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读书笔记梁文道

2022-09-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愁断肠

1.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的书名《常识》,这是来自美国立国时期的托马斯• 佩恩(Thomas Paine)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美国之父,难以社会对个人的不公,英国对美洲的欺凌,写出了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常识》,却卖出了50万册(当时北美不过200万),它唤起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在今天这本小册子依然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

梁文道说过:“常识”是我很关心的一个概念。所谓“常识”,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他又说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通读全文,不可否认,梁文道有很高文学素养以及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措词用得好,讲得也很客观,在文章中,他并没有回避时下热点的问题,文章中他冷静而富有理性的观点,对于我们而言,是一剂清热解毒的凉茶。

在民间:政府的好帮手主题下,梁文道列举了在面对天灾时,日本政府迟钝的官僚系统与高质的公民,民间组织的捐献活动进行强烈的对比。同时他又指出在08年次“百年不遇的超级大雪灾中,政府的缺陷与民间社会的的缺席。作者认为在天灾面前,不应该只让有关部门去垄断救助,应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强大力量。在文章中,梁文道直接指出了政府架构条条块块间的不协,、机制的缺陷,、危机管理的不足与基础建设的脆弱的缺点,这是很多作者都无法做到的。

可以说梁文道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是个斯文不失风趣的读书人,他讲的事情其实并高深,只是常识,至少是现代文明的常识。常识的作用在于解惑。不过,也并非大家经常谈论的东西就可以称为常识。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津津乐道的明星的八卦,绯闻。

与“常识”相对立的,应该就是“潜规则”。曾经勇敢揭露“非典”真相的钟南山院士又在两会上放炮,抨击“领导不在讲真话,领导一来颂功德”的会议作风,赢得热烈掌声。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潜规则,人人都知道是病态的,但人人都要按着这个规则来进行,否则就只有离开这个圈子,而现实又常常逼着许多人不能不参与这个潜规则,这就是“反常识”。缺乏“常识”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野蛮而荒谬的“反常识”中,

当然文学就是作者的看法,也是一家之谈:

在国耻:向“百年国耻”说再见这个主题下,梁文道举了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代表“阿Q”,“阿Q”确实存在国民的劣根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作者又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些中国人把某些国家的旅游景点特意以中文书写的“禁止吐痰”警告牌单纯地解读为歧视中国人,梁文道认为以这是一种稍经刺激就立刻动怒的敏感反应,认为这是一种自我贬损的冲动。对于这一点,我非常不赞同。在外国旅游景点中,它赫然用中文写着“禁止吐痰”这四个字的警告牌,若是有其他文字的警告牌还好,但它独独用中文写,这是代表什么,这种场景屡见不鲜,如在外国的厕所中,独独用中文写着“请冲水”,这明显是对中国人的素质看不过去,用中文写着告示,诚然写告示的人可能只是出于一种提示作用,但在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种行为的不屑和鄙视,但只是用中文写着,这意义不明而喻。这显然是对中国人赤裸裸的挑衅。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能意识到。但是梁文道却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自我贬损的冲动,那么当他看到这些字牌,他又有什么想法,就是一笑置之?

梁文道在文中提过,他要以“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待事情,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以我们大陆的角度去写,他更多的还是从一个港台同胞的角度去看大陆。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大陆人看起来是常识的东西,对于在他们另外一种生长环境里成长里来的人却很难懂。可能也有略带反讽的意味吧。

常识》是梁文道在大陆出的第一本书,除了真话,还是真话。不过毕竟一本书写的只是作者的观点,没有人能保证作者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但是总体来说,有这样的书很好,希望将来有更多这样的书籍,让现代思想的活水来浇灌荒芜的马勒戈壁。

2.关于读完梁文道《常识》的读后感

读《常识》有感

《常识》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时事评论集,但它却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提醒世人一些什么的书。名为“常识”,但看了之后,发现用“常识”命名真是匹配,虽说是常识,但却是隐藏在事实真相背后不为大众所关心所反省到的层次,也就可以直接说是真相,是令人深思的真相,本来普通的知识、常理。在此,我对敢于说出背后真相的梁文道先生表示敬意,同时也对我自己被某些世事迷惑而感到羞愧。

梁文道先生谈了许多现在看来是颇为敏感的话题,就例如“日本问题”和“网络信息问题”。“日本”问题可以说是非常让当今中国人异常敏感的话题:当今时代,反日本的激进分子的数目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在他们看来,日本犯下的罪行是不可原谅的,不把日本置于死地就不罢休。就像当时无聊人士疯传于QQ群的反日宣传的邮件一样,把日本人民说得个个都充满了邪恶。他们没有弄明白历史是什么和自己所要反对的对象是什么,所以他们就盲目激进,盲目地反对日本。其实,历史是可以记得但不能记恨的东西。我认为历史上种种人类无知所犯下的罪行,我们可以记住,可以了解背景了解精神层次的东西,但我们不可以把历史上别人犯下的罪行发展成为对他们国家一切的仇恨。

我曾听说过一个极其反对日本的人,他生活中凡是一切有出于日本的东西他都不碰,他说他活得极快乐,因为周身处处都可见到中国制造。而我觉得他其实活得很痛苦,历史的日本是曾犯下滔天罪行的,现在的日本也不消停,我们依然会记得,看清楚。但是日本国家的科学技术却是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称赞的,就像日本的电视机,日本的小汽车,日本的动漫等等。这些东西还是要批判的吸收好。

