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中暑小常识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
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
2.请问怎样预防中暑啊
常见消暑饮食方法 1.绿豆汤绿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消暑、利尿消种、润喉止渴及明目降压之功效,对于中暑、咽喉炎、疮疖等有较好疗效。
因此,绿豆常被民间用来当作消暑的食品。但绿豆性寒,低血压患者及正逢经期的女性不宜食用。
2.西瓜西瓜果肉有清热解暑、解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来治一切热症、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发炎。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饮料,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益处多多,但西瓜优点虽然很多,但若大量或长期食用,其副作用也不可轻忽。
3.鲜藕汁鲜藕汁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若将鲜藕洗净切片,加适量糖,煎汤代茶饮,可以去热消暑,可谓避暑良方。食用莲藕时,要挑选外皮呈黄褐色,肉肥厚而白,如果发黑,有异味,则不宜食用。
4.苦瓜汁苦瓜味苦、性寒,清暑涤热,明目,可解毒。此外,它的营养价值甚高,维生素C含量丰富,还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保护心血管,多吃有助降血压及血胆固醇。
若苦瓜汁冰过后,更是消暑圣品,若真的怕苦者可加点蜜糖调味。但需注意苦瓜性寒,虚寒体弱者,食用要谨慎。
5.冬瓜茶据《本草纲目》记载,冬瓜味甘性凉,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清胃降火等功效,很适合在夏季“清补”,对爱美的瘦身族而言,是夏日减肥的良品,有些人的皮肤在夏天容易长小粉刺,每天喝一碗冬瓜粥,可预防夏日皮肤作怪。自己在家可购买新鲜冬瓜洗净去籽后,连皮切块加水炖煮至软烂,可直接饮用,也可用果汁机打成泥后过滤,再加上少许的糖,就是原汁原味又不会发胖的冬瓜茶。
3.怎么预防中暑
常见消暑饮食方法
1.绿豆汤绿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消暑、利尿消种、润喉止渴及明目降压之功效,对于中暑、咽喉炎、疮疖等有较好疗效。因此,绿豆常被民间用来当作消暑的食品。但绿豆性寒,低血压患者及正逢经期的女性不宜食用。
2.西瓜西瓜果肉有清热解暑、解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来治一切热症、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发炎。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饮料,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益处多多,但西瓜优点虽然很多,但若大量或长期食用,其副作用也不可轻忽。
3.鲜藕汁鲜藕汁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若将鲜藕洗净切片,加适量糖,煎汤代茶饮,可以去热消暑,可谓避暑良方。食用莲藕时,要挑选外皮呈黄褐色,肉肥厚而白,如果发黑,有异味,则不宜食用。
4.苦瓜汁苦瓜味苦、性寒,清暑涤热,明目,可解毒。此外,它的营养价值甚高,维生素C含量丰富,还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保护心血管,多吃有助降血压及血胆固醇。若苦瓜汁冰过后,更是消暑圣品,若真的怕苦者可加点蜜糖调味。但需注意苦瓜性寒,虚寒体弱者,食用要谨慎。
5.冬瓜茶据《本草纲目》记载,冬瓜味甘性凉,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清胃降火等功效,很适合在夏季“清补”,对爱美的瘦身族而言,是夏日减肥的良品,有些人的皮肤在夏天容易长小粉刺,每天喝一碗冬瓜粥,可预防夏日皮肤作怪。自己在家可购买新鲜冬瓜洗净去籽后,连皮切块加水炖煮至软烂,可直接饮用,也可用果汁机打成泥后过滤,再加上少许的糖,就是原汁原味又不会发胖的冬瓜茶。
4.夏天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气温高,气压低,尤其是闷热天气,人们排汗较多,容易发生中暑。
专家指出,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者为逐渐发展的关系,一定要在先兆中暑时期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危险。 注意力无法集中可能为中暑先兆 近日,许多办公室工作者会头脑发昏,“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也没做出什么东西来,真不知道怎么了。”
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中暑的先兆症状。这种高温、闷热的天气里,长期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尤其容易中暑。
一般来讲,温度达到32摄氏度以上,湿度达到60%的情况下,人比较容易中暑。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因为这很可能就是先兆中暑。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发烧现象,所以如果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立即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微中暑要立即涂清凉油 医学上定义,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一般来讲,如果出现发烧现象,伴随面色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则属于轻症中暑了,”王教授指出,“此时应立即将中暑者移动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在额头等部位涂清凉油。”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轻症中暑者如果能得到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若发生晕厥、呕吐会危及生命 专家强调,几种中暑症状是逐渐发展的关系,如果发生前两种轻微症状时没有得到紧急处理,很可能发展成为重症中暑,此时如果没能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一般来讲,重症中暑按照症状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的明显特点是大量出汗和极度口渴,此时如果只是单纯地大量饮水会导致体内盐分流失更多,还会发生肌肉的痉挛性疼痛。
所以,在发生中暑症状时,要及时喝淡盐水,以便补充体内盐分。 而老年人经常发生的中暑症状为头晕、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发生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微偏高。
这是老年人对高温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一般及时转移到阴凉处,并立即补充盐分,就可以缓解。但如果有原始疾病的老人,要格外注意,最好尽快赶到医院或咨询专业医生。
日射病和热射病则是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或长期从事高温体力劳动的人容易出现的症状,多数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及抽搐症状。 三方面入手防中暑 大热天如何防中暑? 专家表示,需从三方面入手。
■出行 躲避10时到16时的太阳 专家指出,要预防中暑,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段时间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要准备好防暑降温的药品。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饮食 增加乳制品摄入量 很多人有喝牛奶、饮料等习惯,一到夏天反而停了,认为夏季不需要再补充这类物质,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事实上,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专家介绍,还可以多吃些时令蔬菜、水果,比如含水量较高的生菜、黄瓜、西红柿、桃、西瓜等。 ■睡眠 最好不少于7小时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建议最好每天睡够7~8小时,太少了,身体得不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睡太多了,也容易危害健康,导致身体循环不畅。
建议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高温天气里,外出前要做好充分的防暑降温准备。
5.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怎么预防中暑?_extended="true">_extended="true"> 1.喝水: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发量不多的人。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8.穿浅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为透气。 9.多吃各种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10.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11.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 13.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心有“数”好避暑 入了伏,要避暑,心中要有四个“数”;天气预报常常听,科学数据记心中。 1.气温指数: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
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惟一的散热方式。
因此,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37℃,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38~39℃,二至三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医学专家认为,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是可能发生中暑、心脑血管意外的天气。
这种天气状况下,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使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 2.中暑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同时报告中暑指数。
中暑指数分5级,到了第4或第5级,即“易中暑”或“极易中暑”时,人们就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中暑了。 3.疾病风险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常报告疾病风险指数。
疾病风险也分为5级:少、偏少、一般、偏多、多。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脑溢血、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八种常见病。
当听到这些疾病的风险指数是“偏多”或“多”时,应倍加防范。 4.室内调节最佳温度:室内温度调节是抵御酷暑高温的重要措施。
调节到多少为好?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
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