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问答中英文

2022-07-15 综合 86阅读 投稿:念旧

1.求助佛教寺庙用语的英文翻译天王殿大雄宝殿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阿弥陀

1)众生:all living beings 2)修行:practice 3)“加持福力”可能是指“加持力”:blessing 4)舍利:Buddha's relics 5)咒文:mantra 6)“荣华圆满”这个术语未曾听说过 “圆满”在佛教用语中 可译为:perfection 若将“荣华”解为“荣华富贵”似可译为:perfection in wealth and rank 7)开光:open light 8) 阿弥陀佛的英文翻译就是“Amitabha”。

9) 观世音菩萨:Kwan-yin 10)藻井:caisson 11)药师佛:Medicine Buddha 12)梵网经菩萨戒: The Bodhisattva Precept Section of the Indra's Net Sutra 还有不少在这: 的分类词汇中。

2.佛教古文翻译

1.师(沩山)曰:"适来是汝作么解,是否?"仰曰"是".

直解:沩山说:刚才你是这样解答的,是吗?仰山说:是的。

这是《指月录》里的一个公案,是沩山和尚询问仰山和尚,之后还评判仰山的认识,认为他还在心意识的层面,没有证得空。

2.钦承只对,著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

直解:恭敬地应对问答,穿衣吃饭,拿东西,做劳务的时候。

这是《宗镜录》里的句子。“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著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一一辩得真实否?”是教导行者考证自己的修行功夫,在“应对问答,穿衣吃饭,拿东西,做劳务的时候”是不是随时都能认得真实自性。

3.苟或因循,易由体悟 传不习乎

这个我不知道来历,而且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有问题的,你看“苟或因循”是“如果轻率随意”,之后怎么会“易由体悟”呢?《五灯会元》里有“苟或因循,何由体悟”的句子。意思是“如果轻率随意,怎么能体会领悟呢。”

“传不习乎”是《论语》里的句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老师教我的东西都练习了吗?”另外一种是,“教给别人的,自己有没有奉行呢?”我认同后一种。

但是,如果你的这句换成“苟或因循,何由体悟 传不习乎”,倒是可以解释为:“如果随随便便,怎么能明白老师教的道理,老师的教导有没有认真奉行呢?”

供参考。

3.关于佛学常识的一些问题

佛陀所制的戒律,是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皈向、依是依靠。但凡是信仰佛教,受了三皈依法,才算是一个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是佛门的三宝弟子。以佛法僧三宝为师,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法、是经律论三藏,戒定慧三学法门,能令众生,返妄归真,转凡成圣。‘法宝实难量,如来金口宣扬,龙宫海藏散天香,觉者诵琅王函、玉轴霞条金写字,似排秋雁成行,昔因三藏取来唐,万古为敷扬’。僧、是如法修持,以戒为师,弘宗演教,人天眼目,为世福田。‘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渡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违,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我们如能发菩提心,皈依佛法僧三宝,一定能灭罪障、增福慧。更有一体三宝和住持三宝的道理,这都是信佛教徒应该皈依的。

佛教的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的受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出家为不淫戒)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而杀盗淫妄四条属于性戒。酒是属于遮戒。这五戒并不仅是在家人应遵守的戒,而是一般佛教信徒应守之道德,不过后来却把这五戒、与出家的戒律对比,而认为它是在家的佛教徒之戒。其实正是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戒和菩萨戒的基础。真所谓‘戒为无上菩提本,能生一切诸善法’。以菩萨六度万行、诸善功德,都由受持戒法而产生出来的。‘优婆塞’翻为‘近事男’。‘优婆夷’翻为‘近事女’。意思是亲近承事佛法僧三宝的善男子、善女人。能亲近承事三宝就会广修众善,植种福田,行时时之方便,积种种之阴功。

杀、盗、淫、妄四条戒法称为性戒,以其本性是恶的缘故。五是酒戒。酒就是平常人们所饮的各种名酒,但是酒是米糟制酿成功的,称为遮恶,修道的人因为吃了酒或饮太多,发生酒醉,头晕脑胀,心神糊涂,就会做出种种不合理事情,讲出许多胡言乱语,发生种种罪恶行动,甚至如上面所讲,因吃酒而破了五戒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因吃酒而发生事故、车祸等等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乃至丧生失命。修心持戒的佛弟子要下定决心,坚持不饮酒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4.徐恒志是谁

徐恒志居士,1915年生人,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作,倍受磨练,后由表兄接引,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正式学习佛法,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法名定真。同时,与正在天津弘法的王骧陆师通信,蒙示以般若要旨,并函授观心方法。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王骧陆师莅沪弘法,随之学无相密乘心中心法,依《大正藏秘密仪轨佛心经》六印一咒坚持修四、五百座,每座二小时,直入无相门,截断葛藤。五十年代,在清定老法师座下受瑜珈菩萨戒,并为当时《党讯》月刊撰稿。<br>

徐老的部分著作收录在《般若花》一书中,1991年初版,迄今已再版六次,其中1953年所著的《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和《怎样实践佛法》两文系根据多年的实践,准确、概括的为初学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引,深受读者欢迎,因而被印成单行本多次在各地再版,还被译成英文流传至美国、新加坡及港台等地区。八十年代起,徐老在上海佛教居士林、厦门闽南佛学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处演讲佛教。九十年代曾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等地弘法。署名定真的《静坐入门》也在大陆有大量流通,接引学人无数,影响十分广泛。他的《佛教常识问答》和《书简节录》语言质朴,深入浅出,对现代人在学佛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了契理契机的回答,读来如沐春风,非常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是接引初机和深入研习佛法的优秀读物。其它著述还有《心经的理论和实践》、《佛教的人生价值观》、《法藏碎金》、《中国历代养性进德格言、诗偈、楹联》等。徐老现在八十高龄,蛰居沪上,仍然为法忘躯,笔耕不辍,普利群机,令人景仰。现任上海市佛教协会第八届咨议委员、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宁波佛教居士林名誉林长等。

5.佛教古文翻译

1.师(沩山)曰:"适来是汝作么解,是否?"仰曰"是".直解:沩山说:刚才你是这样解答的,是吗?仰山说:是的。

这是《指月录》里的一个公案,是沩山和尚询问仰山和尚,之后还评判仰山的认识,认为他还在心意识的层面,没有证得空。2.钦承只对,著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直解:恭敬地应对问答,穿衣吃饭,拿东西,做劳务的时候。

这是《宗镜录》里的句子。“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著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一一辩得真实否?”是教导行者考证自己的修行功夫,在“应对问答,穿衣吃饭,拿东西,做劳务的时候”是不是随时都能认得真实自性。

3.苟或因循,易由体悟 传不习乎这个我不知道来历,而且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有问题的,你看“苟或因循”是“如果轻率随意”,之后怎么会“易由体悟”呢?《五灯会元》里有“苟或因循,何由体悟”的句子。意思是“如果轻率随意,怎么能体会领悟呢。”

“传不习乎”是《论语》里的句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老师教我的东西都练习了吗?”另外一种是,“教给别人的,自己有没有奉行呢?”我认同后一种。但是,如果你的这句换成“苟或因循,何由体悟 传不习乎”,倒是可以解释为:“如果随随便便,怎么能明白老师教的道理,老师的教导有没有认真奉行呢?”供参考。

佛学常识问答中英文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