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古代汉语常识王力

2022-11-25 综合 86阅读 投稿:欲念

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的第一册复习重点

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3、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与本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5、异体字:两个或几个形体不同而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叫异体字。

一、对于异体字,有几点应当注意: 第一,有些字古代常通用,读音也相同,但意义不完全相同,不应看作是异体字。如:维、唯、惟,作语气词常通用,但“维”的本义是绳索,《淮南子·天文》:“天柱折,地维绝。”

这个意义不能写作“唯”、“惟”。“惟”的本义是思索。

“唯”的是应答声。它们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是不同的三个字。

再如:“游”和“游”。“游”的本义是关于行走的,“游”的本义是关于水的。

关于行走的都可写作“游”,但关于水的却不能用“游”。 第二,有些字只是偶尔通用,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如“蚤”和“早”,两个字意义完全不同,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临时借用,属于古音通假。 第三,不能把异体字和古今字混为一谈。

异体字的显著特点是音义完全相同,而古今字表示的意义一般有多少之别。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替代古字。

二、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要用?矶允挛锝薪馐突蚍掷唷? 三、判断句的特点: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

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先秦汉语判断句的最大特点:普遍?]有系词。

例:南冥者,天池也。”“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

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

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主语,谓语+“也”。

(“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

(“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

(“兵者,凶器。”) 4、主语,谓语。

(“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

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五、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

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 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关系,但在语义表达方面却并不单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五种: (一)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仲弓父,贱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二)表示等同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就是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战国策·赵策》) 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项羽本纪》) 余为伯倏,余而祖也。(《左传·宣三年》) 这两种判断句不仅在句法上构成判断,在逻辑上也构成判断。

(三)表示比喻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谓语表达的人或事物一样,如: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四)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即说话人把复杂的表达?热荩门卸暇涞男问奖泶锍?恚郧蟠锏角苛胰啡系谋泶镄Ч纾? 夫战,勇气也。

(《左传·庄公十年》) 战争并不等于勇气,但战争依靠勇气。 主语和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用判断句形式表达使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五)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如: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

(《庄。

2.求《古代汉语》书简介

古代汉语 【作 者】王力主编 【出版商】 北京市:中华书局 , 1999.05 【ISBN号】7-101-00082-7 【主题词】汉语-古代 部分阅读图书馆文献传递 【参考文献格式】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 第1册. 北京市:中华书局, 1999.05.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目录 王力 简介 -------------------------------------------------------------------------------- ◇绪论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 ◇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 ◇古汉语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 ◇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古汉语通论(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 ◇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 ◇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 ◇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 ◇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 ◇古汉语通论(二十八)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古汉语通论(三十)诗律(下) ◇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 ◇古汉语通论(三十二)曲律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 ◇第三单元 文选(论语) ◇第四单元 文选(孟子) ◇第五单元 文选(墨子) ◇第六单元 文选(诗经) ◇第七单元 文选(楚辞) ◇第八单元 文选(史记) ◇第九单元 文选(贾谊) ◇第十单元 文选(韩愈) ◇第十一单元 文选(沈约) ◇第十二单元 文选(贾谊) ◇第十三单元 文选(两汉乐府民歌) ◇唐宋五言古体诗 ◇第十四单元 文选(词)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 ◇曲·小 令 ◇常用词(一) 60字 ◇常用词(二) 62字 ◇常用词(三) 65字 ◇常用词(四) 65字 ◇常用词(五) 63字 ◇常用词(六) 66字 ◇常用词(七) 71字 ◇常用词(八) 93字 ◇常用词(九) 91字 ◇常用词(十) 95字 ◇常用词(十一) 89字 ◇常用词(十二) 88字 ◇常用词(十三) 96字 ◇常用词(十四) 82字 ◇〔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 ◇〔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 ◇〔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 ◇〔附录五〕词谱 ◇〔附录六〕曲 谱 ◇〔附录七〕曲韵常用字表 ◇〔附录八〕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 ◇(〔附录九〕常用词笔画检字总表 ◇编后记。

3.如何复习古代汉语

作为过来人,我给你三条建议:

1、王力的《古代汉语》(四册)主要复习文选,尤其是第一、二册。其中应选三五篇重点分析、吃透。

2、古代汉语常识部分最好是看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上、中、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比较通俗有条理,便于自学。只有“古汉语双宾语句”等郭编本没有专门介绍的内容,才去看王本。

3、一定要想法弄到你准备报考的那个学校前三年的试题,了解分析一下老师的出题风格和思路,熟悉题型,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最后,祝你如愿!

