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祭文得语文文学常识有哪些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 整体感知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
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
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二 鉴赏要点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
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
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清代古文家刘大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
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
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
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
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题指导 一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总体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学生只要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可。至于段落划分,不必强求一致。
答案见“整体感知”。 二 这段文字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也”字(“信也”“梦也”“何为而在吾侧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五个“矣”字,则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
三 答案见“有关资料”。 四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意在让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不作统一要求。
教学建议 一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抒情语句较多,有的甚至是泣血带泪。其中有两处最为突出。
一是作者得到十二郎猝然病死的消息一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乎”字,三个“也”字,五个“矣”字,文辞抑扬顿挫,感情跌宕起伏。二是“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好像与十二郎当面交谈,自然亲切,入情入理。
诵读时要注意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应有的感情波澜。 二 。
2.悼念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常来说,悼念词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
但如果是悼念重要人物,或者悼念词叙述性很强,要求演讲者宣读悼念词时就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要注意悼念词的开头部分以沉痛的心情说明召开或参加此次追悼会的目的。
尽可能准确地说明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并要求注意称呼之间的先后排列顺序。接着简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原因与世长辞,以及所享年龄等。
主体部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介绍死者生平事迹,即对死者的籍贯、学历以及生平业绩进行集中介绍,应突出死者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二是对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风、品质等作出综合的评价,介绍其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如鼓舞了青年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等。结尾部分主要写明生者对死者的敬意,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化悲痛为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内容。
演讲的最后,还可以写上“永垂不朽”“精神长存”或“安息吧”之类的语句。
3.追悼词沉痛悼念
追悼会悼词范文
作者按:追悼会是顷怀逝者,沉痛的心情自然可以理解,悼词也必需注意到这一点,多赞颂逝者功德,力避提及过失。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离休干部***同志。
***同志因XXXX病医治无效,于****年**月**日晚*时**分在XXX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岁。
***同志****年*月生于XXX市XXX县(区),****年*月参加革命工作。以下内容为该同志简要经历XXXXXXXX附带讲一些该同志的闪光点。
***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无论是在XXX岗位,还是在XXX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
***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以慰***同志在天之灵。
***同志安息吧!
4.致悼词有什么样的礼仪
悼词是缅怀、悼念逝者,对逝者表示哀悼、敬意的专用文体,也叫诔辞、哀辞、吊 文、祭文。
悼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一切缅怀、悼念逝者,对逝者表示 敬意的文章。
狭义的悼词是专指用来在追悼会上进行宣读的文字。 致悼词是在庄严的葬礼上,所以致辞者应该采取严格的标准站立姿态,而且神 情要严肃。
悼词是用来在特定场合朗诵的,所以在表达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内容:在回顾逝者的生平事迹时,要实事求是;对逝者的称赞和评价要恰当得体;致 悼词时,致辞者的语言要诚恳真挚,还要饱含深情、声韵和谐、讲究文采。 在服装的选择上,如果致辞者是男性,服装最好是黑西服、黑领带、白衬衫、黑 皮鞋,如果条件不够,深色素服也可以;如果致辞者是女性,也应以黑、灰等深色系 服装为主,切忌浓妆艳抹、亮彩华服,毕竟“逝者为大”,在葬礼上关键是要表现出 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送死者最后一程。
在致悼词的时候还应该要注意到,悼词是对死者一生的“盖棺定论”,所以要 全面、真实地评价死者的一生,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死者生前的贡献或业绩,也不 能粉饰或歪曲死者的缺点或不足。悼词要体现出对逝者的客观总结和全面评价, 这也是对死者家属的最大安慰。
悼词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缅怀性和激励性,所以要把握好悼词的情感基调,不可 太悲伤、也不可太消极,要做到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既能够缅怀死者,也能够使生 者得到激励,从而继承死者的遗愿,继续生活下去、奋斗下去。
5.追掉会悼念词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生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以下是全文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呜呼哀哉!心痛不矣。昔日兹事,历历在目。未尽孝道,深感愧疚。此文此篇,悼念阿公,愿天有灵,体恤孙辈。安享天年,荫福后辈。昔日之时,爷孙共座,倾谈人生,教育吾辈,谈吐风趣,难以忘怀。传之经验,授之道理,丰富知识,深感敬之。严把家风,孝礼为先,做人厚道,传为家训。儿孙共授,长源流存。青年之时,雄姿英发,才华横溢,领导风范,为国效力。西天不公,生不逢时,文革之年,遭遇斥责,长久斗争,不堪入思。喜得天恩,后的平反,恢复如常。喜气逢癸,孙辈辈出,三世同堂,其乐无穷。戊寅之年,天不赐福,呜呼哀哉,白虎凶刑,辞姑痛心,在辞阿公,心痛无比,难以平心。呜呼哀哉!哀哉悲哉!几曾想起,阿公重托,钱财遗嘱,年小无知,难当此任,推而辞之,伤心无比,后悔晚矣。未能成愿,深感内疚。临终未见,更增疚责。返璞之灵,苦守一夜,只待无过,抚平痛心。思之痛之,黯然泪下,时隔八年,才成此诗。前虽有思,然不成体。今之今日,夙愿已了,甚幸甚幸!遗物玉石,相佩于身,在天之灵,佑其后辈,孙孙繁衍,富贵两全,礼孝之德,长远流传。丙戌之年,辛卯之月,丙午之日,丁酉之时,长孙艺,书于京。
可以套用的,要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修改一下
6.给先烈的悼词 100字以内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7.我们今天的悼词是怎么来的
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 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会 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
今 天的悼词是从古代的诔辞、哀辞、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 来的。 诔辞作为我国哀悼文体的最古形式,最早是一种专门表彰 死者功德的宣读性的哀悼文体。
哀辞是诔辞的旁支。诔辞的对象主要是王公、贵族、士大夫 并以颂赞死者功德为主;而哀辞的对象主要是“童弱天折,不以 寿终者”,以抒发生者哀悼之情为主。
吊文指凭吊性的文章,“吊”有慰问之意。 吊文内容较诛 辞、哀辞广泛,也较其庞杂,它是我国古代群众性的哀悼 文体。
祭文是古时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时所诵读的文章。祭文范 围较广,只有祭奠死者的文章才属于哀悼文体的范畴。
今天我们所说的悼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反映 出新时代的新变化,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同古代的诛辞、哀辞、吊文、祭文均有实质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