说到底是他们没有弄清楚反对的对象,我们要反对的是罪恶而不是日本,就是梁文道先生讲的“不是反日本,而是反罪恶”一样,罪恶才是人类犯下罪行的根源,根源不除,世界永远不清净。所以说这不是“中日问题”,而是“反罪恶”的问题了,这是必须搞清楚的,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看问题才不会肤浅,才会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现在有不少人在反对韩国,原因在于韩国“意淫”了中国的文化,把孔子呀之类的历史名人经过一系列看似仔细实质荒唐的调查后纳入自己门下,令有些人深恶痛绝,因而仇视韩国的人之类的。其实韩国政府和媒体就算再搞多一些这样的荒唐事出来,但如果我们中国人不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也许有一天会变成那样。但是总会有人去揭穿骗局的,表明真相的,会有像梁文道先生一样的人,毕竟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在这,我们也并不是要反对韩国,而是反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犯下的文化罪恶。

梁文道先生的《常识》真的令我感悟很多,鉴于我的文笔拙劣,在这里就不一一写出,同时也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这本书,了解了解世上事实的种种真相,因为这也是常识!

3.【梁文道的《常识》说的是什么

嗯。

很久以前读的,大概三年了吧.书中收录了一些道长在报纸专栏上的文章,基本上是散文与时评,评论多是针对08年及以前的社会新闻(毕竟是那个时候出版的嘛).看其他人的时评专栏的集子会有过时了的脱节感觉,不过读《常识》应该没有,因为道长的文章总是从时事发散出去,介绍很多国内外大思想家的观点,给我们启迪.有的人批评道长是抄袭别人的想法自己没主见,抨击得也不够大胆,不过我还是很欣赏道长,看书名就可以发现,他认为书中的思想是每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都应该了解的,常识而已,他没有以阳春白雪自居.他并没有用自己的口吻讲各种观点,何谈抄袭,有关思想的出处他都有谦逊地作解说,能整合各大思想,何谈没主见.这么多知识都能信手拈来,越发让人感到他的博学.整本书的态度十分温和,因而有一股浓厚的理性之美,个人认为,这种心平气和引导人启发人的著作才最珍贵.以上纯属个人感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4.求几篇读书笔记或观后感

《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是个说白话的评论家,也许这样,对他一直有种同声同气的好感,发现《常识》这本书后,便迫不及待地读了一下。

不愧是哲学出身的作家,文字里充满了思辨的味道。而事实上,《常识》是一本评论的集合,如果你想从里面读到精致的文笔,煽情的细节,动人的感情,那你可能失望了。

可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如大多数报纸上舞文弄墨,无病呻吟的评论,这本书也的确会出乎你的意料。书中,你可以读到作者的渊博,把这种超越一般评论家的知识广度和“常识”挂钩,实在高夸了我们一般人的知识水平,但作者从时事的角度剖析出的反思却又是我们每个人都曾考虑却又没及至的深度。

大学时候,我经常慨叹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深不可测,而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哲学的鲜活例子,却又是活生生的,每天环绕于报纸上,于人们的闲谈之间。 你可以说深入浅出是一个作家必备的条件,而评论的特点也必须切合时事。

但在中国,你很难见到如作者般的反向思考能力。如果把评论看作数学定理的证明,一般的评论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正面的证明和分析,而鉴于大多数评论家的水平不过尔尔,评论分析一旦有失偏颇,最后多半落得似是而非的尴尬结果。

而作者则工于反方向的挖掘,通过更多的提问发掘出潜藏在当代浮夸的社会新闻中间的基本政治原理。梁文道的评论是充满政治倾向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对这些优秀评论的掌声。

5.求几篇读书笔记或观后感

《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是个说白话的评论家,也许这样,对他一直有种同声同气的好感,发现《常识》这本书后,便迫不及待地读了一下。

不愧是哲学出身的作家,文字里充满了思辨的味道。而事实上,《常识》是一本评论的集合,如果你想从里面读到精致的文笔,煽情的细节,动人的感情,那你可能失望了。

可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如大多数报纸上舞文弄墨,无病呻吟的评论,这本书也的确会出乎你的意料。书中,你可以读到作者的渊博,把这种讥海罐剿忒济闺汐酣搂超越一般评论家的知识广度和“常识”挂钩,实在高夸了我们一般人的知识水平,但作者从时事的角度剖析出的反思却又是我们每个人都曾考虑却又没及至的深度。

大学时候,我经常慨叹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深不可测,而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哲学的鲜活例子,却又是活生生的,每天环绕于报纸上,于人们的闲谈之间。 你可以说深入浅出是一个作家必备的条件,而评论的特点也必须切合时事。

但在中国,你很难见到如作者般的反向思考能力。如果把评论看作数学定理的证明,一般的评论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正面的证明和分析,而鉴于大多数评论家的水平不过尔尔,评论分析一旦有失偏颇,最后多半落得似是而非的尴尬结果。

而作者则工于反方向的挖掘,通过更多的提问发掘出潜藏在当代浮夸的社会新闻中间的基本政治原理。梁文道的评论是充满政治倾向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对这些优秀评论的掌声。

常识读书笔记梁文道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