型,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各自独立的经济体系和两个平行的经济市场,就是东西方政治对立的产物。国际关系的实践表明:国家间政治上的相互依赖对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无疑占有首要的地位。

和其他因素相比,政治因素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对经济关系都具有更为直接、更为重要的影响。 政治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方式表现在: (1)世界各国的对外经济活动是整个国家对外政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目标的手段。

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是通过自己确定的政治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来体现的。无论这些手段是怎样的,它们永远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政治目标服务的。

冷战时期,国家之间的贸易、金融、投资以及对外经济援助等都服务于国际政治中两极对抗的现实。美国等西方国家或利用贷款、投资以及提供商品等经济援助手段,或利用经济封锁、贸易禁运、技术限制等经济制裁措施,来达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限制对手发展的政治目的。

一些其他国家为了安全利益和维护政治经济独立的根本利益,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缩小对外经济联系,甚至在国际贸易中忍受明显的损失。这就表明了政治利益和政治目标对国家对外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因素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并未改变各国对外经济服务于政治目标的性质与职能,只不过是经济手段在实现国际政治目标和国家利益时变的更为重要和更加有效了。 (2)意识形态因素对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制约作用。

国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主要是指国际社会中一定阶级和政治集团利益的政治理论或政治价值观念。因此,它本质上也属于政治因素的范畴。

冷战期间,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对抗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8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全球性问题的增多,国际关系中出现了非意识形态化的趋势和潮流。

这种潮流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将意识形态作为国家之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先决条件的主观愿望。但是,只要意识形态的性质和功能没有彻底改变,它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就仍然会对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产生制约作用。

(3)军事因素对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影响。军事因素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因素。

一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是建立在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并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与之同时,军事因素本身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关系也具有反作用。

国家间的军事合作与对抗对经济关系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在两极格局下,随着两大集团军事对抗的不断升级和军备竞赛的加剧,一方面,国家内部的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军事对抗使得战争的威胁增大,各国都将发展军事力量作为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因此,对军火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国家间的军火贸。

8.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有哪些必读书目

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699 政治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理论;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国际政治;政治学研究方法概论。

823 国际关系史

维斯特伐利亚体系(产生的背景、过程与影响);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历史与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维也纳体系;大陆联盟体系与俾

斯麦;一次大战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次大战与雅尔塔体系;冷战中的两极对抗到冷战后的多元化世界;非殖民化与民族解放运动;全球化与区域合作进程;冷

战后国家间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国际组织、环境与非传统安全问题;1949年以来的中国对外关系。

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版)冯特君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

《当代比较政治学》阿尔蒙德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版);

《全球政治经济学》吉尔平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版)等。

9.经济常识的复习要点

一、经济常识复习提纲(001~054)

001、商品的含义、判断标准

002、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条件、类型

003、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004、价值的含义、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本质属性

005、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实际运用

006、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

007、为什么说商品生产者要千方百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008、货币产生的四个过程以及产生的根本原因

009、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01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何理解?

011、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的含义、为什么具有这些职能,如何执行这一职能?

01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013、纸币的含义、产生

014、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发行机构、主币和辅币

01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价格总额、流通速度)

016、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决定

017、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什么?

01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019、物价上涨的因素

020、对待金钱的态度

021、价值规律的含义、特征、内容、表现形式

02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遵循价值规律?

02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024、什么是公有制?

025、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

026、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性质判断——73页)

027、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028、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一主体地位?

029、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如何发展国有经济?

030、集体经济的含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031、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其优越性

032、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033、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含义、性质、基础)

03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

03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必然性是什么?如何坚持?

036、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一个原则?

037、我国的其他分配方式是什么?如何判断?

038、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其必然性是什么?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

039、狭义的市场和广义的市场的含义

040、市场经济的含义

041、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含义、根本决定因素、表现、重要性)、竞争性(含义、存在原因、怎样进行竞争)、法制性(含义、作用、怎样做/态度)和开放性(含义、决定条件)等一般特征以及内在关系

042、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⑴、what:含义、目标、任务;(2)、why:必要性(不是万能的、有缺陷和不足、二者结合);⑶、how: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含义以及表现、法律手段的含义以及作用、行政手段的含义特点和要求)、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0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what:特征/why:意义/how:从四大支柱入手

044、从分配制度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045、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046、什么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什么?

047、企业的含义、作用和设立程序

048、什么是企业法人?企业、企业法人、公司等区别

049、企业的分类

050、公司的含义、分类。

051、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

052、什么是股票、股东、股息,股票价格的计算

053、股份制的含义、性质判断、国家或集体控股的意义

054、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重要作用以及存在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发展?

。.

国际经济与政治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