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气安全知识
使用煤气的注意事项
1.使用燃气后,务必同时关闭灶具开关和燃气管道阀门;
2.经常检查胶管连接处是否用卡子固定及胶管是否老化、开裂;
3.发现异味,立即敞开门窗,并及时拨打燃气公司电话报漏;
4.长时间使用燃气必须通风换气;
5.请仔细阅读燃气购气发票背面的燃气安全宣传内容;
6.一定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具,严禁使用红外线灶具。
扩展资料:
除了厨房燃气泄漏以外,卫生间也是燃气中毒事件常发区域,尤其是冬季。这些燃气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出租屋内,因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屋内,且没有通风装置,天气一冷,门窗被关紧使煤气燃烧不充分,从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导致中毒。
专家建议,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勿关闭门窗,缺氧对人的危害很大,大脑缺氧会导致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坏死,出现痴呆、反应迟钝等后遗症,严重的甚至中毒死亡。
参考资料:人民网 -燃气使用需谨慎 你必须熟知的六条原则
2.防煤气小知识
忌明火,手机,电池波等,开窗痛风
最好的预防煤气的方法是窗户上一定要装烟斗,晚上炉子一定要盖上,烟道开关一定要打开。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
、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
(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家庭中如发生煤气中毒,主要采取: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3)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轻、中度中毒者,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
(4)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室作高压氧治疗,尤适用于中、重型煤气中毒患者,不仅可使病者苏醒,还可使后遗症减少。
(5)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50毫升,加维生素C500--1000毫克。轻、中型病人可连用2天,每天1--2次,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6)昏迷者按昏迷病人的处理进行。
(7)煤气中毒纠正后的处理:
①坚持早晨到公园或在阳台进行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太极拳,每天30分钟左右,轻、中型中毒者应连续晨练7--14天;重型中毒者可根据后遗症情况,连续晨练3--6个月,作五禽戏、铁布衫功、八段锦等。
②继续服用金维他每天1--2丸,连服7--14天,或维生素C0.1--0.2克,每天3次,亦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1、B6,复合维生素B等。
③检查煤气使用情况,以防再次中毒;a.检查煤气有无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b.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c.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切勿马虎;d.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e.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f.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g.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3.煤气安全知识
一、使用煤气前应注意什么?
使用煤气必须注意是否有臭味,确认无漏气时再开火使用,并注意通风要良好。
二、使用煤气钢瓶应注意什么?
1、钢瓶要注意检验期限,并附有检验合格标。
2、钢瓶要直立,且避免受猛烈震动。
3、放置于通风良好且避免日晒场所。
4、不可将钢瓶放倒使用。
5、钢瓶上不可放置物品,以免引燃。
三、煤气管线是否漏气如何查知?
怀疑家中煤气管(管线)有漏气时,不可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测试,应以肥皂泡检查有无泄漏。
四、煤气热水器应装何处最安全?
应装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可避免产生一氧化碳中毒之意外。
五、煤气烟火呈现红色火焰状是什么现象?有何危险性?应如何处理?
煤气火焰正常呈淡蓝色,如发现呈红色,即表示不完全燃烧现象。会产生一氧化碳中毒之危险,应立即请煤气专业人员检修、调整炉具。
六、怎样识别煤气外泄?
1、嗅觉——家用煤气中掺有臭剂,漏出时会有臭味。
2、视觉——煤气外泄,会造成空气中形成雾状白烟。
3、听觉——会有“嘶嘶”的声音。
4、触觉——手接近外泄的漏洞,会有凉凉的感觉。
七、煤气漏气时应如何处置?
1、立即关闭煤气开关。
2、千万不可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
3、轻轻地打开所有门窗并迅速逃出户外。
4、报警处理。
八、煤气会使人丧命吗?
1、煤气本身并无毒性,但有麻醉及窒息性,使生物反应能力降低。
2、煤气使用不当时,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之血红素结合,造成缺氧状态(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
九、使用煤气不当,而产生一氧化碳中毒应该怎么办?
1、关闭煤气开关。
2、打开门窗通风。
3、为伤者提供新鲜空气。
4、解开束缚,畅通呼吸道。
5、视情况需要,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肺腹压术。
6、煤气异味散去之前,勿开启或关闭任何电源开关,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十一、一氧化碳中毒有那些症状?
1、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2、强烈虚脱感、呼吸及脉搏加速、意识模糊,身体无法自主移动。
3、脸色潮红、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痉挛,导致心跳停止而死。
十二、如因污水管线施工不慎挖断煤气管线时,该怎么办?
