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2023-01-01 综合 18阅读 投稿:捌月

1.求文档: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第二课 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 湖南的张家界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四川的九寨沟 云南的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 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2.民族常识第一课教案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

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板书: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 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 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 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

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 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 (1)小调查 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2)小制作 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

第一课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56个民族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 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 第二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 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 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二、讲授新课: (一)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三)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 (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三、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四、总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少一个也不行。

希望同学们继承他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

3.

(1)如:①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

②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

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等。 (2)①支持民族政策,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③向身边的人宣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浙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教学计划2011.2 单元 课题 课时 进度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第一单元 这是我们的 社区 1 社区的公共设施 2课时 第二周 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绝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重点:1、通过调查比较分析,了解社区共同设施的使用情况。2、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自觉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小调查:社区有哪些公共设施及使用情况2 和睦相处 2课时 第三周 1、知道社区的和睦环境对社区每个成员都很重要,了解社区成员间的和睦相处离不开社区居委会的作用。

2、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3、体会社区成员间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与温馨。 重点:知道社区成员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调查访问:居委会由哪些成员组成,具体负责什么工作;“五好家庭”的评比标准。

3 精彩的社区生活4课时 第四、五周 1、了解精彩的社区生活,知道精彩的社区生活能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社区居民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2、主动参与社区活动,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3、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1、知道精彩的社区活动能丰富社区成员的生活。2、了解扶贫济困的“春风行动”。

难点:1、主动参与社区活动。2、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调查采访不同人群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了解社区扶贫帮困的公益活动。第二单元 我看家乡新变化 1 城乡巨变 2课时 第六周 1、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

2、对照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3、在实践中锻炼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的能力。 重点:1、搜集跟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

2、了解家乡的变迁。难点: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资料。

搜集和家乡有关的故事和传说 2 腾飞的翅膀 2课时 第八周 1、知道行业的形成与当地的资源条件有密切的关系。2、知道家乡的人们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了解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3、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重点:1、了解家乡主要行业以及它与当地资源之间的关系。

2、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难点:1、分析家乡的主要行业与家乡资源之间的关系。

2、知道家乡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了解家乡主要的行业。

3 交通连四方 2课时 第九周 1、了解家乡的各种交通方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通网络。2、知道家乡交通方式与网络的发展与变迁。

3、懂得交通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 重点:1、了解家乡各种交通方式,以及通过交通网络所提供的联系。

2、知道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难点:体验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人们的影响。

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搜集具体反映交通条件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 4 服务在身边 2课时 第十周 1、认识和自己的生活有较多联系的几个机构,知道这些机构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2、懂得敬老院、福利院、妇联等机构的工作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关怀。3、知道个人在享受社会提供的福利和便利的同时,应该奉献社会、奉献家乡,使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重点:1、认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结构和敬老院等福利机构。2、体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难点:知道家乡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那些服务。 走访家乡的部分机构,知道他们怎样为人们提供服务。

第三单元 好大一个家 1 56个民族是一家 3课时 第十一、十二周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知道我国各民族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团结互助,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3、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

4、通过搜集信息、举办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乐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难点: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我们应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通过搜集信息、举办展览等活动,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搜集关于我国各民族的资料,如民族杰出人物、民族服饰、民族传说故事和文艺作品、民族乐器、民族礼仪知识等;搜集有关民族团结的资料。 2 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2课时 第十三周 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师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一次主要分布着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和壮族。

2、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在了解五个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懂得了解接纳和喜爱的基础,尊重是参与的前提。

能接受和欣赏五个少数民族,在参与和模拟体验中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歌舞和礼仪。 重点:1、知道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

5.民族常识第十二课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一课的教案

《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维护民族团结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树立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观点。

过程与能力:能认识到克服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两种错误倾向以及尊重少数民族分俗习惯对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态度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导入新课】:新疆班学生庆祝古尔邦节录象

一、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重要性)(板书)

1、维护民族团结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安全,有利于领土完整。

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维护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板书)

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具体要求)(板书)

1、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板书)

什么是大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是指优势民族对弱势民族歧视 排斥或压制的思想和行为

什么是地方民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是指孤立、保守、排外为特征的思想和行为

共同危害性:不利于民族团结

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板书)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主要体现在服饰、饮食、活动等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活动一:

知识竞猜:你知道下列服饰是哪个民族的?

