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科学活动蜗牛吃什么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蜗牛吃什么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尝试饲养和照顾小蜗牛,观察记录比较蜗牛的饮食习惯。
2、乐意和老师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交流与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捕捉小蜗牛若干。
2、《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观察小蜗牛
提问:小蜗牛长什么样?
2、猜测小蜗牛喜欢吃什么?
提问:你们知道小蜗牛爱吃什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猜测)
3、试验,并尝试记录观察的结果
(1)分组收集小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幼儿整理收集的食物,讨论如何喂小蜗牛?
(3)鼓励幼儿经常观察小蜗牛对所提供食物的喜好情况,用自己的方式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4、交流、分享发现
鼓励幼儿与老师同伴交流自己喂食方法和发现,获得蜗牛在饮食方面的初步认识。
(1)提问:你发现小蜗牛爱吃什么?
(2)提问:在喂养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幼儿画册》中的相关内容,判断一下蜗牛喜欢吃什么?
教学反思:
探究蜗牛食性的活动已进行一周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不断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食物喂蜗牛。在亲自喂养蜗牛的过程中,他们的结论是,蜗牛吃水果、蔬菜、粮食,不吃树叶。在讨论结论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提出:“蜗牛爱吃甜食。”对于这个结论孩子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为了把孩子们对蜗牛食性的探究引向深入,我抓住时机问道:“蜗牛真的更喜爱吃甜食吗?怎么证明呢?”有的孩子说:“苹果是甜的,给它带点儿苹果试试。”但马上有孩子反驳:“只给它吃甜的食物不行,把甜的和不甜的食物同时给蜗牛吃,看它先吃哪个,这样试才公平。”两个人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要证明蜗牛是不是更爱吃甜食,应该同时提供甜的和不甜的食物,而且两种食物要与蜗牛的距离相同。随后,孩子们分成5个小组,为蜗牛选择了不同味道的食物进行实验。结果4个组的蜗牛都先吃了甜食,只有1个组的结果与大家不同,原因是他们将白菜摆在了离蜗牛近的地方,所以,蜗牛先吃了白菜。有的孩子还发现蜗牛的大便是红色的,有的认为是血、有的认为是粪便,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可以生成一个新的话题。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2.小班社会春天的小蜗牛教案
一、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
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
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三、活动准备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四、活动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
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反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
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 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
师: 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
师: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五、活动延伸用橡皮泥做蜗牛。
(评析: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输。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
无疑,网络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是什么样子的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蜗牛
2、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蜗牛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蜗牛的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脚,叫触角。
(3)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告诉幼儿蜗牛的眼睛就长在触角上。
(4)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2、让幼儿自由讨论:蜗牛有没有脚
教师讲解,蜗牛有脚的,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蜗牛的脚吗?
二、观察蜗牛的脚
教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
三、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爬行。
你们知道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教师: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
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2、交流蜗牛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蜗牛?
(2)最近你看到过蜗牛吗?为什么?
交流后让幼儿知道,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
四、探索知识
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4.幼儿园科学 蜗牛怎样爬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1. 做中学的科学活动更多地是培养幼儿操作的思维习惯,幼儿在做前思考“哪些容器可以做蜗牛的家”、做中思考“怎样做蜗牛才不会爬出去”“怎样才不会把蜗牛闷死”等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操作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与行为。
2. 做“沉默”的教师,迫不得已时才“出手”。作为支持者,教师只需要提供多种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幼儿是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对材料性能的熟悉,并不断根据自身已有经验调整自己的思维与行为的,如在蜗牛爬出塑料杯的时候,教师没有立即提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给幼儿自我挑战和调整的空间,让幼儿用伙伴之间的差异资源来解决“如何才能不让蜗牛爬出来的问题”。因此,做一个“沉默”且等得了的教师是关键。
5.幼儿园小班慧童好口才《蜗牛的家》的公开课的教案
您可以根据以下教案来开展该主题的公开课:
童讯网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蜗牛的家(画螺旋线)
活动目标
1、会画螺旋线,用螺旋线表现出蜗牛的基本特征。
2、能大胆作画,并能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蜗牛范画 、绘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出示蜗牛,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蜗牛的身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壳的外形特征。
2、书空练习,帮助幼儿理解“螺旋线”。
教师边讲边做动作:蜗牛小时候也很小的,后来它一点一点长大,背上的壳也一圈一圈越长越大,后来就长成了一只大蜗牛。
教师:你们说蜗牛的身子是怎样长大的呢?
