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文学常识填空

2022-02-25 综合 86阅读 投稿:沫凉城

1.五柳先生传文学常识的复习笔记

22 五柳先生传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

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知识点概要 一、字音 1.典型字 黔娄(qián lóu) 嗜酒(shì) 辄醉(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ū) 晏如(yà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兹:斯、此。 号:别号。

觞:酒杯。 置酒:摆酒。

意:书中的意旨。 退:告退,回家。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或把……作为乐趣) 4.文言虚词 因以为号焉(句末助词,无义) 无怀氏之民欤(的,助词) 不求甚解(很,副词) 箪瓢屡空(常常,副词) 曾不吝情去留(竟,乃,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否定词连用) 5.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因以为号焉(古义:以之为,即“用它做……”;今义:认为) 6.相关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因以为号焉〔省略宾语“之”,因以(之)为号焉〕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判断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世称“靖节先生”。

又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

义熙元年(405),他41岁,辞去彭泽令,从此永远离开官场,过了20多年隐居躬耕的生活。现存诗歌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2篇。

最具特色的是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辞赋如《归去来兮辞》,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咏荆轲》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文体知识 (1)关于传记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有单称“传”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史学传记,以翔实地记述人物或史实为主。

史学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纪”,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也有自我记述生平的,称“自传”。另一类是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以史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方法,对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加以深刻描绘,组成情节,并加以适当联想和想象。

(2)关于“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形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

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说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并非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如《五柳先生传》,就是利用“赞”这一体式,进一步解释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的。 六、名篇名句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重点句子 一、疑句解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不详,不知道。

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剖析:这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籍贯姓氏,竟指宅边五柳为号,可见先生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就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给说足了,且更突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剖析:这句话点明五柳先生的隐者心。

2.五柳先生传文学常识的复习笔记

22 五柳先生传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

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知识点概要 一、字音 1.典型字 黔娄(qián lóu) 嗜酒(shì) 辄醉(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ū) 晏如(yàn)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兹:斯、此。 号:别号。

觞:酒杯。 置酒:摆酒。

意:书中的意旨。 退:告退,回家。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或把……作为乐趣) 4.文言虚词 因以为号焉(句末助词,无义) 无怀氏之民欤(的,助词) 不求甚解(很,副词) 箪瓢屡空(常常,副词) 曾不吝情去留(竟,乃,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否定词连用) 5.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 (3)因以为号焉(古义:以之为,即“用它做……”;今义:认为) 6.相关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因以为号焉〔省略宾语“之”,因以(之)为号焉〕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4.判断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世称“靖节先生”。

又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

义熙元年(405),他41岁,辞去彭泽令,从此永远离开官场,过了20多年隐居躬耕的生活。现存诗歌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2篇。

最具特色的是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辞赋如《归去来兮辞》,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咏荆轲》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文体知识 (1)关于传记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有单称“传”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史学传记,以翔实地记述人物或史实为主。

史学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纪”,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也有自我记述生平的,称“自传”。另一类是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以史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方法,对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加以深刻描绘,组成情节,并加以适当联想和想象。

(2)关于“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形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

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说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并非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如《五柳先生传》,就是利用“赞”这一体式,进一步解释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的。 六、名篇名句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重点句子 一、疑句解析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不详,不知道。

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剖析:这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籍贯姓氏,竟指宅边五柳为号,可见先生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就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给说足了,且更突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剖析:这句话点明五柳。

3.五柳先生传练习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及字音: 本文选自 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朝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给下列的字注音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屡( )晏( ) 黔娄( ) ( ) 汲( ) 兹( ) 俦( )觞( ) 欤( ) 二、结构、内容和中心: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志趣等 第二段: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赞语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宅边有五柳树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中 心: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三、解词和翻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

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何许:何处,哪里。

〔2〕不详:不知道。详,详细地知道。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相当与“矣”。号,别号。

〔4) 荣利:荣誉,利禄。 〔5〕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

甚:过分的。 〔6〕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7)性:人的本性。 (8)嗜:爱好,喜欢。

(9)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置酒:准备酒。

(13)招之:邀请他。 (14)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既然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预期。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8〕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19〕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

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1)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22〕自娱:使自己欢娱。 (23)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4)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旧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25)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6〕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

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7〕戚戚:忧虑的样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0) 极:推究。 〔29〕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31)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33)俦:类。 (34)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

觞,酒杯 (35)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译文: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吧?” 四、问题研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

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

4.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字子美,唐朝诗人,著有《石壕吏》等。

2.《阿长与上海经》选自鲁讯散文集<<;朝花夕拾 >>.

3.<<;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 印度(国籍)文学家。

4.“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中的诗句。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的。

6.《丑小鸭》是--丹麦(国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

7.世称“小李杜”的是李商隐、杜牧

8.《荒岛余生>;选自《 鲁宾逊漂流记》

9.《老王》是谁写的。杨绛

10.《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

11.《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晋代(朝代)陶渊明。

12.《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剧作家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之一。

13.《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朝代)的张岱。

14.《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

15.《童趣》选自《沈复》

16.《济南的冬天》是老舍

17.亨特,他是-英国-(国家)作者。

18.《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

5.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土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现代,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五适俗韵》,曾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wang

五柳先生传文学常识填空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