通过知识竞猜的活动方式向学生介绍各民族在服饰、饮食和日常活动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

活动二:

思考讨论:

第一、各民族形成不同风俗习惯的原因什么?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第二、对各民族风俗习惯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请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第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凝集着丰富的民族感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其民族感情,反之,就是损害其民族感情。

第二、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小聚居、大杂居”的特点。

第三、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3、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板书)

宗教信仰和民族问题相联系

知识拓展(一):

在我国流传较广的五大宗教介绍

知识拓展(二):

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流传的宗教

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宗教工作,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小结】:回顾课堂知识要点。

以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结束教学。

【教案说明】

本节课有两个特点:从教学目标看,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较高;从学生情况看,学生对民族服饰饮食及宗教等知识有兴趣、对新疆班同学有好奇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为此设计了:

第一,播放新疆班学生庆祝古尔邦节录象,使学生了解新疆班学生的活动及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第二,收集和展示了各民族艳丽多姿的服饰和重要活动的一些场面,使学生从情感上通过了解去接受、认同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和民族特色。第三,讨论题“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应持什么态度,为什么?”的设计旨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必要性。第四,有关宗教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认识。

6.急求小学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教案)京山县坪坝镇小学 王虑发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情感: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

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

7.4年级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首先要梳理自身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最需要提高或最薄弱的地方等);然后整理出可利用的时间,做出时间安排表,以每一天为单位;合理分配学习、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逐一攻克。

1、能力方面:在你我学习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我来完成这件事需只要十分钟,而你来落实可能就要花费一个小时,这就是效率,或者说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2、课堂方面:上课的专心很重要。上课认真听讲,别忘了做笔记,注:课堂笔记不是要你一味的记,而是记重点以及你不懂的,书本上有的,标注一下就可以了,没有的简单的记录下来,课后再系统的整理,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影响听课。因为一般情况下,老师教授的知识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来进行的,所以上课的专心很重要。

3、自学方面:老师讲授的知识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每个人的具体掌握情况不同,所以自己要学会调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差每天就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等等。

4、做题方面: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8.四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教学计划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8个班,每班共有学生60人,开设生命与健康常识课,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这都算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学生对本课程有较大兴趣,且教材内容都是和生活、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分主题编排。全册共分10个主题。

分别是科学饮食每一天;选择安全食物;肠胃,你好吗;我们去爬山;你打预防针了吗;居室卫生有讲究;远离烧烫伤;我是小小包扎员;植物朋友告诉你;魔法兔子的网络日志。以传授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为主,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视健康,懂得远离危险,防范伤害。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科学饮食。 (二)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食物可以吃 ,哪些不能吃。

(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消化器官 ,培养良好的护胃习惯。 (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爬山的技巧 ,并学会处理伤口。

(五)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打预防针的重要性 。 (六)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居室有哪些污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通过学习让学生远离烫伤并学会紧急处理伤口。 (八)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包扎和处理伤口。

(九)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哪些植物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十)通过学习带学生走进神奇的网络世界,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增进知识。

四、教学措施 1. 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2.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 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五、教学进度: 科学饮食每一天 2课时 选择安全食物 1课时 肠胃,你好吗 2课时 我们去爬山 2课时 你打预防针了吗 1课时 居室卫生有讲究 1课时 远离烧烫伤 2课时 我是小小包扎员 2课时 植物朋友告诉你 2课时 魔法兔子的网络日志 1课时 我刚写完的 ,, - -。

我也想找人帮我写 ,,, - -。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