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虽有嘉肴》文言知识整理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也;虽③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④也。是故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⑦曰:教学相长也。
1、古今异义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至,古义:最好。今义:到。
2、文言虚词
其,代词,它的。
是故,连词,因此。
也,语气词,表判断。
3、特殊句式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
教学相长也。判断句。
4、译文
即使有最好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地方理解得不透彻。知道了自己学习上的欠缺,然后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教学感到了困惑,才能进行再学习,不停地充实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陆游的文学常识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扩展资料: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
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游
3.谏太宗十思疏,关于魏徵的文学常识
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隋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纷纷而起。尤其以李密领导的瓦岗农民起义气势最大。 魏征公园
大业十三年,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掌管文书。李密每次得到元宝藏的书信,总称赞写得好,后来听说是魏征写的,马上把他召来。自从魏征参加瓦岗农民起义以后,一直积极参与谋划,他上书向李密献策,提出“西取魏郡(今河北临漳),南取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西南)”的主张。李密按照其建议,瓦岗军很快夺取了黎阳仓,连同以前夺取的洛口仓、回洛仓,隋在中原的三大粮仓,已全部被瓦岗军控制。这样,就使隋军陷入缺粮的困境,自然也解决了起义军的粮食供给问题,加之他们开仓赈济,又扩大了瓦岗军的影响,壮大了起义队伍,河南一带的起义军大多归附了瓦岗军。李密非常欣赏魏征,就召他为行军元帅府的文学参军,主管军中文书。后来,魏征随李密降唐,自愿去安抚山东地区,被提拔为秘书丞。当时,李绩还在为李密守黎阳,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由叛逆者而起兵,振臂大呼,四万响应,有部下数十万,势力所及半个中国,然而,一失败就再也振作不起来,最后终于归附唐朝,因此知道天命已有所属。现今您处于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自己不及早谋划,那么大事就会无可挽回!”李绩得到信,终于定计归附唐朝,并开仓发粮,赠给唐淮安王的军队。同时,魏征也说服了元宝藏归顺了唐朝,为唐朝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4.诗词的文学常识有那些
中华古代诗词文化,源于祭辞,萌于民谣,兴于咏志。可惜,现存最早文字辑录诗集仅有《诗经》。继春秋至战国衍为骚体,古雅深邃,乃先秦诗文化独秀一枝。秦亡而汉,乐府兴,诗苑万象更新。入于魏,五言腾踊,尤见“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创建辉煌。魏晋之交,有“竹林七贤”;西晋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东晋更有陶翁。此期间诗歌境界与视野得以拓宽,咏唱愈加脍炙人口。沧海桑田,岁月交至南北朝之宋齐,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已不一而足,“大小谢”“七言之祖”“竟陵八友”脱颖而出,田园诗、山水 诗,清逸峻秀,齐梁体堪称独占唐前春色。大唐盛世,亦为诗之盛世;诗律之工,音韵之秀,炼句之缜密,意境之旷远,实为登峰造极!然虽有“诗圣”冠于李杜,犹有群星灿然于千古!诗余有词,南北朝时已见其零星草色,晚唐兴于教坊,至于大宋,竟逐渐跳脱弦指之间而成跌宕之咏,可谓独领诗史风骚!词较于诗,其伸展转承有余,更见抒情遣怀之酣畅。两宋之时,词人千家,而晏柳苏辛,拔高耸之标。另谈及词牌格律千余,实乃前人不古,后人每每作茧自缚,遂成填词之风。诗词演绎于元明,日益迎合民间文娱需求,于是,“街市小令”“村坊小调”勃然而兴,终绽放出一代曲赋奇葩。有云:唐后无诗,宋后无词。概以为,此乃诗词境界广义之论;就其狭义而论,未必尽然。明代高启诗,上有汉魏之高亢,下有唐宋之俊秀,颇具承前启后之范。叹青丘,文惹忌讳,险人弄谗,值壮年时罹患腰斩。与其说“唐后无诗”,毋宁说“文字狱”兴焉,而后无诗。至于清代,诗人也众,诗卷也浩繁,但多熏于附庸浮滑之气而欠失品格,故精品传遗者不啻凤毛麟角。乾隆诗万余,未见一二传咏,夫何足论哉!然 风韵气节可景仰者,还属龚自珍、板桥诸人。
古诗古词源于诗经,春秋战国后,多效仿屈原。纯粹是为了歌唱写的,也就是现在的歌词。唐诗多形象丰满,诗体个性化,又有乐府的影响,到后来发展成宋词,明清又有了散曲,都是为歌唱准备的。现代的歌词更丰富。诗有律诗,绝句,词有词牌,曲有曲调,这些规律只为初学者领路。其实,有感而发,才是真的,孟浩然就是不记一格的好诗人。事物都在发展,诗词一样要发展,懂一些平仄,音韵,意境,形象,``````散文诗和现代诗就自由多了。
5.文学常识
屈原的《离骚》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B183]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儜。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絏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雁为媒兮,雁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