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安全知识
卫生安全分类:
一、水管卫士安全知识
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三、个人卫生安全知识
四、人生安全知识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分为:
1、个人防护: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合理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制度常随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季节不同而异。一般以一日三餐为好,因为食物进入胃后。
个人卫生安全知识:
1、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2、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3、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4、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5、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人生安全知识:
1、自然灾害
2、意外伤害
3、网络安全
扩展资料:
卫生安全小知识:
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
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5、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小学生安全知识-安全知识
2.卫生环保知识或小常识
室内环保小常识 第一大类——化学污染:主要来自装修、家具、玩具、煤气热水器、杀虫喷雾剂、化妆品、抽烟、厨房的油烟等等; 第二大类——物理污染:主要来自室外及室内的电器设备产生的噪声、光和建筑装饰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 第三大类——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寄生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生活用品和空调中产生的螨虫及其它细菌等。
这些有害物质相互影响会加重室内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比如室内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会对人们的皮肤黏膜和眼结膜产生刺激和炎症,甚至会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黏膜上皮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大大减弱,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并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所以,人们要注意室内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新房和新装修的家庭更要注意。
(一)、室内环境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可吸人颗粒物。 1、室内环境中的甲醛的来源及危害有哪些? 甲醛是一种五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的气体。
它有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其浓度35%~40%的水溶液通称为福尔马林,常作为浸渍标本的溶液。室内环境中的甲醛从其来源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来自室外空气的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排放或产生一定量的甲醛,但是这一部分含量很少。
据有关报道显示城市空气中甲醛的年平均浓度0.005~0.Olmg/m3,一般不超过0.03mg/m3,这部分气体在一些时候可进人室内,是构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一个来源。 2)来自室内本身的污染: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木板,主要是生产中使用的;装修材料及新的组合家具是造成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碎料板)的粘合剂遇热、潮解时甲醛就释放出来,是室内最主要的甲醛释放源;UF泡沫作房屋防热、御寒的绝缘材料,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泡沫老化;用甲醛做防腐剂的涂料、化纤地毯、化妆品等产品;室内吸烟。
因此,从总体上说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来源还是很广泛的,一般新装修的房子其甲醛的含量可超标6倍以上,个别则有可能超标达40倍以上。经研究表明甲醛在室内环境中的含量和房屋的使用时间、温度、湿度及房屋的通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房屋的使用时间越长,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残留量越少;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甲醛的释放;通风条件越好,越有利于建筑、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 实测数据说明,一般正常装修的情况下,室内装修5个月后,甲醛的浓度可低于0.1毫克/立方米;装修7个月后可降至0.08毫克/立方米以下。
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会持续若干年。 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其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
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
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WHO)工作组曾对甲醛规定了它对嗅觉、眼睛刺激和呼吸道刺激潜在致癌力的阈值,并指出当甲醛的室内环境浓度超标10%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及危害有哪些? 室内环境中苯的来源主要是燃烧烟草的烟雾、溶剂、油漆、染色剂、图文传真机、电脑终端机和打印机、粘合剂、墙纸、地毯、合成纤维和清洁剂等。 工业上常把苯、甲苯、二甲苯统称为三苯,在这三种物质当中以苯的毒性最大。
一般认为苯毒性的产生是通过代谢产物所致,也就是说苯须先通过代谢才能对生命体产生危害。苯可以在肝脏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而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进人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
长期接触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象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曾经有人对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数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常性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布高于非苯接触组,且制苯车间观察人群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作业环境苯浓度的增高,白细胞数有降低趋势,淋巴细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趋势。
这些均证明低浓度苯对作业人群的健康。
3.安全卫生知识
楼主你好!安全卫生知识可以是很多方面的,但食品安全是比较常见的,你可以写写这个。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xxaq/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45&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医学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
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
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
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
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
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
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
4.有关卫生环境的知识
在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之际,环境问题已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刻不容缓。
我们少年儿童要爱护每一片绿叶,爱护每一棵小草,爱护每一朵鲜花。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绿化校园,让绿色生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珍惜青春。
