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学常识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①由西汉刘向编订战国时期诸侯国史料汇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简称《国策》。内容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测谋和言论的汇编,分为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一、作者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
二、背景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2.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是什么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含蓄的话委婉劝告。
纳:采纳,接受。) 一、重点字句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关键字:修,长。余:整数后的不定零数。
形:形体。译句:邹忌身长八尺多高,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关键字:朝:早晨。服:穿戴。
谓:对……说。孰:谁,什么。
“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译句: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了一下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3.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关键字:及:比得上。
译句: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者也”是判断句式。 5.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关键字:信:相信。
复:又。 译句: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6.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关键字:旦日:第二天。
译句: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 7.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关键字:若:如,比。
译句: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8.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关键字:明日:第二天。孰:同“熟”,仔细。
以为:认为。 译句:第二天(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照镜子自己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地不如他美。
9.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关键字:之(思之的“之”):代词,指这件事。
美:赞美(动词)。私:偏爱。
求:要求,需求。 译句:晚上,他躺着休息的时候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漂亮,是因为害怕我;朋友赞美我漂亮,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者,……也”是判断句式。 10.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关键字:入:进入。见:拜见。
诚:确实。 译句: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 1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关键字:以:认为 美:美丽(形容词)。
于:比。 译句: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朋友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关键字:今:现在。方:方圆。
译句: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百姓,没有一个不有求于大王的。…… 1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关键字:观:看。蔽:受蒙蔽。
译句:从这一点来看,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14.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关键字:面:当面。刺:批评。
过:过错。受:同“授”,给予。
谏:(下对上)直言规劝。谤讥:指责、议论。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使……听到。
译句:群臣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写书面材料)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15.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关键字:令:命令。初:刚刚。
门庭:指宫门庭院。若:像。
市:集市。 译句:命令刚刚下达的时候,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1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关键字:时时:隔些时间。
间:偶尔。期年:满一年。
虽:即使。 译句:几个月之后,隔些时间还偶尔有人进谏。
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言的了。 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关键字:之:代词:指这件事。朝:朝拜。
于:到。 译句: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
1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关键字:谓:说。
于:在。 译句:这就是所说的身在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三、内容理解 1.本文讲述了邹忌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引发思考,进而巧妙劝说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主要启示有:一、只有广泛采纳各方批评意见,积极改正,才能获取成功。
二、提出批评意见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让人容易接受,取得良好效果。 2.故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邹忌由生活小事引发思考,悟出道理。
第二部分:邹忌巧妙劝谏齐王广开言路,积极纳谏。 第三部分:齐王采纳邹忌的谏言,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使齐国大治。
3.本文塑造了两个人物。 邹忌不因身边的赞美声而陶醉,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判断,这是有自知之明;能由生活中的小事而深入思考,悟出道理,这是善于思考;能入朝劝谏,以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