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日报》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目前影响最大的报纸是《人民日报》。
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9年2月,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出版,仍为华北局的机关报。
1949 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改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每日出对开8个版,向全国和全世 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报道全国、全世界发生的重要新闻,阐述和讨论思 想理论上的问题,宣传党的建设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工作,交流经济、文化、科学、教育 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建设成就,介绍新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
设有副刊、文艺、来信等专页和°今 日谈”等专栏。《人民日报》不但在全国大城市印刷发行,还在东京、旧金山及香港印刷发行,总 共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2.报纸的常识
开张:全张报纸面积的大小。是以白报纸的开张来称呼的。半张白报纸大小的报纸,叫对开报,就是大报;四分之一张白报纸大小的报纸,叫四开报,就是小报。前者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闽西日报》;后者如《参考消息》、《新民晚报》、《海峡都市报》。
版面:指各类稿件在报纸各版平面上的布局整体,它集中地体现报纸编辑部的宣传报道意图,被称为“报纸的面孔”。我国的报纸,通常为四个版到八个版,也有超过八版的。第一版为“要闻报”,其重要性居各版之冠;其他版为“分工版”(如“地方版”、“副刊版”、“国际版”等),无分主次。
版位:版面的地位,表示这些地位受读者重视的程度如何。根据文字排列的走向,人们的视觉生理,以及读报的习惯等因素,通常上比下重要,左比右重要(直排报纸则右比左重要)。
版心:指一个版面除四周白边以外的可排文字或图片的地方,即版面的容量。一个版面容量的大小,由报纸的开张、分栏的情况、基本字体的大小等因素决定的,各报并不完全相同。
报头:报纸第一版上放报名的地方,通常放在版面上端(横排报纸的报头除报名外,报头地位还刊登报纸创刊日期、总期数、当日报纸版面数和出版日期,有的还注明,它是某一组织的机关报等。
报眼:报名旁边的一小块版面。通常刊登一些单独的、比较重要的文字稿和图片稿,也有刊登当日报纸的内容提要、天气预报和日历表等的。
中缝:报纸相邻两个版面中间的空隙(如第一版与第四版、第二版与第三版),一般刊载知识性小文章、电视节目、电影广告、启事等。
头条:地位指各版版面的上半部分,横排报纸以左面为重,直排报纸以右面为重。
3.《人民日报》创刊是怎样的
1946年5月15曰,中共中央晋冀鲁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创刊,社址在今火磨街东。
创刊号为对开四版,报头集毛泽东手迹而成。薄一波从#安带回毛泽东题写的报头,于7月1日正式启用。
不久,《人民日报》社与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合并。1946年11月,《人民日报》社迁往武安县河西村。
1948年6月,《人民日报》迁往河北省平山县,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1949年8月,《人民日报》迁往北平后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人民日报》在邯郸25个月的时间里,共出版了746期。
4.《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的区别是什么
《新华日报》今天是中共江苏省委的机关报,在1949年前,它是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机关报,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的唯一公开出版、全国发行的大型机关报。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湖北武汉创刊。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迁至重庆。
1947年2月28日,在国共谈判失败后国民党政府正式封闭了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4月30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复刊。
1952年成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解放日报》是延安时期解放区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1941年5月15日,延安的《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解放日报》。 《解放曰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
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解放日报》是在中央撤离延安后,在坚持出版了短暂时间后,于1947年3月27日终刊。1949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把《解放日报》的报名交给上海,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和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现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
在《解放日报》1947年3月停刊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共中央没有再办机关报,而是加强了新华社的工作。1949年1月,北平解放。
同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迁入北平,8月1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当时未作任何声明,期号也未重新编排。
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是于1948年6月15曰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 从那时至今,《人民日报》就一直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迄今为止 办报时间最长的机关报。
5.什么是《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这样的文章都代表一个意识领域的
新闻机构都十分重视言论。
言论被普遍称作为媒体的灵魂。 《纽约时报》等著名媒体都设立自己的"社论委员会",是与新闻编辑部平行的机构。
在我国的媒体中,也都设有言论部门及新闻评论员。 就文体角度而言,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等代表新闻机构的观点。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都由资深编辑完成,也有将党内宣传人士的文章以评论员文章名义发表。 现在《人民日报》社的李长虹就是评论员文章的作者—— 职务:人民日报社评论员、高级编辑 简介:人民日报评论员,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
2000年至今在人民日报社工作。 现在《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主要职责是起草《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如: 读任仲平文章《努力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申奥社论《谱写奥运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查处厦门走私、沈阳腐败大案评论员文章《打私反腐 取信于民》、《党内绝对不允许腐败分子藏身》, 中美飞机相撞评论员文章《正义呼声与强国行动》等。
他还撰写了不少思想性、时政性的署名评论,如《听真话与讲真话》、《解决问题才能不出问题》、《戒“浮躁”》、《从伯乐相马说到制度选人》、《用好现有人才》、《从金牌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两种开发 一个误区》、《走出数字误区》、《电闸上的科学发展观》、《一个行动顶上一打纲领》、《做一次徐本禹》、《百姓关心与关心百姓》、《为什么不重视抗战遗址》、《修瑞娟的梦圆了吗?》、《“香”格里拉变“臭”格里拉需几年?》、《老婆监督与人民监督》等。 报社的言论不可能完全依赖自身完成。
而采取广泛使用社会力量写作言论,作为署名言论、署名文章发表。由报社点题而撰写的重要言论,往往冠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名义发表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