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名物常识篇

2021-09-12 综合 86阅读 投稿:欧美范

1.小学生安全知识三字经

安全教育“三字经”

命可贵 命最重 才和能 乐与福

有了命 方体现 若无命 全乌有

劝学生 守规范 遵《守则》 懂安全

我做起 不逞能 慎微小 莫冒险

前车覆 后车鉴 安全事 永在怀

校园内 讲安全 爬高墙 有危险

攀树枝 违规范 摔折骨 终身憾

上下楼 忌推搡 胡乱跑 会跌跤

大声哗 使人烦 打架殴 更违法

慢慢走 小声说 和谐校 宁静园

无事故 学习好 成绩优 人人夸

出校园 回家里 一路上 念安全

不抢道 不拥挤 过马路 左右看

骑单车 靠边行 不狂蹬 莫带人

没危险 方可行 小零食 慎又慎

入口易 吐出难 害健康 闹肚疼

2.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作品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曰笔墨,曰纸砚。

此四宝,藏文房。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折叠原文鉴赏《三字经》书面《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

3.《三字经》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4.《三字经》的内容

《三字经》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

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

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看点: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 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 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

5.三字经里的日南北,日东西下一句是什么

日南北,日西东下一句:此四方,应乎中。

出自第三章 名物常识篇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日南北,日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日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日喜怒,日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6.完整的三字经

《三字经》凝聚古代圣贤才能,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它不但简明易读,朗朗上口,而且集识文断字,自然常识,历史地理,读书治学和伦理教育于一体,汇集了古代圣贤智慧,浓缩了五千年文明精华,对提高儿童思想,文化,道德,智慧修养大有裨益。

原文如下:

扩展资料: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这样一本小册子所以能够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三字经》作为传统小学生读物,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

2、它取材中国的历史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从历史的前辈身上看到的闪光点,也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三字经-百度百科

7.三字经50个励志故事

1、《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2、《黄香温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

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3、《囊萤映雪》“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4、《孟母断机》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

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母子同刑》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

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

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

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6、《孙敬悬发》“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

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

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

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7、《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8.“三字经”中要尊敬老师的是哪一句

“三字经”中要尊敬老师的那一句是: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 ,习礼仪。

释义: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扩展资料:

1、赏析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作品影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从明朝开始,《三字经》就已流传至中国以外的国家。根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

1579年,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罗明坚,到澳门学习中文,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三字经》,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

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组织选编入《儿童道德丛书》,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习,成为一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三字经名物常识篇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