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文学常识考题集锦

2022-02-05 综合 86阅读 投稿:稚终

1.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扩展资料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1、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2、人物介绍 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 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

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扩展资料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3.四大名著及《儒林外史》相关初三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 章回体古典小说

作者:(元末明初)罗贯中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共一百二十回

《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

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

作者:(明)吴承恩

共一百回

西游记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

作者:(清)曹雪芹

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由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作。曹作八十回在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传。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续稿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又改动。

红楼梦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4.关于《儒林外史》,出几道题目(详细见内)

【《儒林外史》测试题与答案】 一、作家与作品填空 《儒林外史》是一部 长篇 小说,共 回。

作者 ,字 , 安徽省全椒县人, 小说家。 二、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

两个时候: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 岳父见教的是。

见教:指教(我)。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拙病:倒霉的病。 胡老爹,这个事须是这般,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

权变:使权力发生变化。 三、下列加点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 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 。

四、对下面对比的写法理解正确的是( ) 中举前:范进到城里乡试回来,家里已饿了两三天。到出榜那日,家里没 有早饭米,母亲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到集市上去卖。

中举后:邻居纷纷送来鸡、蛋、酒、米,张乡绅上门赠银送屋,胡屠户送 来几千钱祝贺。 A)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同情可怜者,扶危济困的社会风气。

B)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尊重知识,崇尚才学的社会风尚。 C)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势利、冷酷的关系。 五、注音释义 作揖(yī) 行(háng)事 醺(xūn) 腆(tiǎn) 啐(cuì) 星宿(xiù) 讳(huì) 绾(wǎn) 带挈(qiè):提携。

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矩。

见教: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舍与:施舍给,赏给。 央:恳求。

局不过: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小心:文中是顾虑的意思。

兀自:只管。 桑梓(zǐ):家乡。

轩敞:宽敞。 ●答案 一、章回体 讽刺 55 吴敬梓 敏轩 清代 二、D 三、讽刺意味 贪婪、虚伪 四、D 五、(略) 【资料窗】 作者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生于豪门巨族,却厌恶科举,不慕荣利。他的一生,经历了由富裕而贫穷的过程。

他受尽冷遇,体察到炎凉世态,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绅横行乡里,膏粱纨绔平庸无能,举子利欲熏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对这些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

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z/q754747903.htm。

5.儒林外史 知识问答题

作者吴敬梓(公元1701-1754)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名门望族家庭曾祖祖父两辈官运亨通明清际50家门鼎盛期自祖父同辈功名且早逝;嗣给房吴霖起即养父吴霖起做几县教谕罪司丢官郁郁终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热功名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代留家产几内挥霍所剩几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乡传弟戒(《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加考场失利刺激甚重双眉暂乡由于堪冷遇于雍十移家南京直54岁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朋友周济期间完《儒林外史》部鸿篇巨著 吴敬梓自幼处名门望族社环境家庭却直走坡路骤陷入贫困堪境所经种由渐骤家庭破落程家乡全椒县、苏北赣榆县(其父任职)、南京都曾久住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宗族几代关系及自际关系看接触士夫阶层广泛认识与熟知物非看嘴脸受冷暖经历事体验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培养富义敏锐觉体察现实清醒脑使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士夫阶层堕落与耻看透政治罪恶与社腐败种身世经历吴敬梓严肃现实主义精神直接渊源 《儒林外史》于士林阶级进行情鞭挞含泪批判鲁迅先曾经说《儒林外史》秉持公指摘弊机锋所向尤士林;其文戚能谐婉讽通种种谐、悖于情、逆于理荒谬现象揭露注入描写物自吹自擂、言惭、自作聪明、弄巧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像戈所说:我骗我怪物……让家笑痛快笑真伟夺命、田产面前低服罪像绑住兔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鲜明目便作者意醒世计非骂世作者虽极尽讽刺能事却要挽救讽刺群所谓善者发善;恶者惩创逸志作者悲悯手笔描写八股制度众儒林士悲剧性命运进展幅封建科举代社风情画抨击制度腐朽社黑暗使《儒林外史》古典讽刺说圣品 《儒林外史》历评价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现实主义作品其故事与物直接源于鲁迅先《说史略》曾说:《儒林外史》所传物实其象形谐声庾词隐语寓其姓名《儒林外史》擅运用皮阳秋笔口所臧否所褒贬作者看并直接拿硬塞给读者具体形象塑造微言义周进范进举匡超转变杜少卿豪举马二先迂腐切都通具体情节表现深刻丰富思想作者并没直接向我褒贬每形象都饱含着巨力量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义观我必须同期、同场合各种形象关联、发展体解种富现实主义色彩叙事式 该书另艺术特色速写式剪影式物形象《儒林外史》部主角断变换篇说或者说部由数短篇交替篇说基本能通详细描写其经历及曲折故事情节表现物性格特点精神世界所吴敬梓重点集性格刺目特征深入细致表现相静止相同物漫性格发展史截取片断再让面前转圈放给看勾画讽刺物色手使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迅速像物脸谱勾勒段故事便告结束给读者留深刻印象些精工提炼精彩情节。