如因污水管线施工不慎挖断煤气管线时,请市民立即关闭家里火源。如管线起火,勿贸然灭火,应划定警戒线,并尽快报警。管线挖断处附近居民或经过行人应
避免吸烟、或发动汽、机车引擎及各种电源开关,以免发生爆炸或燃烧,人员则尽可能远离现场。在处理人员到达现场前,请市民先以绳子将现场圈围,并写上
煤气外泄等标语,以提醒过往人员及车辆。
4.防煤气小知识
忌明火,手机,电池波等,开窗痛风 最好的预防煤气的方法是窗户上一定要装烟斗,晚上炉子一定要盖上,烟道开关一定要打开。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 、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 (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
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家庭中如发生煤气中毒,主要采取: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
(3)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取穴为太阳、列缺、人中、少商、十宣、合谷、涌泉、足三里等。轻、中度中毒者,针刺后可以逐渐苏醒。
(4)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室作高压氧治疗,尤适用于中、重型煤气中毒患者,不仅可使病者苏醒,还可使后遗症减少。 (5)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50毫升,加维生素C500--1000毫克。
轻、中型病人可连用2天,每天1--2次,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有脱水之功,早期应用可预防或减轻脑水肿。 (6)昏迷者按昏迷病人的处理进行。
(7)煤气中毒纠正后的处理: ①坚持早晨到公园或在阳台进行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太极拳,每天30分钟左右,轻、中型中毒者应连续晨练7--14天;重型中毒者可根据后遗症情况,连续晨练3--6个月,作五禽戏、铁布衫功、八段锦等。 ②继续服用金维他每天1--2丸,连服7--14天,或维生素C0.1--0.2克,每天3次,亦可适量服用维生素B1、B6,复合维生素B等。
③检查煤气使用情况,以防再次中毒;a.检查煤气有无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b.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c.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切勿马虎;d.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e.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f.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g.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
5.怎样预防煤气中毒安全防火小知识
原发布者:iwan3fly
预防煤气中毒安全小常识冬季即将到来,请各部门做好防止煤气中毒常识的宣传工作,各部门组织学习《预防煤气中毒安全小常识》的学习,并做好培训记录。公司预防煤气中毒的重点部位是锅炉房,经检测锅炉房特别是锅炉房烟道附近一氧化碳浓度非常高,存在煤气中毒的风险,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此项隐患整改工作,公司所有人员出入锅炉房时要注意防范煤气中毒。一、什么是煤气中毒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二、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1、锅炉房使用燃煤锅炉,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烟筒堵塞,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2、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三、怎样识别一氧化碳中毒1、轻度中毒。中毒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2、中度中毒。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
6.如何做好燃气安全知识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镇燃气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城镇燃气事故具有危害性大、损失大、社会影响大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北方已进入冬季采暖期,是城镇燃气事故的易发期和多发期,各地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树立城镇燃气安全工作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安全的大局意识,切实做好城镇燃气安全相关工作,坚决消除事故隐患,遏制和杜绝各类燃气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加强安全管理,落实监督管理职责
各地建设、安全监管部门要迅速开展城镇燃气安全大检查工作。要加强对燃气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燃气管理的有关法规和燃气安全技术规范(规程、强制性标准),落实对燃气用户安全检查、安全服务的责任。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单位内部自建自管的燃气设施安全运营情况;燃气企业对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巡查巡检的情况;燃气企业对燃气用户特别是燃气采暖用户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况;液化气钢瓶灌装和使用的情况。要通过本次燃气安全检查,提高燃气设施运行安全性,消除燃气安全隐患。同时今后要将燃气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各地建设、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精神以及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订和完善相关本地区、本部门预案,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狠抓预案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保障城镇燃气安全应急处置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四、防范煤气中毒,确保冬季取暖安全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2006年10月20日国务院安委会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建设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的通知》(建城[2006]274号)的精神,切实做好防范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加强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和应急救治,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特别是要帮助生活困难家庭做好有关防范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冬春取暖安全。
五、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各地建设、安全监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燃气企业、社区管理(服务)组织、物业管理单位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推动燃气用户安全管理和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逐步将燃气安全管理和宣传工作纳入社区工作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社会普及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和消防知识,增加用户使用燃气的安全知识。住宅的产权人有责任向租房人、临时居住人员告知燃气器具使用须知,正确使用燃气器具,提高防范燃气安全事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