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法律基本常识

2022-07-16 综合 86阅读 投稿:沫凉城

1.关于法律的知识

您好: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

您所说的多人非法侵入民宅已经触犯了上面的条文,可以认定为犯罪,不过这种行为一般比较轻微的话判也不会判多久,警察会直接当做违反治安管理的事情处理的。建议您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报警,因为无论是犯罪还是违反治安,警察都有义务给予处罚。如果他们的情节严重比如有毁坏财物,恐吓等行为,您可以要求警察以犯罪处理,或直接向法院提出刑事诉讼。

希望答案对您有帮助

2.中国都有哪些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民法通则

物权法

知识产权法

侵权责任法

保险法

海商法

证券法

票据法

企业破产法

合伙企业法

婚姻法

继承法仲裁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公司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处罚法

国家赔偿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3.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好附加刑两大类。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以独立适用。

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宪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几类)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为得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不知LZ想了解哪方面啊,就随便说了几个方面

4.如何培养和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仍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一、我国现阶段公民意识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识在建构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一些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识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基本政体形态是君主专制,维护皇帝的权力、地位和尊严,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乃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法律制度的出发点.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也被皇权的绝对神圣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废法,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官僚体制,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适应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臣民意识.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都是昙花一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权观念、自由与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念统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抛弃,而许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长制、特权思想、臣民意识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极其淡薄.这主要是由于:1.客观上由于自然经济、宗法家族和集权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存在形式,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与之相联系的权利、自由、平等等观念无法正常发育与成长.这是传统社会民众缺乏权利意识的客观原因.2.主观上由于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义轻利.受其影响,时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于言利,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居然会因打官司有贪利嫌而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就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意识和行为. (三)公民教育的滞后 市场经济的发展证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没有及时转变思路.转变到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上来.这也是导致公民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主要表现为:1.存在着制度空场和制度冲突.所谓制度空场,就是制度的供给滞后、不到位,人们有了新的活动却无相应的活动规则.所谓制度冲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比如在法律、法规方面,有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干着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勾当.2.现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无效.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的大小.如果制度对人们行为没有约束力,则是无效.如制度对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等行为的规定,基本上是无效的.如果制度对人们行为有一定约束力,但没有达到制定制度时的预期效果,则是效率不高.如制度对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行为的规定.现阶段,社会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现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现了诸如打假者被打、索赔者索不到赔、纳税人竞争不过高逃税等现象.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公民意识的形成起着抑制作用. 二、提高法律意识的途径及方法 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笔者结合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实际状况,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必须创造适宜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现代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政治环境方面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民主体、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因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意识是在民主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环境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的法律意识必然要受到精神文明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公民法律意识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完善和发展.所谓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状况.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针;二是努力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识的体现.其创制和实施都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知识。

5.青少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学习法律知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建设

(1)分析题目可知,此题考查法律特征.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据此判断,小强父亲的话当然不是法律.(2)此题要求对甲乙观点加以辨析,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但要实现网络安全,还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还要公民增强法治观念,守法护法.故而甲观点片面.乙的观点认识到了公民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安全.但实现网络安全,还需要国家机关依法办事,公民提高道德修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据此判断作答.(3)此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考查增强法治观念.材料中林某由于交友不慎,从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原因在于法治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明辨是非.因此此题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抵制不良诱惑、树立法治观念、明辨是非、负责任等角度作答.故答案为:(1)小强父亲的话不是法律.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分)(2)甲乙的观点都是片面的.①甲认为实现网络安全,需要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体系是合理的.因为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1分)②乙认为实现网络安全需要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有合理性.只有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1分)③要实现网络安全,还需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分)(3)①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要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③要善于明辨是非;④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共3分)。

6.法律的基础知识

学习法律的基础知识,百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法(法律)?

[法]:又称法律(就广义而言),国家按照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法律(就狭义而言)、法令、行政法规、条例、判例、习惯法等各度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属于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专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属而产生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7.法律的知识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最一般的区分为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规范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权行为和物权法)。在大陆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则在法令制度或国际公约下运作的。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物权法与信托法被视为“传统核心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课题。

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要知法懂法,服从法律而不违法,要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法律基本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