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文学常识整理

2022-10-3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动情

1.归去来兮辞涉及的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2.请问: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学常识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私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

陶渊明像

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任职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潜为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五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鲁迅先生评论:陶潜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2]

写作背景: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 。作者的代表作: 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3.归去来兮辞的主要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赏析 李白有两句名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用这两句话来赞美《归去来兮辞》再恰当不过了。汉魏六朝,文风绮靡。

陶渊明的出现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来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少女。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这既是陶渊明生活的准则,也是他创作的准则。

然而,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很不够。陶渊明不是像一般人那样观山川以悦目,他是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是在看透了官场的腐败黑暗之后转向大自然而获得的一种觉悟。

这种觉悟是用人格生命换来的,因而他格外珍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句话表面看似乎是在安慰自己,实际上是在反省自己。

他在《归园田居》诗中写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多么沉重的语言!这是何等沉重的心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面看诗人是在谴责自己走错了路,实际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在这样一种心情驱使下,诗人归心似箭,让船儿快快地行,恨不得天快一点亮起来,看见自己的家门,欢喜之情无法言表,连奔带跑,回到家中。这种心理描写,其语言虽不像小说那样细腻罢了,但它更能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

与官场相比,田园风光是这样的令人清爽。“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天真烂漫的小孩让诗人看到了纯洁和质朴。我们可以想像:童仆在说什么,稚子的童音又在说什么,还有那没出场的爱妻,她大概一句话也不说,而是斜倚柴扉望着丈夫,或是系着围裙,双手沾满了面粉,深情地冲丈夫微笑呢!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接下来,诗人写身处庭院房舍的悠然之情。

这里有小径、松菊、酒盏、壶觞、庭柯,无违心事,有悠然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官场如何黑暗?诗中无一句交代,但田园的美好,不正暗示出了官场的可憎吗?这是一种“暗比”,文字上没有对比,但诗人心中时时在对比。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其实不是在写云和鸟,而是诗人心灵的表露。

宋人叶梦得评说:“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则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像,不言而可喻矣。”

(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像。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像之景,心中之景。

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本文语言十分精美。

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

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

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这里设计两种自读方案,供选用。

方案一:涵咏—想象—背诵。该设计以想象、联想为中心,通过涵咏(缓慢的吟诵)展开想象和联想,最后达到当堂成颂。

具体如下。 先一边缓缓地吟诵、细细地品味,一边展开想象与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灵动的画面:晨光朦胧,微风吹拂,诗人长发飘逸,衣袂翻飞,伫立在一叶扁舟上。

此刻的他,心里也如这飘荡的小舟,既惆怅,又欢快——想起以往的三次出仕,皆因“口腹自役”,有违性情,有失气节,不免怅然;但面对自由的江天,想到终于知迷而返,冲出“樊笼”,便又欣然开怀。现在的他归心似箭,不停地向行人问路。

终于看到自己的家门了,他激动不。

4.【《归去来兮辞》中的文言知识总结一下本课文言虚词“以”和“而”

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横着)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一词多义:心 --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 --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 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 幼稚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文言句式: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

5.归去来兮辞的主要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赏析李白有两句名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用这两句话来赞美《归去来兮辞》再恰当不过了。汉魏六朝,文风绮靡。

陶渊明的出现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来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少女。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这既是陶渊明生活的准则,也是他创作的准则。

然而,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很不够。陶渊明不是像一般人那样观山川以悦目,他是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是在看透了官场的腐败黑暗之后转向大自然而获得的一种觉悟。

这种觉悟是用人格生命换来的,因而他格外珍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句话表面看似乎是在安慰自己,实际上是在反省自己。

他在《归园田居》诗中写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多么沉重的语言!这是何等沉重的心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面看诗人是在谴责自己走错了路,实际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在这样一种心情驱使下,诗人归心似箭,让船儿快快地行,恨不得天快一点亮起来,看见自己的家门,欢喜之情无法言表,连奔带跑,回到家中。这种心理描写,其语言虽不像小说那样细腻罢了,但它更能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

与官场相比,田园风光是这样的令人清爽。“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天真烂漫的小孩让诗人看到了纯洁和质朴。我们可以想像:童仆在说什么,稚子的童音又在说什么,还有那没出场的爱妻,她大概一句话也不说,而是斜倚柴扉望着丈夫,或是系着围裙,双手沾满了面粉,深情地冲丈夫微笑呢!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接下来,诗人写身处庭院房舍的悠然之情。

这里有小径、松菊、酒盏、壶觞、庭柯,无违心事,有悠然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官场如何黑暗?诗中无一句交代,但田园的美好,不正暗示出了官场的可憎吗?这是一种“暗比”,文字上没有对比,但诗人心中时时在对比。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其实不是在写云和鸟,而是诗人心灵的表露。

宋人叶梦得评说:“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则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像,不言而可喻矣。”

(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像。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像之景,心中之景。

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本文语言十分精美。

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

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

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这里设计两种自读方案,供选用。

方案一:涵咏—想象—背诵。该设计以想象、联想为中心,通过涵咏(缓慢的吟诵)展开想象和联想,最后达到当堂成颂。

具体如下。 先一边缓缓地吟诵、细细地品味,一边展开想象与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灵动的画面:晨光朦胧,微风吹拂,诗人长发飘逸,衣袂翻飞,伫立在一叶扁舟上。

此刻的他,心里也如这飘荡的小舟,既惆怅,又欢快——想起以往的三次出仕,皆因“口腹自役”,有违性情,有失气节,不免怅然;但面对自由的江天,想到终于知迷而返,冲出“樊笼”,便又欣然开怀。现在的他归心似箭,不停地向行人问路。

终于看到自己的家门了,他激动不已。

6.归去来兮辞的文言文整理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 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 为吾子之将行也 《肴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⑦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⑧《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

háng 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 ① 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②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 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⑦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 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④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序》(动词,交互,连接) ⑤ 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shèng ①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 《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肴之战》(“四”的代称。)

4.策 ① 执策而临之 《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 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同“册”,记录。) ④ 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名词,策略。)

⑤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②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③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6、委 ① 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② 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③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动词,托付。) ④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7.怀 ① 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②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③ 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④ 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⑤ 汝姊在吾怀 《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⑥ 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8.而 ① 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 表并列 ② 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 表转折 ③ 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 表修饰 ④ 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 表承接 ⑤ 泉涓涓而始流 连词 表修饰9.之 ①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助词,取独 ② 恨晨光之熹微 助词,取独 ③ 悦亲戚之情话 助词。

7.归去来兮辞实词整理

1、耕:耕田。

2、植:植桑。

3、给:供给。

4、幼稚:指孩童。

5、盈:满。

6、缾(píng):同”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7、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8、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9、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10、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就,近于。

8.有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的知识点总结吗

一、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

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

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

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

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

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

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字词语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

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

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

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

为善 羡慕 3、一词多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策 策扶老以流憩 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引申为暴政 夸父弃其策 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为驯养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4、虚词把握 以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连词 相当于“而”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词 把、拿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 用,采取 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副词 通“已”,已经 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奚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焉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三、理解分析 1、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 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 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 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 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 读书抚琴,颐养天年 (3) 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 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2、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

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四、补充拓展 1、补充注释: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用歌劝孔子归隐。

陶渊明引用这两句意思是说:认识到出仕是错了,而归隐还不晚。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此句系从《离骚》的“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脱胎而来。“觉今是而昨非”出自《庄子.寓言》:“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也。”

三径就荒。

9.归去来兮辞要求背诵的部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依南窗而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文学常识整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