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张继的文学常识

2022-03-04 综合 86阅读 投稿:名逐

1.关于韩翃的文学常识

韩翃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卒。翃与钱起、卢纶辈号大历十才子。为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韩翃全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它人手。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名,不觉已鸣鸦。

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春香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2.唐代诗人张继的资料

诗人张继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大历末,入内为检校祠部员外郎。

又分掌财赋于洪州。后来夫妇俱殁于其地。

继诗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还有以下诗篇。

郢州西楼吟 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 珠栏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

昔人受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登丹阳楼 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还。 迢递高楼上,萧疏凉野间。

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 浮客时相见,霜雕朱翠颜。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 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题严陵钓台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衔獭?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洛阳作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晚次淮阳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 游客淹星纪,裁诗炼土风。

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 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

思归一惆怅,于越古亭中。 酬张二十员外 前国子博士窦叔向 故交日零落,心赏寄何人。

幸与冯唐遇,心同迹复亲。 语言未终夕,离别又伤春。

结念湓城下,闻猿诗兴新。 江上送客游庐山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会稽郡楼雪霁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冯翊西楼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那惜醉为眠。 送邹判官往陈留 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藩拥节迎。

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氓。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

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

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

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苍苍不可问,余亦赋思玄。 感怀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长相思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奉寄皇甫补缺 京口情人别久,杨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阊门即事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安公房问法 流连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上清词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 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留别 何事千年遇圣君,坐令双鬓老江云。

南行更入山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 送张中丞归使幕 独受主恩归,当朝似者稀。

玉壶分御酒,金殿赐春衣。 拂席流莺醉,鸣鞭骏马肥。

满台簪白笔,捧手恋清辉。 华州夜宴庾侍御宅 世故他年别,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烛外,片雨一更中。 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

自怜驱匹马,拂曙向关东。 赠章八元 相见谈经史,江楼坐夜阑。

风声吹户响,灯影照人寒。 俗薄交游尽,时危出处难。

衰年逢二妙,亦得闷怀宽。 城西虎跑寺 石势虎蹲伏,山形龙屈盘。

寺开梁殿阁,坟掩晋衣冠。 出涧泉声细,斜阳塔影寒。

近城多战鼓,栖息此中安。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开瓮腊酒熟,主人心赏同。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更喜宣城印,朝廷与谢公。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 黄阁开帏幄,丹墀拜冕旒。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 双旌过。

3.张继的详细资料

[1]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人物简介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

张继

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3张

张继相关图集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馀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诗。但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馀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4.查找张继的资料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有关其生平事迹,史料记载很少,只知道他于唐天宝12年(公元753年)中进士,一生只做过一些小官。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

因此,推算张继大约在大历末年去世。 他的朋友,除刘长卿以外,有皇甫冉、窦叔向、章八元、顾况,都是诗人。

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

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

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

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道他是谁的子孙。

《全唐诗》收张继的作品四十五首。宋人叶梦得曾说:“张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

(《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余首了。从现存的张继诗中,可知他到过严州,有《题严陵钓台》诗。

到过会稽,有《会稽郡楼雪霁》、《会稽秋晚》诗。也到过苏州,有《游灵岩》、《阊门即事》和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诗。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 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将其收入,才传诵于众口。张继得以“一夜留题百世传”。

国外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张继的《枫桥夜泊》同样是“说不尽”的,围绕对这首诗的理解发生了很多诗坛趣事。 关于诗题《夜泊枫桥》。

有人曾提出,如果张继的船就停泊在寒山寺外枫桥下,那么他听到的半夜钟声,一定就从岸上寺中发出,为什么他的诗句说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且这钟声是“到”客船呢?《中兴间气集》选此诗,题为《夜泊松江》,有人因此认为这是张继的原题。他的船并不是停泊在寒山寺下,或说枫桥下,而是离开寒山寺及枫桥还相当远的松江上。

这样,第三、四句诗才符合情况。《全唐诗》在此诗下注云:“一作夜泊枫江。”

可能这一段吴江又称枫江。北宋仁宗时宰相王珪罢相后住在苏州,写了张继的这首诗刻在石碑上,诗题由“夜泊枫江”而成为“枫桥夜泊”。

关于“江枫”。有人考证,诗中第二句“江枫渔火”中的“江枫”二字,原诗应为“江村”。

北宋仁宗时宰相王珪写刻的《枫桥夜泊》诗碑到明代已经遗失,清代经学家俞樾(曲园)又写刻了一块诗碑。俞曲园这块碑正面写张继诗,后附跋语三行,文曰:“寒山寺旧有文待诏所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岁久漫漶。

光绪丙午,筱石中丞于寺中新葺数楹,属余补书刻石。”俞曲园写诗时对原诗文字发生了疑问,就在碑阴另刻了附记八行:“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可宝也。此诗宋王郇公曾写以刻石,今不可见。

明文待诏所书亦漫漶,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属余补书,姑从今本,然江村古本,不可没也。

因作一诗附刻,以告观者:郇公旧墨久无存,待诏残碑不可扪。幸有中吴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

虽然俞曲园说“千金一字是江村”,可是他自己却仍然写“江枫”,由于他的写本从此成为定本并刻于寒山寺石碑上,“江村”便永远成了“江枫 ”。 关于“愁眠”。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说明了季候。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因为严寒,乌鸦都无法睡眠,所以还在啼唤。半夜里已经月落,想必总在深秋或初冬的下弦。

旅客在船中睡眠,这不是愉快舒服的睡眠,而是有羁旅之愁的睡眠。这一夜的睡眠又无人作伴,只有江上的枫树和夜渔的火光和旅人相对。

这一句本来并不难解,只是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对愁眠”,就是伴愁眠之意。

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也有人说“愁眠”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一峰,并演绎说愁眠峰也听得的到寒山寺的钟声。

关于“钟声”。北宋欧阳修读这首诗,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在《六一诗话》中说:“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他以为三更半夜,不是打钟的时候,故诗句虽佳,却不符合现实。他的引文,误“城外”为“台下”,“夜半”为“半夜”,不知是记忆之误,还是所见者为别的文本。

对于欧阳修提出的问题,许多人都不同意。《王直方诗话》引于鹄诗:“定知别往宫中伴,遥听维山半夜钟。”

又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复斋漫录》引皇甫冉诗:“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

蔡正孙《诗林广记》亦引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这些都是唐代诗人所听到的各地半夜钟声。

范元实《诗眼》又从《南史》找到半夜钟的典故。《石林诗话》又证明南宋时苏州佛寺还在夜半打钟。

这样,问题总算解决了,欧阳修被大家认为少见多怪。 清人。

5.杜牧和张继的详细资料

1、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人物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 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 《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2、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人物简介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地,归乡。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

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快捷键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

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刘长卿有《哭张员外继》诗,自注云:“公及夫人忽悠金辉玉洁,都是诗人。

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二十六家的诗一百三十二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

其于为文,不自雕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

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

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现在我们已无法知。

张继张继的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