4.古汉语常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

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庭。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是动词“朝拜”。

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 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史记•商君列传》 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 《聊斋志异.妖术》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韩愈《原道》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说苑•贵德》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形+动],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徐珂《冯婉贞》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庄子•盗跖》 三、使动用法 (一)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这种词类活用现象。

译为“使(让,叫)……。”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将”是名词的使动用,齐威王想让孙膑作将。“作将”这个行为不是齐威王所发出的,而是齐威王让孙膑发出的。

使动句与一般的主谓宾句式不一致。一般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使动句中宾语却是动作的发出者;一般句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使动句中谓语却是陈述宾语的。

使动句翻译为主使宾动。使动用法,它用的是述宾短语的形式表达的是兼语式的内容。

但它又与兼语式不一,兼语式中要出现使令性动词:使、令、命等。使动句中无。

使动用法中,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动词、数词活用而来。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为使动词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 《韩非子•问田》 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专有名词、名词性的词组也能活用为使动词。如: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按照作谓语的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向发出动作。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 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 《韩非子•外右上》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诗经•小雅•斯干》 名词用作使动词,其后宾语也有省略的。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同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还是使动词,无形式上的区别。 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

《淮南子•主术》 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韩非子•五蠹》 (三)动词的使动用 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动词所具有的行为或动作,其中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最为常见。

如: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史•淮阴侯列传》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卧赤子于天下之上而安。 贾谊《治安策》 予,天下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孟子•万下》 (虞卿请赵王曰)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赵王曰:“人亦宁朝人耳,何故宁朝于人也?” 《战国策•赵策四》 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 《国语•周语下》 1、使动双宾语 动词的使动用,不仅可以带一个宾语,还可带两个宾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指物。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

5.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 什么出版社最好

王力,中国语言学家、诗人。

字了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

生于1900年8月10日,卒于1986年5月3日。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

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

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

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 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几家最好,其余就数二流的了。

6.求《古代汉语》书简介

古代汉语

【作 者】王力主编

【出版商】 北京市:中华书局 , 1999.05

【ISBN号】7-101-00082-7

【主题词】汉语-古代

部分阅读图书馆文献传递

【参考文献格式】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 第1册. 北京市:中华书局, 1999.05.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目录

王力 简介

--------------------------------------------------------------------------------

◇绪论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

◇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

◇古汉语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

◇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古汉语通论(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

◇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

◇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

◇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

◇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

◇古汉语通论(二十八)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

◇古汉语通论(三十)诗律(下)

◇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

◇古汉语通论(三十二)曲律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

◇第二单元 文选(战国策)

◇第三单元 文选(论语)

◇第四单元 文选(孟子)

◇第五单元 文选(墨子)

◇第六单元 文选(诗经)

◇第七单元 文选(楚辞)

◇第八单元 文选(史记)

◇第九单元 文选(贾谊)

◇第十单元 文选(韩愈)

◇第十一单元 文选(沈约)

◇第十二单元 文选(贾谊)

◇第十三单元 文选(两汉乐府民歌)

◇唐宋五言古体诗

◇第十四单元 文选(词)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

◇曲·小 令

◇常用词(一) 60字

◇常用词(二) 62字

◇常用词(三) 65字

◇常用词(四) 65字

◇常用词(五) 63字

◇常用词(六) 66字

◇常用词(七) 71字

◇常用词(八) 93字

◇常用词(九) 91字

◇常用词(十) 95字

◇常用词(十一) 89字

◇常用词(十二) 88字

◇常用词(十三) 96字

◇常用词(十四) 82字

◇〔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

◇〔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

◇〔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

◇〔附录五〕词谱

◇〔附录六〕曲 谱

◇〔附录七〕曲韵常用字表

◇〔附录八〕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

◇(〔附录九〕常用词笔画检字总表

◇编后记

pan古代汉语常识王力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