6.

(1)A:正确B:错误 三打祝家庄是《水浒》的情节C.错误 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笛福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D.错误 《风筝》选自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故选:A.(2)①唐玄奘带着三大徒弟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三人风尘仆仆去西天取经.途径火焰山.为保唐僧顺利通过火焰山,孙悟空历经千辛万苦三借芭蕉扇,第一次第二次均失败了,第三次,悟空也学聪明了.于是他变成牛魔王模样,对铁扇公主言听计从,骗得真扇,把铁扇公主收拾的服服帖帖.之后,真的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悟空与牛魔王展开了九九八十一场大战.八戒、沙僧看到后便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唐僧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②简•爱 ,女主人公,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表现力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③好事情,是高尔基《童年》中的人物(也有版本译作“好想法”),是阿廖沙童年时期认识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是一位房客,性格沉默寡言,知识渊博,超脱世俗.因为人们叫他吃饭、喝茶他总喜欢说“好事情”,这成了他的口头禅,所以大家就叫他这个名字了. 答案:(1)A. (2)A:牛魔王 B:罗彻斯特 C:好事情(3)①故事情节:鲁达等人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金氏父女啼哭.得知镇关西的罪行,鲁达大怒,当即赠送金氏父女银两,安排她们出逃.再到肉案前,戏耍了郑屠一番,并把他摁倒在地,先后三拳便要了他的性命. 下联:侠肝义胆,鲁达拳打镇关西.②故事情节:林冲刺配沧州,途径柴进庄园,柴进盛情款待.柴氏庄上洪教头嫉妒林冲,有意挑衅.林冲在柴进鼓动下用棒教训了狂妄的洪教头.下联:武艺高强,林冲棒打洪教头.③:故事情节:④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来到黄泥岗,停车休息.吴用巧设妙计,用药酒放到杨志一行人,智取了生辰纲. 下联:足智多谋,吴用智取生辰纲.④:故事情节:武松刺配孟州时,为报答施恩,酒后来到快活林,他先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又痛打蒋门神,打得他跪地告饶.最后夺回了快活林,归还施恩.下联:有恩必报,武松醉打蒋门神.。

7.请问谁有没有关于《儒林外史》的知识题

一、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他家自其曾祖起一直科第不绝,官也做得相当发达,有过五十年“家门鼎盛”(吴敬梓《移家赋》)的时期,但到了他父亲时已经衰败。他少年时代生活还颇优裕,随父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并不局限于八股文训练,还涉及到经史、诗赋。 祖辈的科第发家和当时的家门不振使他早年也醉心举业,二十岁时考上了秀才,这也是他一生所取得的最高功名。

