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世界经济危机应知道的经济学常识
一、经济危机来袭 2008年下半年开始,首先从美国开始,经济危机突然来袭,并很快席卷全球。
最初是次贷危机,然后扩大为金融危机。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金融机构——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垮台。
美国其他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如AIG、花旗银行、房利美和房的美也纷纷告急。 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的核心部分。
当金融系统出现严重问题时,经济体的其他部分也必然受到影响。果然,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美国经济的许多部分都受到了打击,陷入困境。
而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当美国经济遭遇困境时,整体世界经济也就必然随之进入危机状态。
于是,进入2009年以后,世界遇到了又一次经济危机。 之所以说是“又一次”,是因为这种突然来袭的经济危机,人类并不陌生。
这可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不但不是新生事物,实际上,近两三百年以来,也就是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建立以来,人类一直在面对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十九世纪的周期差不多是每十年一次,二十世纪差不多是七八年一次。最近的经济危机周期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
但大多数人对经济危机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美国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之所以给人们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比以往经济危机严重得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不但是经济危机,还变成了政治、社会危机和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并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战后,经济学家宣称,他们已经通过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学到了足够的知识,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办法,他们已经可以“熨平”经济周期。经济体系将从此平稳运转,不再遭受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打击。
但他们的预言很快破产,1957-1958年就出现了战后第一次重大经济危机。1969年又出现了一次经济衰退。
1973年则爆发了严重的石油经济危机。1979年再次爆发经济危机。
1980年代前半期出现债务危机,1990-1992爆发经济危机,日本在整个1990年代都陷入经济衰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0-2001年,互联网泡沫危机,接下来就是这次2008年经济危机。 看起来,每次危机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有的是石油引发的,有的是债务危机,有的和新技术相关,比如2000年的那一次,有的和金融体系不健全相关,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但这些各不相同的经济危机总是周期性爆发。同时,观察这些经济危机,包括19世纪以来的经济危机,会发现许多共同之处。
相关的信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什么会有法律和道德 夜郎为什么会自大——国内生产总值 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 看你能花多少钱——消费者信心指数 喜儿的红头绳——恩格尔系数 衡量社会贫富的尺子——基尼系数 不仅仅只关系到自己——个人收入 你不能落在它的后面——消费者物价指数 衡量国民经济的“体温计”——生产者物价指数 你的幸福我知道——幸福指数 国家一年之内的收入——财政收入 我们用什么买东西——货币 充话费为什么送手机——成本 生活中离不开的物品——商品 不仅仅是交换的场所——市场 国际零售巨头的追求——市场份额 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市场经济 德国地铁为什么特别便宜——信用 一个国家的承诺——国家信用 股票中的战斗机——蓝筹股 股票中的远征军——红筹股 第二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发展的根基——理性人假设 交换才能够发展——商品交换原理 我们为什么能吃到鲜荔枝——交易成本理论 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 世界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取得最大利益的捷径——择优分配原理 富士康为什么要内迁——最小成本原则 利己不损人的最高境界——帕累托最优 大学生为什么不选历史专业——价格的作用 樱桃是柠檬吗——信息的作用 超市的门为什么会被挤爆——需求供给原理 “肉夹馍”价格为什么会波动——需求的价格弹性 水为什么没有钻石值钱——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经济发展的动力——劳动分工理论 古时的生活不是天堂——经济增长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工作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失业 2元钱的神奇作用——消费 难道节约有错吗——节约悖论 你真的赚钱了吗——货币幻觉 “虾米达人”的快乐生活——消费者均衡 黄牛党为什么屡禁不止——价格控制 菜贩子真的可恨吗——商业中介 楼道的灯为什么没人修——搭便车现象 共建美好的社会——贫富差距 空调维修的猫腻——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价格越高越畅销——凡勃伦效应 将电影看完,还是离开——沉没成本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外部性 航天飞机和马屁股的关系——路径依赖 赢家通吃——马太效应 日本的空白十年——流动性陷阱 一双筷子毁了一个国家——棘轮效应 为什么收成好反而收入低呢——丰收悖论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示范效应 吃不起肉就吃豆腐吧——替代效 花的还是自己的钱——学会使用信用卡 …… 第四章 社会生产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第五章 经商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第六章 投资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第七章 不可不知的博弈论 第八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热点 第九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关键词 第十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组织 第十一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学著作 第十二章 不可不知。
2.《中学生不可不知的经济常识》
第2章 生活中的趣味经济原理 旅游区附近的饭店在淡季为什么不关店——固定成本 去旅游的时候,经常发现旅游景点附近有许多饭店,它们的生意好坏,会随着旅游的淡旺季而有所不同。
旅游旺季的时候,当然是宾客盈门,淡季的时候却生意冷清、门可罗雀。但是,几乎所有的饭店都不会考虑暂时停止营业以节省开支,而是依旧开门迎客,这是为什么呢? 饭店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像店面租金、桌椅和厨具这些固定成本并不会随着顾客的增减而发生变化,只有食物的原料、燃料、员工工资等可变成本的支出会随着淡季而减少。
因此,即使饭店选择在淡季停业也节省不了太多开支,关关停停对饭店本身的负面影响反而更大。虽然是淡季,只要能保本或者少量亏损也是划得来的,而且完全可以,在旺季期间扭亏为盈,甚至大大地挣上一笔。
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既然已经支出,商家就不该选择让其闲置,只要收入能够支付可变成本,就可以继续经营下去。 做第2个馒头比第1个增加了多少成本——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指的是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来计算。
边际成本经常用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
