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近几年各地高考关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
2008年高考哲学常识试题汇总唯物论1、(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B)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2、(2008广东文科基础试题1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C)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回答22-23题。3、(20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B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4、(2008宁夏卷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D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20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
这启示我们要 D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6、(20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D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31,32题。
7、(20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CA.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 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8、(2008重庆卷32).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D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9、(2008江苏政治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B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10、(2008江苏政治卷29).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
江芬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 C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辩证法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
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
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
回答1、(2008全国卷Ⅰ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C)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2008全国卷Ⅰ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D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2008全国卷Ⅰ31)。.。
2.高考哲学常识框架
(二)《哲学常识》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坚持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1)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①要全面把握客观实际;②要把握多个事实组成的客观实际的总和;③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
即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3)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二是经验主义。二者的共同毛病是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4)要树立彻底的从实际出发的观念。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联系的观点,就要从客观存在的联系出发,决不能以主观想象的联系为依据;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要从客观存在的矛盾出发;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树立理想要切合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理论要符合具体的历史的实际。
2、全面理解发展的观点。(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势才是发展。
(4)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5)事物发展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6)事物发展的状态。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如何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社会主义事业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上要做到: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和扶持新事物。(8)认识总是发展的,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大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9)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人类社会实践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发展着。3、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人们要想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矛盾分析法,就要做到:(1)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2)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3)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5)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6)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2)主观能动性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活动——“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做”;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精神状态——决心、意志、干劲等。
(3)怎样正确发挥:①要坚持一个根本的哲学观点——从客观条件出发,要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②要按照一个根本的制约因素——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③要通过一个根本途径——参加实践。④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自觉总结经验。
5、全面理解实践的观点。(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3)实践的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4)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包括变革自然的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5)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得到全面进步。
(6)实践对认识的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
3.高考哲学答题
2010年高考哲学常识答题要善于应用新术语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与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8、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移、深化、扩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
4.高考政治哲学答题技巧
问答题的解题通常分这么几个步骤:
一、看材料。现在的问答题基本都是材料题,先初看材料,把握材料的大致内容和重点,以及材料内部几句话(或者是几个材料)之间的关系。
二、审问题的设问。
1、审范围。弄清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如请你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的相关知识回答。
2、审导语。弄清题目设问的方向,是要求答原因,还是答结果,一般就是三类:是什么(体现什么)、为什么(必然性、必要性、意义、作用)、干什么(措施、方法、步骤、怎么办)。
三、把材料与设问联结起来分析。
找到材料里相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重点和关键内容与题目所要求的范围的原理关联起来,找到相关的哲学原理;然后根据导语设定的方向要求弄清是要答世界观(是什么、怎么样),还是要答方法论(怎么办)。
四、组织答案。
1、答案要有条理,分要点。一个要点不管长短都要写一自然段,下一个要点另起一个自然段,并编好序号。切忌不分段落、没有序号。尽量把一个意思在一个要点里表达充分完整,不要拖泥带水,也不要几个要点都答同一个东西。
2、一般要原理加分析。只有原理没有分析或只有分析没有原理都要不妥,除非问题明确要求只答原理不需分析。怎么分析,当然就是把材料里的东西用原理表述出来。
3、看问题的分量设置要点数量。一般2--3分为一个答题要点,根据分量准备相应数量的答案要点,如这一问分量是8分,就要准备四个答题要点。一般都要多准备一个,以防前面的某一个不符合题目要求。
4、书写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