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常识全知道值得读吗

2022-12-2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凝笑

1.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

让教育回归常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书的题目颇具吸引力,教育的责任是让孩子由“未知”通往“知”而后达广阔,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往美好的未来。

这本应是教育和学习的初衷,然而在现实教育困境下,我们对这些常识是如此的陌生,现实早已背离常识,走向僵化,这一点在中国尤甚。珀金斯在该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有一种更具“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培养出具有闯荡未来社会能力的人,教育应重在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求有意义的学习。

全书围绕该主旨,逐层阐述教育的真谛、应该教授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育应极力避免的问题,以及教育应该在学生生命中起到的作用。书中,珀金斯首先探讨了应该教什么,而后才是如何教。

他倾向于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让孩子更多地学习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技能,而不是苦学看上去高大精深却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知识。在如何教方面,他认为那种能够将各学科知识相贯通,而后帮助学生转化为实际的理解力、行动力的教育,更值得赞赏。

珀金斯的很多提法建议,会令在传统教育领域奋斗了若干年的教师,在情感上产生不适,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他“学以致用”的思想,表面上透着功利主义的色彩,但细究其中的内容,不难发现这是一种通过目的性主导,而达到学业自由、选择自由、思想自由的有效徐径。

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珀金斯开篇明意,教育的初衷在于为孩子提供“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不是教授一堆“应该知道的好知识”。他举出二次方程的例子,这是一个人人都会学到,但几乎没有人会在教育之外的场合使用的技能。

他并不否认二次方程具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巩固数学思维的严密性等作用,但应让这种“美好的知识”点到即止,让学生了解二次方程的数学概念,了解它的作用及意义即可,而不必花费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画图、做因式分解、层层推导等。节省下来的时间,完全可以用于教授更多的统计与概率等能够与现实生活相对接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学以致用,更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投入产出比更高,更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其实,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二次方程”是否值得学习,也不在于是否应该设置哪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恰恰在于我们的教育模式与思维方式。

在没有理顺为什么而教、应该怎么教之前,做其他细节的改动,都治标不治本。或许在未来,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必修课之外,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一刀切式的统一教育。

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进行更多的尝试,广泛接触各学科知识,以利于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点所在,而在初高中阶段,应重点引导孩子接受对未来有用的教育,让孩子选择性接受如“二次方程”一类的知识,让孩子在通识以外,选择适合自己的“闯荡未来社会的技能”。你真的学会过吗?回望我们的学生时代,你是否感觉自己就象掰玉米的小熊,得了新的丢了旧的?小时候的经典场面,就是考前突击背诵到深夜,父母一面责问为什么学习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一面又默认孩子的这种做法。

问题恰恰出现在这种速记速忘式考前背诵,在应付考试时百试不爽,养成了学生的投机取巧心理。这是学生之过、老师之过,还是现行教育体制下不可避免的结局?或许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沉重错误。

比如在历史学习中,我们曾经一遍遍背诵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被抽干了水分和灵魂的历史故事,如木乃伊般无论如何也无法在我们的大脑中生动、鲜活起来,更勿论在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分析、总结出历代王朝兴亡更替的规律。在学历史的同时,我们还在学习地理、自然等学科,但你可以将它们融会贯通,在自然气候的变迁中,看到它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吗?任何一个学科的老师,都会说这不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只负责教授教学大纲的内容,而不负责串联这些知识,甚至是我们的很多教师也并不具备这样的综合分析、判断,而后再质疑的能力。

僵化的教育会形成代际循环,固化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思维模式。孤立的学科教学,让教育失去了灵魂。

在通识教育的12年时光里,很多知识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学会过。那时学过的知识已然忘记,但我们却终此一生被困在了僵化的思维模式里,我们会背诵,却不会应用;会做题但不会处理生活中的日常问题;我们可以笑傲考场,但离开教室面对社会却一片茫然……你期望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哪些能力?教育无定式,珀金斯在书中并未给出标准的理想教育模版,也未回答到底哪些知识应列入基础教育的课程中来。

教育因人而异,基础教育的内容应是一份弹性清单,有主旨方向,却没有框死的结构和定死的内容。正如他所言“在教育中始终应保留足够的空间,让渴望学习的学习者能够追随自己内心的缪斯女神,并且鼓励迫切的学习者去发现缪斯的女神”。

笔者列出一份简短的小清单,它并不代表基础教育应给培养孩子的能力清单,而是培养孩子的思路雏形,它出自一位母亲,而非一位职业教师。在通识教育阶段,希望孩子形成这些基础能力: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2.社会常识有哪些

1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 ,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著,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

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2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

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3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

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来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定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4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

3.我想提高知识和社会知识,谁能介绍几本关于这个的书

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审批出版的书,无非是学校政治课本的配套阅读材料。

其它的属于禁书。从香港过关入境时就没收,你不能看。

如果上网,可以开阔眼界。当然,兼听则明,有不同意见进行辩论的网站更值得留意,你慢慢就会选择,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是不易被蒙蔽和干扰的个人主见。

我不是作广告。翻墙有难度。

我见过猫眼。想起我的启蒙之书,是王小波写的《沉默的大多数》,其中有一句,大意是,判断一件事情或言论,关键就在于,究竟对谁有利。

这句话很管用。在学校上政治课,什么立场,观点,方法论,辩证地,历史的,全面的,长远的,根本利益,这些五花八门的词汇,考试弄得人晕头转向,到了社会上,毛主席要斗私批修,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要学习做革命的螺丝钉。--我现在知道了,敢情别人要当扳手。

可见提高一下见识,是有这个必要。

社会常识全知道值得读吗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