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上篇文言常识

2022-12-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人如故

1.过秦论上的文言文知识整理

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百有余年(通“又”) A.名词的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同上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同上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同上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同上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同上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B.动词的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C.形容词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①制 例句 出处 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②亡 例句 出处 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 例句 出处 释义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来、原来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既、已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④利 例 句 出 处 释 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 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 利润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谋攻》 胜利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 有利于 ⑤遗 例 句 出 处 释 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 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遗漏、忽略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给予 ⑥度 例句 出处 释义 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尺码、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规章、制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风度、常态 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 次、回、量词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谱写、创制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量、计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 推测、猜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通“渡”,过3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判断句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被动句 ③陈利兵而谁何。 宾语前置句 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介词结构后置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子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不胜杯杓(杯通杯,杓通勺,酒器)3.一词多义 【举】 A动词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不就(推荐《张衡传》) 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行动、发动《陈涉世家》) 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攻取,占领《阿房宫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抬起,本课)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孔雀东南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完毕,尽,本课) B副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全、皆《六国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整个《屈原列传》) 【谢】 动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本课)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本课)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告诉、询问《孔雀东南飞》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

2.过秦论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

② 子孙帝王尤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③ 将数百之众(名词“将”带宾语“数百之众”,用作动词:率领。)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 ⑤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重”带宾语“士”,用作动词:敬重、看重。)

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⑦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法:对内,对外。)

⑧ 流血漂橹(漂,动词使动用法:使……漂浮。) ⑨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⑩ 会盟而谋弱秦(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

3.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

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过秦论上篇文言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