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常识:禁中
禁中:
1、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墨子·号令》:“有匿不言人所挟藏在禁中者断。”
2、指帝王所居宫内。《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汉书·孔光传》:“上于是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光……皆引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汉蔡邕《独断》卷上:“汉天子正号曰皇帝……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汉蔡邕《独断》卷上:“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唐王昌龄《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新唐书·柳芳传》:“芳始谪时,高力士亦贬巫州,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具识本末。”清昭连《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大内太监多河间诸县人,有刘金、刘得才等,其家即素习邪教者,选入禁中,遂与茶房太监杨进忠等传教。”
2.文言文常考字字义
(1)之:1.到。
去 2.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3.指示代词。
这,此。 4.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有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于:1.介词。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2.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比”。
3.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方者。
4.动词词头。(3)诸:1.众,各。
2.相当于“之于”。 3.相当于“之乎”。
4.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4)焉:1.于何,在哪里。 2.疑问代词。
怎么,哪里。 (又:疑问代词。
什么。) 3.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4.代词。相当于“之”。
5.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6.语气词。 7.形容词、副词词尾,“。
的样子”。
(5)孰:1.熟,煮熟了的。同“熟” 2.植物的果实、种子成熟。
同“熟” 3.仔细,周详。同“熟” 4.疑问代词。
何,谁。 (孰与:与。
比,哪一个。
,哪里比得上) (6)以:1.用。
2.率领。 3.认为,以为。
4.原因。 5.介词。
因为。 6.介词。
用。 7.介词。
凭借。
身份,按照。 8.介词。
在。
时候。 9.连词。
用法相当于“而”。 10.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11.通“已”。已经。
(7)发:1.把箭射出去。 (引:量词) 2.出发,派遣。
3.兴起,产生。 (引:发作。
多指疾病) 4.表现,显露。 5.打开,开掘。
(引:花开) 6.发放。(8)间:(读第一声时) 1.中间,期间。
2.近来。 3.量词。
(读第四声时) 4.夹缝,间隙,空隙。 5.间隔,间断。
(引:间或,断断续续地) 6.隔阂,疏远。 (引:离间) 7.秘密地,悄悄地。
(间行:从小路走) 8.置身其间,参与。 (和“闲”同音是) 9.同“闲”,空闲。
(9)为:(读第二声时) 1.做。 (又:治理) 2.作为,当作。
(又:变为,成为) 3.认为。 4.是。
5.如果,假如。 6.介词。
被。 7.句末语气词。
表示反问或感叹。 (读第四声时) 8.介词。
给,替。 9.介词。
因为 (又:为了) (10)亡:(和“死亡”中的“亡”同音时) 1.逃亡。 2.出外,不在。
3.失去,丢失。 4.灭亡。
5.死亡。 (和“忘记”的“忘”同音时) 6.通“忘”,忘记。
(和“无”同音时) 7.通“无”。没有。
8.通“无”。不。
(11)是:1.正确。与“非”相对。
(又:以为正确,认为正确) 2.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又: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是以;是故:因此) 3.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复指前置宾语。
4.系词。是。
5.凡是。(12)顾:1.回头看。
2.关心,照顾。 (引:思念) 3.探望,拜访。
4.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5.副词。反而,却。
(13)虽:(和“虽然”的“虽”同音时) 1.虽然。 2.即使,纵然。
(和“唯一”的“唯”同音时) 3.通“惟”。仅,只有。
(14)去:1.离开。 (引:过去的) 2.除掉,去掉。
3.距,距离。 4.前往,到。
去。
(和“选举”的“举”同音时) 5.通“弆”。收藏。
(15)实:1.财物,物资。 2.果实,种子。
(又:结果实) (其实,古今异义。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是副词) 3.坚实,充满。
与“虚”相对。 4.实际,事实。
(又:诚实) (又:证实) 5.实在,的确。 6.通“寔”。
是,此。
3.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阅读《小石潭记》,复习下列题型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 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尔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悄( )怆( ) 幽邃( ) 参(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见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为坻为屿为嵁( )( )( )全石以为底(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蒙络摇缀( )( ) 参差披拂( ) 往来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环合( ) 寂寥无人( ) 悄怆(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记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隶而从者( ) 2、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过清(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