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040元,则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又如,你做馒头,做1个馒头要花成本5角,做2个馒头要花成本8角,那么,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成本就是5角,第二个的边际成本就是3角。
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比如厂房不够用,就要加盖厂房等。
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机票“跳楼价”是怎么回事 现代客机的固定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边际成本,即在飞机座位未坐满的情况下多载一名乘客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只要票价高于边际成本,那么出售此座位就比空着要好。
民用航空公司和大型制造企业一样,属于高固定成本行业,企业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占了大部分。民用航空公司固定成本巨大,包括飞机、航材、燃油和间接的管理成本,假设这架飞机座位为200个,卖出30个可以达到赢利平衡,超过30个以外卖出的座位都为净赚。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就需要采取一切手段让飞机满座,包括机票打折。因为,关键不在于单张机票的折扣,而在于提高飞机单次飞行的利用率。
国外的航空公司实行离飞机起飞的时间越近票价越便宜的方法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飞机机票常常有“跳楼价”一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航空公司真的会亏本。
电影观看中途走出电影院你要考虑什么——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你付的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就不该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刚才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1)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2)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你都已经付钱,所以应该不考虑买了票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买票了,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基于你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
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你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而选择前者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当然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你买了一辆自行车,骑了几天后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
此时原价和你的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你的沉没成本。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会随时间而改变,你留着那辆自行车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你的卖出价就会越低(因为自行车的折旧)。
商家打折真的是“大出血”吗 我们经常会在商家的店铺前看到“大甩卖”、“大出血”、“跳楼价”等告示,还有些店家每天都贴出“最后一天大甩卖”的告示,但这“最后一天”却似乎永远没有期限。 商品打折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一种错觉,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很便宜,自己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到超值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商家做生意是为了赢利的,“大出血”一两次还行,长时间地这样“出血”岂不是会“失血过多”而死亡?除了商家因搬迁等一些原因而真正在处理商品之外,大多数的“跳楼”都只是一种促销行为。商家只是降低了在商品上的利润,并以此薄利多销,如果销售量增加了,而打折的程度又合理,商家可以获得比原来更多的销售收入。
消费者不要。
3.《买房子还是买股票:你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读后感(不用太好,
通过这本书,Landsburg唯一希望传达的是:经济学家如何思考,这种思考与其他人有何不同,特别是边际、均衡和无差别原理等视角。这是该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我推荐它的唯一理由,至于他对书中每个问题作出的分析和给出的解答是否正确,倒在其次(我只同意其中60%左右)。
确实,获得经济学家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很不容易,对某些人或许永无可能(这与智力没有关系),以我个人的经验,每次与人讨论社会和制度话题时,主要的障碍就是如何将对方引导到经济学角度上来,一旦做到这一点,常常会发现对方比我说的还要好,或者因为他比我掌握更多事实,或者他的逻辑能力比我更好,或者他更擅长运用语言,然而,这样的机会很少;我把推荐这本书作为此类努力的一种替代,呵呵。
如果你不打算系统学习经济学,但又对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的那些话题感兴趣,那就读读这本书吧,它至少可以让你较容易识别那些充斥舆论的胡言乱语和陈词滥调。
4.总结一下,选修2《经济学常识》的知识点
1.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 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2.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3.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是第一个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
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收入的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4.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原理 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他主张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但他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斯密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受“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商品生产者为了盈利的目的,会把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人们把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能够增进社会利益。
他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没有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5.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
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换取本国需要的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6.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7.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未能对此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8.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李嘉图认为,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9.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对比较成本学说的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