因此,让我们作为绿色的守护者,郑重向全体少先队员们发起倡议: 一、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爱我太湖,爱我“母亲河”,爱我30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海洋,爱护祖国的所有“蓝色国土”。 二、学习环保的知识,树立环保的意识,了解并自觉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工作。 三、自觉遵守“两讲五不”规范,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出门要带“清洁袋”。
四、爱护环保设施和设备,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讲卫生,爱劳动,积极帮助地区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遇到破坏环境保护的不文明行为要勇于劝阻,发现破坏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 五、保护资源,节约水电;提倡垃圾分类,废品回收,废物利用,保护再生资源。
购买商品要选购“绿色包装”物品,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包装过度商品和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纸木制品。 六、降低噪音,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使用收录机、电视机时,音量要适中,不影响他人的工作、学习与休息。
提倡以步代车和骑自行车,杜绝机动车尾气污染。 让我们共同携手,让一粒粒种子花开似锦,让一颗颗小苗绿树成荫,用实际行动投入到三月的“植树,爱绿”活动中,从自己身边做起,向全社会证明,我们是高素质的一代,我们真正懂得珍惜绿色! 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
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5.小学生卫生常识
小学生卫生常识个体卫生行为10条1、饭前便后要洗手;2、每天早晚刷牙;3、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4、服装整洁;5、勤晒被褥;6、讲卫生,讲公德,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7、每天进行一次锻炼;8、不吸烟,不酗酒;9、按时让孩子参加计划免疫;10、主动学习卫生知识。
群体卫生行为10条1、室内整洁,无蚊、蝇、老鼠、蟑螂;2、室内无异味,空气新鲜;3、公共场所有禁烟标志;4、厨房灶具干净,碗筷干净,生熟食品分开;5、厨房通风良好;6、厕所无臭、无蝇,便池无尿碱;7、厕所地面、门窗、墙壁、灯具、洗手盆池整洁;8、阳台封闭规范;9、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事故;10、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娱体育活动。环境保护 人人有责国家卫生城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国家卫生城市应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达到如下要求: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认真执行国务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加强污染治理,近两年来无重大污染事故。
与环境质量相关的指标达标。环境保护指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城市气化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化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等有关指标。
消灭四害 人人有责除四害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害”是指老鼠、蟑螂、苍蝇、蚊子。
四害可以传播许多种传染病,每年都要夺去人类千万生命,另外,还使更多的人生病,损害健康,影响生产和经济发展;再说四害的繁殖力甚强,孽生迅速,稍为放松一下,又会到处为害。因此,一定要人人动手,坚持不懈,反复斗争,突击与经常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来消灭四害,方能除尽。
名词说明四勤:指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服。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用公开毛巾茶杯、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
三带:带手帕、带口杯、带手纸。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
6.保护环境卫生知识
(1)居室通风、温度适宜:
居室经常开窗通风,能减少空气中的病菌,有些病菌,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而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就会大大减少。经常通风换气,还可提高空气中含氧的比例,保证人体正常的氧气需要。
室内温度,应以适应生理机能的正常需要为宜,一般保持在摄氏18度到22度为好,过高的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下降。
(2)居室的采光照明
适宜的自然采光可使室内得到良好的日照,一般窗户玻璃面积与地面之比例在1/5—1/10为宜,房内如有良好的日照,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为满足阅读需要,房内最低照度不低于50勒克司。
(3)噪声:
居室内噪声主要来自室外车辆、喇叭声、锅炉、空调、通风系统等发出的响声和电视、音响播放声。稿好植树绿化、合理布局噪声大的辅助用房并处理好其噪声,控制电视、音响设备音量,是减少噪声的重要措施。
(4)室内外绿化
绿化植物不仅能保持生态平衡,而且还可以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吸收致癌物质,净化水源,有些还可以分泌出一种杀菌素,减少疾病的传播。室内外养花种草种树,使得环境优美,芳香宜人,也陶冶了人的性情。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7.环保小知识
1. 着穿轻便出门,多凉爽上班服装以轻便、节能为主,预估每年可达到3千公吨以上减碳效益。
2. 使用替代能源,少石油多尽量使用替代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与天然气等,帮助地球增加永续能源!
3. 停车惰转熄火,少废气每部车一年节省油耗约1.25公升,减少2.7公斤CO2排放。
4. 自备水壶水杯,少开销一个瓶子重复使用20次,可节省1/3~1/4的CO2排出量。
5. 爱用再生产品,少污染再生纸浆的的制作过程,可减少砍树与消耗较少的能源,减少约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及减少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每回收一吨纸将可减少242公斤的CO2。
臭氧层小知识(一)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很强的杀伤力。幸运的是,距地球表面 25 — 50 公里处有一臭氧层。臭氧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三个氧原子(O3)结合在一起的蓝色、有刺激性的气体。
用节能灯替代普通白炽灯可节电70%-80%,而且节能灯的寿命是普通白炽灯的6倍以上。 2.电器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避免遥控开关、持续数字显示、唤醒等功能电路待机耗能,这约占家庭用电量的10%,如同昼夜常开一盏15瓦到30瓦灯。
8.有关环保的小知识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牙膏皮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
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 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
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
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
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
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
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
9.安全卫生知识
楼主你好! 安全卫生知识可以是很多方面的,但食品安全是比较常见的,你可以写写这个。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xxaq/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45&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医学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
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
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
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
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
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
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