三年后父亲亡故,他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族人欺他这一房势单力孤,蓄意加以侵夺,这使他看到人情世态的凉薄,并由此产生了对家族的厌恶和反抗的情绪,祖传遗产也在短短几年内随着这种情绪的增长而加速散尽:他一面往来于家乡与南京,涉足花柳风月之地,肆意挥霍;一面随意散发钱财给向他求助的人。

他被乡里视为“败家子”而“传为子弟戒”(吴敬梓《减字木兰花》词)。而且他几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也遭到族人和亲友的歧视,感到在家乡很难居住下去,便在三十三岁时把家搬到了他所喜爱的有着名山胜水的南京。

到南京以后,家境虽已很困窘,但他仍过着豪放倜傥的生活,与四方文酒之士交游,甚至在没落之中,仍变卖了家产,以葺先贤祠。同时,他对仕途也失去了兴趣。

三十六岁时,安徽巡抚赵国麟推荐他入京应“博学鸿词”科考试,他也称病不去。而他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过活,有时竟到了“囊无一钱守,腹作于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程晋芳《寄怀严东有》)的地步。

虽然他性格豪爽,但内心的辛酸还是难免的。当他的好友程晋芳也陷入困境时,他感慨地说道:“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吴敬梓是旧时代一种很特别的人物。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借高先生对杜少卿的批评,描绘出他自己的精神面貌来: 他这儿子就更胡说,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着相与,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不到十年内,把六七万银子弄的精光。

天长县站不住,搬在南京城里,日日携着乃眷上酒馆吃酒,手里拿着一个铜盏子,就像讨饭的一般。不想他家竟出了这样子弟。

学生在家里,往常教子侄们读书,就以他为戒。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着,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

这里正是写出了吴敬梓与由“正经人”所组成的世界和他们的人生规范的冲突。在吴敬梓看来,在所谓“正经人”的世界里,人心为功名富贵和虚假的道德所掩蔽,失去了生命应有的健康性,更失去了求知和求真理的热情,倒不如“和尚道士、工匠花子”生活得自然本色。

他必须从这个“正经人”的世界中逃脱出来,才不致使自己的生命遭到窒息。 但生活的理想究竟在哪里,这对吴敬梓仍然是艰难的课题。

他看到“衣冠人物”的堕落,想到的是原始儒学以人格修养为先的原则,觉得讲求礼乐仁政和君子式的“文行出处”,才是挽救士风的途径。他晚年曾用心于经学,认为这是“人生立命处”(《文木先生传》),并曾著《诗说》(已佚)。

他的这种努力,与时代风气是一致的。清代重实证的经学,在一部分学者那里具有同教条化、官方化的程朱理学相对抗,通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来改造社会文化的用意,正如皮锡瑞论清代“经学复盛”的原因,谓“一时才俊之士,痛矫时文(指八股)之陋,薄今爱古,弃虚崇实”(《经学历史》)。

当然,这种以古老经典为依据的思想学说所能达到的实际效果是极有限的,它对于吴敬梓也只是一种晚年生活的寄托而已吧。 《儒林外史》约作于吴敬梓四十岁至五十岁时,这正是他经历了家境的剧变而深悉世事人情的时期。

此书现在所见的最早刻本(卧闲草堂本)为五十六回,而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记为“五十卷”(即五十回),他是吴敬梓长期交往的好友,所言当为可信。五十六回中,末回为后人所添加,这已为学界所公认。

而我们认为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内容也是后人窜入的,这主要是两大块:一是三十八回至四十回前面一大半,即萧云仙在青枫城的故事;一是四十一回结尾至四十四回前面一小半,即以汤镇台野羊塘大战为核心的故事。这两部分偏离全书的主题和结构,思想倾向与全书不合拍,艺术性也很差。

此外,吴敬梓还著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 《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

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

这种特点,鲁迅谓之“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中国小说史略》)。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

在情节上,也存在内在的统一:第一回以王冕的。

儒林外史文学常识考题集锦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