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的文学常识

2023-01-17 综合 86阅读 投稿:思往事

1.谁能给我介绍一些关于菊花的文学知识

菊是君子的象征,其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宋有周敦颐之《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为之证。陶渊明的《饮酒》亦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表白。

诗人们都甚喜称道菊花,有杜甫的“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苏轼的“菊残犹有傲霜枝”等等。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便又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而张导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也得名于农民起义领导人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菊花的文化知识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菊花题材文学与审美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侧重点在文化方面。

菊文化主要包括菊花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 全文共分为八章,第一、二、三、四章为菊文化生成与发展进程及其文化意义的历史研究,其中第四章“陶渊明采菊的文化意义”属于点的深入。

第五、六、七、八章属于不同文化方面的菊花形象及其文化意义的阐释。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历程。

早期菊花作为野生植物,首先是以其使用价值进入先民视野的。菊花的实用价值体现在物候作用、药用功能和食用功能三个方面。

菊花的审美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时期是菊花审美认识的发生期,以屈原为代表,体现在菊花人格象征功能的产生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菊花审美认识的奠基期,以陶渊明为代表,为菊花注入了隐逸内涵和高洁刚贞的品格,奠定了中国菊文化的基础;宋代是菊花审美认识的勃发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理学对人格的要求,宋代菊花审美认识中表出鲜明的伦理倾向。第二,随着崇陶现象的出现,菊花成为宋人阐释陶渊明的重要媒介。

菊花与松、兰、竹、枸杞等意象的组合扩大、深化了菊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菊花是一个符号,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

更多。这种象征含义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屈原、陶渊明和宋儒三个阶段。

从屈原开始的菊花高洁人格象征经过陶渊明的定型,到宋代发展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陶渊明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他的采菊行为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为后世文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篱菊精神是中国菊文化的核心。

而清代蒲松龄通过短篇小说《黄英》完成了对菊花意象原有品格内涵的消解与改造,使菊花的孤高隐士品格兼容了市民文化的新内涵。魏晋六朝时期是咏菊文学的初步繁荣期,以专题咏菊赋为代表。

陶渊明对后世咏菊诗的影响深远。唐宋时期是咏菊文学尤其是咏菊诗的高度繁荣时期。

菊花的思想内涵有屈原精神与陶渊明精神两个主要系统,另外还有思乡怀远、慨叹不遇等内涵。在艺术上,咏菊诗可以门纳为三种模式:1、菊花的习性与香色;2、他物的映衬与拟人手法的运用;3、菊花的伴偶。

对菊花的艺术表现有一个从写形到写神的发展过程,表现出唐宋两个时期的不同美学追求,唐代注意写菊花的姿态美,具象化,而宋代追求清枯之美,多写枯菊、残菊。菊花意象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主要表现在与民俗节日重阳节的密切关系上。

赏菊、簪菊、饮菊酒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而其内在的根源是源于上古消灾避邪和企求长生的心理。重阳节的菊事活动也促进了重阳诗的发展,使菊花成为重阳诗的重要意象。

菊花的园艺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菊花为野生,人工栽培始于陶渊明。

宋代是菊花栽培的兴盛时期,园艺技术先进,不仅菊花的品种丰富,姿态绚丽多彩,而且出现了第一部菊谱。明清时期,菊谱与艺菊著作数量众多。

菊花与绘画有密切关系。早在晚唐时期,菊花就已经成为绘画题材了。

宋元以后,随着文人画的繁荣,菊花成为“四君子”题材绘画的重要表现对象。菊花也是插花、盆景等工艺作品的重要形象。

3.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中写道:

赏读《高土传》,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

自谓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离陶渊明的家乡浔阳很近。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诗中先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写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篱下菊,空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其中写到:

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这与陶渊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说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定。欧阳修盛赞《归去来兮辞》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北宋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居高声自远”,由于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在北宋文坛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极力推崇陶渊明,对进一步确定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现代,沿袭了两宋对陶渊明的崇高评价。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五适俗韵》,曾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wang

4.哪位文学高手,关注一下

战国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四史: 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商丘应天府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还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斌四君子是梅兰竹菊。

5.散文《草》的文学常识是什么,情节梳理概括呢

红军长征经过草地,严重缺少食物。

一个班的士兵误食了一种有毒的野蒜苗面临生命危险。班长杨光前往总部报告时遇到几个抬着担架的卫生员,他们正用担架抬着病重的周恩来副主席去卫生部救治。

周副总理在了解了战士食物中毒的情况后,立刻决定让卫生员先抢救中毒的战士,还亲尝毒草用以记录毒草的性状,防止其他人再次误食。最后,周副主席发出了感叹:“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表现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

赞美了周副总理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革命胸襟。

6.爱莲说文学常识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之一。

爱莲说: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皇帝所赐的称号)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的文学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