引导幼儿做书空练习。
3、幼儿绘画,教师辅导。
教师:你们看我画的这只蜗牛用一只手都盖不住,那你们会画一只大蜗牛吗?画完后可添上些花、草。
(1)重点辅导幼儿用好看的颜色给蜗牛画出螺旋形的背壳,将蜗牛画大。
(2)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多画一些蜗牛,并能丰富画面。
4、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鼓励大胆作画的幼儿。
由于您是上的公开课,所以大概这个普通的教案的互动性还需要加强,您可以到幼教资讯网站童讯网看看,借鉴其他类型的公开课,再调整下自己的。
6.关于蜗牛的知识
英文名 :Snail 拼音:wō niú 普通话念作“wō niú”,但所示在很多方言中都念“guā niú”。
科属分类: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大蜗牛科 基本简介 大陆上生活的螺类,约22,000种。大多属于腹足纲。
肺螺亚纲 (Pulmonata),少数属于前鳃亚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
在热带岛屿(如古巴)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冬天蛰伏)。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
非洲的玛瑙螺属(Achatina)体型最大,多超过20公分(8寸)。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
参阅腹足类(gastropod)条。 蜗牛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指大蜗牛科的所有种类动物,广义的也包括腹足纲其他科的一些动物〔包括蛞蝓等〕。
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
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因此是一种农业害虫。
但也有肉食性蜗牛,以其他种类蜗牛为食。现在这种人工养殖可食用的蜗牛已经随同法国烹饪向世界各地传播。
蜗牛是雌雄同体的,有的种类可以独立生殖,但大部分种类需要两个个体交配,互相交换精子。普通蜗牛将卵产在潮湿的泥土中,一般两到四周后小蜗牛就会破土而出。
一次可产100个卵。蜗牛的天敌很多,鸡、鸭、鸟、蟾蜍、龟、蛇、刺猬都会以蜗牛作为食物,萤火虫 蜗牛(7张)主要以蜗牛为食。
一般蜗牛寿命可以活2-3年,最长可达7年,但大部分可能当年就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蜗牛在各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不相同,在中国,蜗牛象征缓慢、落后;在西欧则象征顽强和坚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蜗牛的行动预测天气,芬格兰人认为如果蜗牛的触角伸的很长,就意味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20多种氨基酸的高档营养滋补品。
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
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公园、庭园、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饲养和食用价值的种类却很少。
蜗牛作为人类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它主要以植物为食,特别喜欢吃作物的细芽和嫩叶,所以野生的蜗牛对农作物危害较大。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变害为利,把蜗牛进行人工饲养,让蜗牛为人类提供营养价值很高的蜗牛肉。 外形特征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目前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
编辑本段解剖图解 1.壳 2.肝脏 3.肺 4.肛门 5.呼吸孔 6.眼 7.触角 8.脑神经节 9.唾液导管 10.口腔 11.嗉囊 12.唾腺 13.生殖孔 14. 阴茎 15.阴道 16.黏液腺 17. 输卵管 18.矢囊 19.足 20.胃 21.肾 22.外套膜 23.心脏 24.输精管 编辑本段各式种类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
蜗牛除入药外均不可食用,我国有食用价值的约11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主要有三种: 蜗牛(20张)法国蜗牛 又叫葡萄蜗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种植园内,以葡萄茎、叶、芽、果等为食而得名。
又因其形似苹果,故而又称苹果蜗牛,学名叫盖罩大蜗牛。亮大蜗牛品种产于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
温度与散大蜗牛适应界限基本相同。本品种体重可达400克。
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螺旋部增长缓慢,呈低圆锥形。
体螺层膨大,壳口不向下倾斜,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壳顶钝,成体之脐孔被轴唇遮盖。
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口唇外折。
7.《小班》如何写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不要吵醒小蜗牛
教师:屈老师
一、活动内容: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反思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完全融入到了故事中,学习的兴趣挺高的都怕吵醒小蜗牛学会了用轻柔的声音说话,幼儿是很有爱心的。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害怕吵醒小蜗牛。目标是达到了。希望继续努力。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