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文言常识

2022-11-23 综合 86阅读 投稿:稚终

1.报任安书基础知识检测

《报任安书》学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子长,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它记叙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全书共130篇,52万多字,分 、、、、五种体例。《史记》对后世的史学、文学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 ”。

2、《二十四史》是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自《史记》到《明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结集,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其前四史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 、范晔的 、陈寿的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书名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吸引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借鉴)不属于《二十四史》。

二、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⑴头枪地( ) ⑵占卜( ) ⑶囹圄( ) ⑷槛阱( ) ⑸缧绁( ) ⑹愠色( ) ⑺倜傥( ) ⑻沉溺( )

⑼圜墙( ) ⑽剖( )符丹书 ⑾系( )狱

⑿倡( )优 ⒀贪生恶( )死 ⒁桎梏(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若望仆不相师 ⑵婴金铁受辱

⑶思垂空文以自见 ⑷恨私心有所不尽

⑸用之所趋异也 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⑺报任安书 ⑻被箠楚受辱 ⑼受械于陈

⑽权倾五伯 ⑾难为俗人言也

⑿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⒀身直为闺阁之臣

四、指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虽 仆虽怯懦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⑵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幽于圜墙之中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⑶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死之日是非乃定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⑷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五、解释成语

画地为牢:

六、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译文:

⑵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译文:

七、名句默写

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 。

⑵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 ,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⑶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

⑷ ,通古今之变, 。

2.求《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知识点 归纳如下: 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

“奉”通“捧”,托、举。 B.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3.报任安书基础知识检测

《报任安书》学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子长,(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叙史方式)通史。它记叙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全书共130篇,52万多字,分、、、、五种体例。《史记》对后世的史学、文学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

2、《二十四史》是由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自《史记》到《明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结集,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其前四史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范晔的、陈寿的。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书名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吸引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借鉴)不属于《二十四史》。

二、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⑴头枪地( ) ⑵占卜( ) ⑶囹圄( ) ⑷槛阱( ) ⑸缧绁( ) ⑹愠色( ) ⑺倜傥( ) ⑻沉溺( )

⑼圜墙( ) ⑽剖( )符丹书 ⑾系( )狱

⑿倡( )优 ⒀贪生恶( )死 ⒁桎梏(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若望仆不相师 ⑵婴金铁受辱

⑶思垂空文以自见 ⑷恨私心有所不尽

⑸用之所趋异也 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⑺报任安书 ⑻被箠楚受辱 ⑼受械于陈

⑽权倾五伯 ⑾难为俗人言也

⑿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⒀身直为闺阁之臣

四、指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虽 仆虽怯懦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⑵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幽于圜墙之中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⑶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死之日是非乃定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⑷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五、解释成语

画地为牢:

六、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译文:

⑵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译文:

七、名句默写

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

⑵;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⑶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

⑷,通古今之变,。

4.求《齐人有一妻一妾》和《奕秋》《报任安书》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

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基础题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1.瞷( )2.施( )3.讪( )4.墦间( ): 二、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项( ) A.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餍:饱。

反通返,返回。 B.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富贵:富贵的人。 C.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瞷:暗中窥视。之:去。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国家 E.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蚤通早,早上。 F.与其妾讪其良人。

讪(shàn):讥讽,咒骂。 G.卒之东郭墦(fán)间。

卒:最后,终于。之:动词,去。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3.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4.其妻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赏析题 四、对这篇短文内容艺术赏析有错的项是( ) A.这篇短文的寓意是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廉耻礼义以卑鄙无耻的手段追求富贵显达的人或者说讽刺活撑面子死爱罪的人的恶劣行径。

B.这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 C.“齐人”去坟地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乞”,一“骄”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有力地揭露了齐人可笑的虚荣心。 D.本文通过想像将生活中的问题的情状与特征夸大,以更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危害。)

E.“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的“遍”。“遍”,全,表范围的形容词。

前番是竭力鼓吹,后者是残酷的事实。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他站着说话。

一个“遍”字,是击破齐人骗局的重锤。 F.“则必餍酒肉而后反”中的“必”。

“必”,一定,表确定的副词。齐人每外出,必直奔坟场乞食,必饱食而后返,足见其最能勤俭持家,可是闹了笑话。

五、结构特点赏析 1.“其妻问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问其与饮食。

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全文的点眼之笔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齐人有一妻一妾》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一、1.jiàn 2.yí 3.shàn 4.fán 二、D.国:城。 三、1.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小妾说:(我们的)丈夫一旦出门,就一定要酒足饭饱才回来。

(我)那些与(他)一起吃喝的人(是什么人),(他就说)全部是些富贵的人啊,可是不曾有显贵的人来过(家里),我想暗中他,看他到什么地方去。 2.早上起来,跟踪丈夫去的地方,(可是)遍城没有人愿意与他停下来和他说句话。

3.最后,(丈夫)去了东城处的坟茔里,到祭祀人祭祀过的地方,乞求那些残余下来的东西。 4.妻子与小妾先是咒骂她们的丈夫,后来竟然在庭院中相对哭泣,但是他们的丈夫不知道这情况,从处回来时得意洋洋,在妻妾面前骄横跋扈。

四、EF(E“城中的富贵者都不愿与他站着说话”。范围是不确定的,不单富贵者,当是指一切人。

F,“足见其最能勤俭持家”错。) 五、1.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2.答:它是全文的伏笔,为下文其妻“将瞷良人之所之也”以及“之祭者,乞其余”的描写蓄势。 3.答:承上启下,过渡铺垫。

4.答: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有力揭露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说明写作意图,讽刺为追来富贵显达,不择手段的可耻现象。

《奕秋》 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选自《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

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

5.文言文 报任安书 (节选)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孙子膑脚;《诗》三百篇,才写了《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左丘失明;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故述往事、思来者

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屈原放逐,《兵法》才撰写出来,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说难》《孤愤》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孤愤》;左丘明失去视力。(那就是,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诗》三百篇。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孙膑被截去膝盖骨,世传《吕览》,不得通其道,乃赋《离骚》,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不可胜记,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不韦迁蜀,才有《国语》。此人皆意有所郁结;吕不韦被贬谪蜀地,不能实现其理想,多得数不清,写出《说难》,《兵法》修列,厥有《国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报任安书(选段)文言文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7.文言文,文学常识

书信

尺牍,信礼

第一个书: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第二个书: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报任安书文言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